|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
《戍台忠烈薛文潮》连载(10)第二辑薛氏入屏 第五节 乐善不倦
2023-07-26 15:45:00  来源:  责任编辑:  

《戍台忠烈薛文潮》连载

第五节  乐善不倦

善,汉典曰,心地仁爱,品质淳厚。乐善,施予快乐,好行善事。乐善不倦,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薛维广以先人薛令之“苜蓿长阑干,持薄饮食”的家风持家,通过多年的“苦心培植”而积累财富,再将财富施予他人,“乐善”之举建立在“勤俭持家”的家风之上。人生在世行善一两次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的行善。为此,用“乐善不倦”四个字来概括薛维广一生的行善义举,最为贴切。

薛维广心地善良,宽厚仁慈,生活极为勤俭简朴,不时有“半块豆腐配一餐”的餐桌“见闻”流传于坊间,但是,对于帮助穷苦人家却十分慷慨大方,毫不吝惜。做豆腐期间,经常遇上无钱购买的贫困村民,就给予赊账,一些人断断续续地赊账直到年底,一年下来,那些零零碎碎的豆腐账目通常都要密密麻麻地记下几大本。有人提示说,日久后,那些账目多数将成为呆账,他听完一笑了之,说收不回来的零散账就权当赠送。清道光年间,五世孙薛绍桂在《续修义房行实小传》中记载薛维广捐助贫困家庭的轶事,说,钱财被人家借走了,他登门追讨,讨得回来的仅一小部分,相当部分不但讨不回来,见到人家生计全无,还得解囊救济,“回家常空囊焉”。载文如下:

岁暮往贫家收债,怜其困乏,反罄己囊,以济之,至于戚友或用或贷更自不待言矣!迄今,乡党称其好施也!


豆腐店


薛维广发家后,地产广博,门店林立,仓廪殷实,“乡邻贫乏求助者,无不允贷”。对于亲戚的求助,则视为自己的分内之事,更是不在话下,从来不与其计较。道光版屏南《凤池薛氏家谱》(第一部)记载其捐助亲戚轶事不少,现摘录数则如下:

曾祖维广公,迨九年(指乾隆九年,即公元1744年),由古迁屏,克勤克俭,货殖成家,生平秉性慈祥,存心忠厚,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完人之婚姻,助人之功名,如此盛举,不可胜数……

古邑三保后街祖屋一座(此屋康熙卅四年十一月维广公手上从古邑谢某处用纹银二十两购置),原与维翰公各半,乾隆十八年间,立有合据,各将合约存照……广公来屏,其屋统与翰公住居。乾隆廿二年(1757年),翰公已分出,当古邑陈汉然,广公代翰公出钱四千文赎回……

女婿张纲,待之犹然,子自入泮,而选拔(贡),而进京,凢用度之钞,计有两千余金,悉祖济之而不惜焉,匪特此也。且纲公在京六七年间,其家眷之日用饮食随时付给,无一吝言,至于亲朋,或代甥而娶室焉,或代侄而完娶焉,或代友而毕姻焉,种种事功,不可胜数,其戚友之谊不可谓不至也。


古邑三保后街祖屋一座(此屋康熙卅四年十一月维广公手上从古邑谢某处用纹银二十两购置)


至于劝子母之出入随财让息,人谓之愚,与肩挑贸易称物平施,人谓之痴,因其宽也,当时号之曰“冇头虾”,至今传焉。

“修桥铺路,善莫大焉,为王政之一端。”薛维广遵从古语,认为公益事业乃大善大德,为彪炳千秋之善举。为此,对于每一任知县或董首倡修庙阁、义学、桥梁以及铺路等公益事业,他都慷慨捐资,鼎力支持。乾隆癸卯年(乾隆四十八年,即公元1783年),知县史恒岱“率士民捐金重建”。武举人薛文潮被知县推荐为董事,薛维广亲任理事,慷慨捐金,“相与勠力”,事迹多被镌刻入石碑或记载进《县志》《宗谱》而名垂青史。乾隆三十四年(1738年),屏南大地上大闹饥荒,谷物绝收,薛维广不但不乘机涨价敛财,反而打开粮仓低价出让谷物,以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名传遐迩。时任知县陕西举人史在鲁赐给他一块“乐善不倦”牌匾。道光版《屏南县志》记载道:

饥年,出谷平粜,遐迩称羡……史邑令在鲁给匾曰“乐善不倦”。


乐善不倦


薛维广“乐善不倦”的处事之道对子孙后代影响深远,翻开历代《屏南县志》,在县史上历次大型倡建重修公共建筑或设施中,薛家文潮、凤诏、凤翔、举臣、举正、举珍、举经、凌鹍、凌霞、云铨、鸣岐等代代子孙“踊跃乐输”,几乎都榜上有名,其中担任董首者大有其人。除薛文潮(下文另作介绍)外,现从古碑文、乾隆至民国年间《屏南县志》等相关资料中,摘录数则如下:

奎光阁,即奎章阁,在文庙右。“乾隆五十年(1785年),知县袁珖倡修……咸丰壬子(1852年),董事薛凤翔等重修。并增讲堂、书室于下。有记。‘……屏南奎光阁创自张公世珍,修自袁公珖,又经茂才黄钟中鸣、薛凤诏等倡修,迄今有年,风高雪重,瓦桷倾颓。窃劝募为难,幸丁酉岁重修文庙剩有余资,率诸同人倡捐重新,增建……今已告成。”

风神庙,在义学右。“乾隆十三年(1748年),知县张映斗建。嘉庆十五年(1810年),知县林猛率绅士薛鸣岐等重建。”

节孝祠,在县治东。崇祀贞烈节孝妇女。“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监生张世馥、张学海、薛凤诏等同节孝眷属创建。”“道光间,邑绅薛举珍继葺。”“光绪十六年,绅董薛云铨、张渊渟等重建。”“民国六年(1917年),祠裔薛凌霞募修。”


董事薛凤翔、薛凤诏等重修奎光阁

三台阁,在义学后。“知县沈钟与义学同时起建……乾隆丙子(1756年),知县张世珍捐俸重修。”“祀文昌帝,旧为藏书之所,今书贮学署……咸丰年间,贡生薛举臣等倡捐重修神龛,并设鼓钟。”“光绪十一年(1885年)亭圮,监生薛凌鹍等倡募重建,规制悉如其旧。”“至沈公时所种杉木,近存无几;前生员薛云铨等复行留麓,今已蔚然成林。”

明伦堂,在县治右,文庙左。“咸丰七年(1857年),训导廖树葵率绅士薛举正、张正奇、周捷三等重修。”

名宦祠,在棂星门左。“咸丰七年(1857年),知县张多第率绅士薛举经、张正本等祀前知县沈公钟、训导凌公翰。”

薛维广荩孝好施的事迹在屏南大地上广为流传,成为古城教化的一个典型实例。清道光版《屏南县志》记载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县毛大周赠送给薛维广的一副楹联:

荩孝堪称今石建,

好施不让古梁高。

《家谱》中对于薛维广善举的记载,明显带有一丝调侃式的味道,若细细品读,则不难发现,子孙们认为薛维广“乐善不倦”的善举有些过头了,已经到了“痴”的程度,甚至被外人暗地讥讽为,是一只饱含“愚”味且不经过头脑思考的“冇头虾”。



来源:屏南县文化产业指挥部   莫 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