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
《戍台忠烈薛文潮》连载(6)第二辑 薛氏入屏 第二节维乾入屏(下)
2023-04-04 09:25:00  来源:  责任编辑:  

《戍台忠烈薛文潮》连载

第二辑 薛氏入屏

《屏南县志》“争籍纪略”


正月初三日,古老的水口城鞭炮声声,古城人家穿上新衣沉浸在热闹祥和的过年氛围之中。沈钟及随行吏役喝下一碗店家端上的热气腾腾的过年茶,鸡蛋加茶叶水煮的荷包蛋茶,鸡蛋滋补,茶水清香,一碗下肚,神清气爽,又有“太平”二字隐藏其中,不禁感叹一方乡风民俗之朴拙,随即在薛维乾师徒的护送下前往古田县城,“接印受事”,核对吏役差额。经挑选充实,尚缺医学一人、阴阳学一人、僧会司一人、道会司一人,奈何新开县治,九补十不足,只能将就着完成交接。“随有古邑绅衿晋谒,争以通考之说进,予谓古、屏属一邑,即通考亦何害。”事后,沈钟认为此乃之后屏、古两县学子发生争籍事件的伏笔,并在乾隆版《屏南县志》中以《争籍纪略》为题作了详细记载。


第二节维乾入屏(下)


初七日,风轻云疏,红日和煦。沈钟在如虹飞渡的紫桥上与前来送行的前任屏南知县马纶华作揖道别,赴任,千言万语如桥下流水道不尽,凭栏北望,重山叠云,屏南在望不到尽头的地瘠云深处,为极险僻难治的“里头”。但是,这位出生于江南富庶之地的书生,轻捋髯须,对开启这一方荒洪的草昧之地却信心满满。桥上廊屋如厝,桥下流水潺潺。沈钟转身疾步登舆入座,一路驰骋北去。有诗唱曰:

联峰为晓雾,孤蹬入寒云。

樵径斜阳里,人家野火濆。

众壑喧睛溜,重畦见火耘。

……

舆上嵩州岭,人烟稀少,气候迥别,寒气袭人,如入寒云,“即别有一天,非多加衣裘不可”。沈钟身临昔人绝妙的诗句里,感叹这一方山水“实乃天造之县”也!岭头有亭,“至此亭始入屏南界”,遂在感叹之中,更其名“澄泉亭”为“屏南第一亭”。亭边岩缝流泉丝丝,清冷甘冽,终年不绝,暑天路人至此,必畅饮。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乡绅邱文侯输金重建,知县张世珍恢复亭名为“澄泉亭”,并作亭记曰:

亭以澄泉名何?亭之旁有泉也。泉以名亭何?泉之水清且冽,汲而饮,息肩而坐,行人利相因也。然则创乎?非也。屏南第一亭,志载之,此其旧址也。亭复其旧名,易以新明,夫劳者休,渴者解,实余惓惓之意也。夫余之谋此数年矣,尔乃时方去任,赖邑民邱文侯输金成之,以助余完未了事。微文侯则经营有待,然余非以需代,稽迟则亦不及观成也。天下事虽废兴在人,要亦有数存也欤。

出亭,经梅花地至甘棠,“计长三千余丈”,道路尚未开平,仍为崎岖险阻鸟道,行旅艰难,极费脚力。这段路乃屏南往古田及福州府铺递大道,修砌势在必行。然而屏地贫瘠,岁仅一获,国课尚难以完成,筹措资斧谈何容易,沈钟一路暗自盘算。傍晚,至甘棠留宿。

初八日,往浙洋、太堡桥、梨坪、古厦、长坋、棠口等地,一路跋山涉水,于傍晚方才抵达县治双溪城外的南安桥,典史唐裔镜、训导林学尊及乡绅陆履鹤、张国希、林端沐等早已出城迎接,恭候多时。虽然沈钟早就知道新城尚开始建设,亦有耳闻人烟稀少,但面对如此恶劣环境还是始料不及。乾隆版《屏南县志》记载道:

是时,仅一空署,尚在野田荒草间,每夜猛虎聚于墙外,人烟寥寥,不过四五十灶……吾师来,皆裹襆被从行,僦屋而居,躬爨而食……


《屏南县志》序


面对如此恶劣环境,且民顽性执习陋,凡事喋喋不休,动辄恶语相加,甚至拳脚相斗,“民风近古”。那些随从沈钟入屏、悉由古田分出的吏役多数难以适应恶劣的生活及工作环境,“纷然思去”。沈钟语重心长地劝诫道:“食皇禄,忠皇事。”他率先垂范与随从同甘共苦,经三年奋战,城垣、衙署、坛墠、祠宇、义学、主官道、桥梁、路亭等诸多项大工“皆以告竣”。少年薛维乾则不离不弃地坚守在屏南这一方“民顽地瘠”的土地上,终其一生。

