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社会广角 >  
社会广角
文创盛宴 炫动屏南
2019-12-05 10:45:00  来源:  责任编辑:  



今日屏南消息(王志凌 叶陈芬 甘叶斌)深秋屏南,乡村文创好戏连台。从10月12日至11月8日,跨时近一个月的“闽东之光—四季屏南、乡村有约”乡村文化旅游创意活动月活动,先后在熙岭、代溪、甘棠、双溪4个乡镇分别举办四平戏表演、四坪文创集市、集体婚礼、传统武术套路表演、甘国宝文创产品、巴地畲族特色村寨游及畲乡风情、传统文化与非遗项目展示展演等20多项大型活动。活动摆脱单一的节庆模式,融合乡村文化、传统工艺、文化创意展示及特色产业打造、信息平台的搭建,多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全媒体、立体化宣传推介屏南全域旅游资源,最大化扩大乡村旅游文化节和屏南乡村文化的影响力,为广大游客献上了一场场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文化的振兴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屏南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改革思维探索发展村落文创产业,用文化唤醒乡土,用创意激活乡村,用文化的振兴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展魅力,打造有情怀有活力的美好乡村家园。

 

彰显特色,擦亮文创品牌


这是一场异彩纷呈的乡村文创盛宴。 


当下屏南,文创无疑是最闪亮最赋特色的品牌。昔日屏南,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空心村”不断涌现,老屋凋敝、乡村冷落,乡愁无处安放。直面现状,屏南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改革思维探索发展村落文创产业,用文化唤醒乡土、用创意激活乡村,把日渐“空心化”的农村建设成为美丽家园,闯出了一条“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富有屏南特色的文创推进乡村振兴新路,涌现出了龙潭、四坪、双溪、漈下、厦地、前汾溪等一批文创特色村,呈现“人来、村活、业兴、文盛”之势。屏南文创助推乡村振兴经验列入省委深改办改革典型复制推广案例并上报中央深改办,享誉一方。


在此次乡村文化旅游创意活动月中,展示文创成果、彰显文创魅力,成为了最突出的亮点。每个参与乡村文化旅游创意活动月的村子,都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创意落地。如双溪镇的安泰艺术城、前汾溪村的艺术家写生基地、龙潭村的新村民落户家居、漈头村的耕读博物馆与花卉基地、厦地村的影视拍摄基地、长桥镇的《福建文学》创作基地等。


其中,在龙潭村举办的活动月启动仪式上,新、老村民自编自导一出“美哉龙潭”音乐剧,结合多种场景将龙潭村从一个衰败乡村到游客爆满的“网红村”的变迁故事搬上舞台,极具乡土气息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还有琳琅满目的创意集市、趣味十足的农夫集市、手作集市和美食集市,让八方游客充分领略到了文创的魅力。




民俗展演,弘扬“闽东之光”


这是一场人文荟萃的乡村文化盛宴。


屏南历史悠久,多元文化的交融,再加上地处丘陵的一方水土,孕育了屏南丰富而独特的乡村文明、乡土文化。屏南不仅手握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戏曲)、中国红粬黄酒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武术文化之乡、中国本草养生文化之乡等多个国字号文化品牌,还拥有22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这些民间文化遗存,承载着屏南乡土文化的精华,如珍珠般熠熠生辉。这些年,屏南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木拱廊桥、民间戏曲、红粬黄酒、本草养生、民间武术等方面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县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文化遗产保护走在了全国前列。 


此次每一个参与的乡镇、村庄尽展身手,亮出了最富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


龙潭村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平戏”的发祥地,这一剧种从明朝传入龙潭,鼎盛时期村里有三个剧团。每逢春节,村里都要演上几天几夜,台上演唱台下众和,盛况空前。此次活动中,村民们就亮出了这一“传家宝”,长腔短调唱古今,引人入盛。


北墘村因地理气候优势,形成了“夏制粬,冬制酒”的酿酒传统,北墘黄酒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精妙的酿制工艺。活动中,北墘精心策划了黄酒文化周系列活动,在美酒飘香中,与八方来客共度欢乐时光。


小梨洋村是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出生地,习武之风尤盛,“梅花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名一方。活动中,这里举办甘国宝文旅小镇武术文化周活动,梅花棍、少林拳、虎尊拳、龙虎形拳、一字棍、无形拳、单鞭罗汉拳等武术竞相亮相,拳风霍霍威四方。


