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峰岔亭的血色往事
2019-08-01 09:05:00 甘湖柳 来源:  责任编辑:  

屏南寿山,地处与宁德和周宁的三县市交界以及内陆沿海的连接线上,这里的古道,是从前山海物产交流的重要通道。屏南通往外界茶盐古道,主要有两条:一是以古田县杉洋为起点,经过北墘、康里、白玉、白凌,向北通往宁德;二是以屏南旧县城双溪为起点,经过水竹洋、七房、寿山、前墘,向东通往宁德。这两条古道在“门楼岔”汇合,以莒州为终点出海。其中,从屏南寿山到前墘村这段茶盐古道,保存得比较完整。


茶盐古道


今年“七一”前夕,我们一行走上寿山通往前墘村的古道,重走红军路,重温一段革命历史。

从寿山小学后面的观音庙往上,一条沧桑的青石古道蜿蜒盘旋,延伸向莽莽苍苍的大山深处,路旁古木苍翠,杂草丛生,因为人迹罕至,古道铺上了一层厚厚松针落叶,人行其上,如在画中。


茶盐古道


暑天里行走在林荫道上,并不使人觉得闷热,偶尔,山道上吹来的一阵凉风,让人感受到身处大自然的惬意。而不时出现的杨梅林,微风中簌簌落下殷红的梅子,令人不禁口舌生津。


峰岔亭边的路标


经过半个小时的向上攀登,眼前出现一座石头垒基、土木构件的亭子,这是古道上常见的供行人歇脚的路亭,然而插在旁边的指示牌“峰岔亭”三个字,突然让我心跳加速起来,峰岔亭,这是我从前多少次查找红色资料时看到的字眼啊!此时,它是那么不经意地出现在眼前,怎不让人激动!


峰岔亭边的路标


路牌指向四个方向,下坡往北到达周宁,上坡往东,经前墘通往宁德。亭子建在这三岔路口,也许原称“分岔亭”吧。

这个岔口,地方志也称“石坊岔”。因为旁边竖立着一座古老的石牌坊,碑身遍布青苔,饱受风雨剥蚀。资料上说,石牌坊的主人韩桃姐,二十四岁守寡,她死后,苏家族人向朝廷申请立贞节牌坊,筹资在此立个牌坊,牌坊上头原有石刻的圣旨,可惜被盗。石牌坊两边刻有对联:“千秋玉质垂观寿,一片冰心式武功”、“凤御丹诏褒贞顺,石勒芳名表隐微”。


峰岔亭边的石牌坊


然而,当看到亭内墙壁上红色的《峰岔亭序》,不由得印象深刻起来,这是绿色山峦中的一抺红色记忆: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后,留在南方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孤悬敌后,开始了同持续清剿的国民党军的游击战争,在那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敌人对闽东根据地实行大规模“围剿”,各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一些著名的红军指挥员和党政领导人员壮烈牺牲,三百里红色苏区一时陷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闽东独立师带领的当地群众和游击队,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改变被动局面,闽东、闽北两支红军独立师先后挺进屏南,开辟游击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中旬,阮英平带领闽东独立师第一纵队屏南游击队,攻占了棠口潘美顾医院,缴获大批药品和物资。当他们护送药片和枪支弹药往闽东红军后方医院,在途经寿山的这座峰岔亭时,遭遇到国民党省保安团的突然袭击,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战,屏南游击队队长陈国祥为了掩护战友突围,不幸身负重伤,被捕了。国民党省保安团的人荷枪实弹,押送着伤痕累累的陈国祥走往双溪旧县城的路上,天要黑了,他们就在沿途的上七房村里投宿。上七房村的村民早就接受了革命道理,他们辨清形势,暗中配合,趁着夜深保安团人员熟睡之际,将他护送到村外的一个瓦窑洞里。次日天亮后,敌人发现陈逃脱,就对上七房全村进行彻底搜查,结果无功而返,只好赶回县城双溪报信去了。陈国祥当时受的枪伤非常严重,又得不到医疗救治,气息奄奄,上七房村民发动集体智慧,将他藏在秘密的地方,以免暴露行踪。又对他精心治疗,其中有户人家,用家传医法活剥狗皮,然后将狗皮敷在其伤口上进行治疗。经过二十多天时间的精心护理,陈国祥的伤基本痊愈了。上七房村民给他的家人写信,提议将他转移至古厦家中继续治疗。然而,当对方雇来的轿夫前来接应,在洋中村驻足休息时,遭遇匪兵拷打盘问,他们受不过酷刑,最终泄露了秘密。于是,国民党省保安团迅即潜伏在上七房村尾的桥边,当村民护送着陈国祥,依照约定的暗号往桥下的潭中投出三块石头时,埋伏的保安团一拥而上,绑走了陈国祥,参与护送的群众,以及涉嫌的村民也受到了大肆摧残。

在狱中,陈国祥遭受了种种严刑拷打,却始终没有说出红军游击队的具体活动情况,从而保守了游击队组织的秘密。1935年的旧历年底,陈国祥壮烈牺牲于屏南双溪校场坪,时年33岁。

……


峰岔亭内的《峰岔亭序》


更有许多人坚持熬过漫长黑夜,迎来了曙光。

1938年初,闽东红军独立师1300多名将士,遵照党中央“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方针,奉命改编,在双溪驻地,闽东红军独立师完成了改编使命,成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叶飞任团长、阮英平任副团长。元宵节那天,这支崭新的队伍离开闽东革命根据地,奔赴皖南抗日前线,开始了北上抗日的壮举。

“志士出闽东,芦荡建奇功”。从闽东走出的子弟兵,在各个战场上屡建奇功,不辱使命。而在此期间,屏南党组织也不辜负重望,一直坚持武装斗争,直至全国解放,许多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多人民群众也做出了无私的贡献,屏南因此赢得了“红旗不倒县”的美誉。

光阴荏苒,血雨腥风早已远去,人世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残垣断壁上依稀想见昔日景象,所有的往事已经隐没在沧桑古道中。1985年,为纪念当年闽东特委阮英平率独立团在峰岔亭与敌省保安团作战50周年,此亭得以重修,另起名字红军亭,于是峰岔亭又有了新的纪念意义。如今,我们重走这段红军路,走的不只是一种乡愁,更是一段历史,走在这段路上,可以更加深刻体会到前人创业的艰辛,革命者的奋斗激情。


茶盐古道出发点


走过峰岔亭,走过桃花亭,开始走一段下坡路,过了“佛殿仔”,极目远眺,当那座形似公鸡的巨岩巍然耸立眼前时,远处一条宽阔马路,通向农田与屋舍,人好似从远古时代回到了文明世界。前墘村到了!

……


茶盐古道出发点


(备注:寿山村通往前墘村的这段古道,单程约6公里,我们早上9点从寿山“茶盐古道”牌坊入口处出发,原路返程,来回12公里,耗时4个多小时。2017年,寿山乡举行了“斗鱼杯”茶盐古道国际越野挑战赛,途经前墘、茗园、白凌,终点在白玉,全程约21公里,路面经过整饬,路线比较成熟。)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