沈钟上任后,心系三件大事。一是编纂县志,以谢雍正皇帝俞允分县,赐以嘉名“屏南”,开启一方文明之恩;二是建城兴邑,一县之城理应建全城垣、坛庙、衙署、六房等诸多建筑,各房吏役对号入驻,依法办事,方可有序治理;三是治理教化,官者如衣食父母,治理为民之生计,对于这一方“山径错通,防御尤难,民顽俗犷,顽讼逋赋,夙称难治”的新立之县,尤要悉心治理,方能“执法以治之”,易顽为淳,导恶为善。沈钟认为,此三者以辑志为上,并在清乾隆版《屏南县志·序》中记下厚重的一笔:

邑之有志,尤国之有史,家之有乘也。凡境内山川,人物以及昆虫,草木,无不具载,俾观者展卷瞭然,如亲履其地,诚一邑之钜典。

我屏邑荷蒙皇恩,俞允分县,锡以嘉名,发帑兴建,正百度维新之日,辑志犹不容或缓……

设立一个县治不难,筑城建治皆为表面的粗活,难在治理,施政于民,与民融合,让民诚服,人心为上;难在悉心调教,驱除陋习,开启一方文明气象之风;重在养成重学之风,春风弦诵,读书成风,方能培养出造福一方的人才。沈钟有《屏署自咏》心得如下:

新辟山城草昧初,民风朴陋吏迂疏。

一经自课诸孙读,半亩亲教老仆锄。

香案云生吞印把,讼堂苔绿上阶除。

盘餐漫道无兼味,笋蕨春来食有余。

事实上,沈钟是一位十分敬业乐观的知县,在治理过程中“事事必待整理,如调生犊,如垦石田,心力兼瘁”,凡事皆“朝夕省视,刻无宁晷,殊不暇及”。而且从古田跟随前来的吏役仆从,面对天壤之别的恶劣环境,动不动就想要回到古田去,沈钟不得不苦口婆心地规劝“食皇禄,忠皇事”。为此,后二三者却耗尽他的精力,使得这位江南才子“心力兼瘁”。棠溪庠生周天麟在《屏南县志·序二》中,总结出沈钟治理屏南这一方土地的四大难处:

毘陵沈师之治吾屏也,盖有四难焉。屏邑民顽俗梗,教化未行,视官府蔑如,毫不介意。迫而治之,即奔窜走匿,莫可过问,此一难也。吏悉由古田分出,吾师来,皆裹襆被从行,僦屋而居,躬爨而食,稍加严厉督责,即纷然思去,此二难也。地方一切章程,尚无定制,皆从头新立。他如争籍等案,倘或经理不善,则贻害于后,莫可底止,此三难也。城垣、坛庙、衙署各项工程,正在兴建,相度布置,大费经营,心劳身瘁,任大责钜。此四难也。


祈雨

少年薛维乾作为沈钟的追随者,多蒙训诫教诲,亦知感恩戴德,鞍前马后悉心办事,如遇到河霸王子开兄弟聚伙拦河,勒索抽丰,酿“王河私税”案。非但不从唤审,不服票唤,反而聚众闹事,威胁知县,薛维乾师徒虽人寡力单,然则正气凛然,毫不畏惧,让贼人胆虚,又冒死相护,勇敢奉命缉拿,终将贼首捉拿归案,铲除团伙,百姓无不称快,如此等等,师徒俩为屏南立县建设治理立下汗马功劳。

清乾隆三年(1738年),屏南的天空依然日升日落,星月辉光,甘霖普降,看似与往年无异,实则风云暗涌。先是虎患为虐,多人伤亡,行者无不战战兢兢;接着数月无雨,稻田龟裂,大有闹饥荒之象,人心不安日夜惶恐。沈钟筑坛祈雨,鸣铳燃炮,上香诵疏,“率众步祷”,果然降下大雨,如有神助。此外,又有人常见每夜“呵从如官府状,明灯列炬,在城巡视,颇著灵异”。清乾隆《屏南县志》记载祷雨事略:

乾隆三年四月内,经月不雨,近山高田,俱不能裁插,民心惶惶。知县沈钟于二十六日斋戒具牒,并筑坛于神庙,率众步祷,设坛后,云即油然起,微有雨点。至二十八日大雨如注,田尽得布。是岁颇称有秋,皆神之力也。

“前鉴不远,覆车继轨。”这是让人意想不到却又着实发生的事。九月,沈钟重蹈前令朱岳楷覆辙,“因城工被议,仓卒去官,待质会城……”屏地“喜讼”难治劣根再次凸显。之后,知县一职空缺半年有余,“境内虎患大作,至秋始靖”。沈钟去官与自然界异象的巧合让人无法解释。不难想象,新县屏南能在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与少年薛维乾师徒俩主动扛起重担,悉心周旋打点协调是分不开的。



来源:屏南县文化产业指挥部    莫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