在双溪古镇,则推出极具双溪“乡村味儿”的铁枝、舞狮、花灯、鼓亭等传统民间技艺和非遗项目表演,让游客留连忘返。


全域旅游,汇聚万千人气


这是一场惠动全域的乡村旅游盛宴。


屏南绿水青山,风光秀丽,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声名远扬。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发展视角下,近年来屏南培育崛起的乡村旅游已成为屏南全域旅游的生力军。仅2018年,该县乡村旅游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占全县游客量6成以上,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这次乡村文化旅游创意活动月,县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聚起了万千人气,对助推屏南深化全域旅游、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裨益良多。


活动中,每一个参与乡镇、村落充分挖掘、展示旅游资源,精心设计体验项目,为广大游客打造了一场乡村旅游的欢乐“嘉年华”。


在双溪乡村艺术活动周中,既有乡土文艺演出、美食体验,还设置了多个民俗技艺体验区,举办儿童故事会、情景剧和木偶戏表演等,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双溪镇党委书记陈发同坦言,通过这个活动对双溪特色文旅小镇的打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拉动了当地民宿、餐饮及土特产的销售,增加了群众收入。


北墘黄酒文化周则推出古朴的集体婚礼表演、上好黄酒拍卖,同时在北墘游客服务中心、步游道及周边区域,设置全天候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区,让前来的游客打卡丰收节网红景点,体验丰收的乐趣。在黛水酤镇黄酒文化展示馆、古南街老店等地,设置了扎染工艺体验、传统手工技艺体验、当地特色美食等。代溪镇镇长陈娟表示,通过这个活动,以北墘作为一个切入点,将带动整个代溪镇区的黄酒特色小镇的建设。她希望,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助推,让更多人才返乡创业,真正的把产业兴起来,助推乡村振兴。


弘扬“闽东之光”,相约“四季屏南”。历时一个月的乡村文化旅游创意活动月虽大幕落下,但这绝不是终点。文创屏南,精彩待续……


 彰显特色,擦亮文创品牌


这是一场异彩纷呈的乡村文创盛宴。 


当下屏南,文创无疑是最闪亮最赋特色的品牌。昔日屏南,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空心村”不断涌现,老屋凋敝、乡村冷落,乡愁无处安放。直面现状,屏南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改革思维探索发展村落文创产业,用文化唤醒乡土、用创意激活乡村,把日渐“空心化”的农村建设成为美丽家园,闯出了一条“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富有屏南特色的文创推进乡村振兴新路,涌现出了龙潭、四坪、双溪、漈下、厦地、前汾溪等一批文创特色村,呈现“人来、村活、业兴、文盛”之势。屏南文创助推乡村振兴经验列入省委深改办改革典型复制推广案例并上报中央深改办,享誉一方。


在此次乡村文化旅游创意活动月中,展示文创成果、彰显文创魅力,成为了最突出的亮点。每个参与乡村文化旅游创意活动月的村子,都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创意落地。如双溪镇的安泰艺术城、前汾溪村的艺术家写生基地、龙潭村的新村民落户家居、漈头村的耕读博物馆与花卉基地、厦地村的影视拍摄基地、长桥镇的《福建文学》创作基地等。


其中,在龙潭村举办的活动月启动仪式上,新、老村民自编自导一出“美哉龙潭”音乐剧,结合多种场景将龙潭村从一个衰败乡村到游客爆满的“网红村”的变迁故事搬上舞台,极具乡土气息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还有琳琅满目的创意集市、趣味十足的农夫集市、手作集市和美食集市,让八方游客充分领略到了文创的魅力。



——精彩回放亮点1:龙潭:古村新生一家亲


    文创屏南,龙潭村的复兴颇具代表性。


曾经的龙潭,原本1400多人口在村民外出大潮中仅余200多人留守,且多为老人、妇女。一座座老宅在年久失修中轰然倒下,残垣断壁、冷落门庭、斑驳藓痕,诉说着沧桑和无奈。


2017年5月,龙潭文创项目启动。修复古村、复兴文化,一度凋敝的村落在文创引擎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北京、上海、厦门、香港、英国等外来“新村民”租赁老宅,修复、改造、安家,他乡成故乡。目前,龙潭常住人口已恢复至500多人,回流村民和外来新村民达300多人。


随着文创的注入、新村民的安家,一些新的理念、 新的生活方式也在这里层出不穷,新、老村民相融相助,和谐相处亲如一家。


此次活动月中,龙潭村新、老村民就自编自导了一出“美哉龙潭”音乐剧,唱出了龙潭村的精彩变迁。徜徉村中,像这般新、老村民融合发展的佳话并不鲜见。如新、老村民一起学非洲鼓,一起练瑜珈,一起传承四平戏,一起庆丰收过佳节。去年11月,曾有一位新村民在村里不慎摔断腿骨,就医诊断后需转往福州医院手术。得知消息后,短短两个小时,200多位新、老村民就捐款1万多元,并自发包车将其送往福州手术,暖意融融。


文创助推,古村新生。不论新老、无论西东,温润出了这座文明古村的本真。心安处是故乡。


 

——精彩回放亮点2:北墘:美酒佳酿十里红妆


10月19日,“闽东之光”—“四季屏南 乡村有约”之黄酒文化周系列活动在屏南县代溪镇北墘村盛大开幕。县内外千余名游客与当地群众共度美好时刻。


黄酒文化周,“黄酒”无疑不可或缺。


“酒香扑鼻、香气四溢,是坛好酒啊!这钱花的值。”在黄酒慈善拍卖会现场,经过激烈的竞拍,第一坛黄酒以5000元的高价被一位年轻小伙拿下,并现场开封,供游客品尝。此次参与公开拍卖的5大坛北墘上好黄酒,分属不同年份的手工精酿酒。当天拍卖所得将用于慰问当地脱贫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高林密,清泉醇洌的北墘,独占制曲酿酒之优良条件。谈起酿酒,北墘人个个是行家里手,千百年来,这里家家酿酒,户户有酒窖,少则数坛,多则上百坛。数百年来,代代相承,最终铸就了北墘深厚的酒文化。


近年来,该村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酒”为媒,打造乡村旅游新品牌。村内的古民居、祠堂、牌匾等遗迹均与酒文化息息相关。酒坊、酒窖旧址、街头巷尾、农家院落随处可见的酒缸、酒坛等酿酒器具,都得到了积极的保护。一到节假日,游客接踵而至。


产业融合还吸引了阳光学院在村里设立教研基地,帮助村里策划包装生成7个文创产品。省老年艺术家协会、省老年大学随后也在村里设立基地。黄酒文化展示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等项目将陆续建设使用,在黄酒产业的主导下,民宿、文创、旅游等产业俨然成为村中的另一派图景。

 



——精彩回放亮点3:小梨洋:拳风霍霍威四方


  10月26日上午,在小梨洋村活动现场,精彩的武术表演在此上演。梅花棍、少年梅花棍、少林拳、虎尊拳、一字棍、无形拳、单鞭罗汉拳……英武矫健的身姿和行云流水的动作赢得了在场群众的阵阵掌声。


小梨洋村习武之风尤盛,历史悠久,继甘国宝之后代代相传。“村中央有座八卦亭,亭前地面嵌一块阴阳八卦大石盘,亭角还有一个重约三百斤的环形练武石,亭外有一块上千平方米的练武草坪。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这里练武。”小梨洋村支书介绍,习武之风在该村保留至今,村里的孩子,个个自小习武。


小梨洋村是省级传统古村落,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故里,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古文化积淀,先后出现过二位进士、三位举人,还有八处极富神话传说的自然景观,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借助屏南白水洋鸳鸯溪和全域旅游这个大平台,小梨洋村充分挖掘本村甘国宝文化品牌及“梅花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每年定期举办甘国宝文化节,发挥历史名人效应,开发乡村游,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金名片。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村内各类基础设施,对村中街道、巷弄及空地进行绿化,同时,对甘国宝故居、祠堂及一些有一定价值的古民居进行保护性修复,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路线。




——精彩回放亮点4:双溪:千年古镇底蕴深


古镇悠悠风韵在,青山隐隐存新风。


背倚“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名胜区的双溪镇是屏南县文化经济人口重镇,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重点镇,至今已1107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文庙、城隍庙、瑞光塔、北岩寺、古民居等文化古迹。


2015年4月,屏南县双溪镇引进上海一家专业艺术教育机构,为村民免费提供油画教学。由此,这个以古建保存完好、文化习俗多样而闻名的千年古镇掀起了全民创作油画热潮。


活动周期间,安泰艺术城彩旗猎猎,灯笼高挂,慕名前来观展的人络绎不绝,一幅幅精美的油画让参观者大饱眼福。他们有的驻足凝视,细细品味;有的三五成群,啧啧称赞。参观者们畅游展厅,现场体验公益艺术教学独特魅力。


 “文创+古镇”让昔日名不经传的深山小镇,正成为屏南旅游、生态重镇,成为展示屏南全域旅游成果的重要窗口。四年来,已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艺术爱好者数万人,他们在安泰艺术城学画的时间常常长达一个月,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业态繁荣。其成立的公益艺术教学的“双溪古镇国际残疾人艺术教育中心”,更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扶持精准贫困户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转型为农民画家。通过培训、引导、扶持,培育示范文创工作室,带动文创生力军,激活乡村文创活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村产业转型。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