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屏南技忆】斜风细雨不须归
2019-06-27 18:00:00 唐戈 来源:  责任编辑: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站在岸上看,江南水乡的渔家情趣,如诗如画。但也许这个渔翁家中上老下小正等着他的鱼煮汤充饥,或者卖鱼换钱买药呢,他是不得不冒雨垂钓,一身的饥寒、一肚子的辛酸。许多事物,是因为我们浮光掠影、雾中看花才觉得美。蓑衣也是如此,它是辛酸织就的美丽。

江南潮湿多雨,洋伞雨衣出现前,在很长的历史里,蓑衣一直是农家必备雨具。油纸伞较为昂贵,且下地干活用不上。大人穿着它下地干活,小孩披着它上学读书,甚至会亲访友,进城上街也是斗笠蓑衣打扮。富豪也要离不开它,《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道:“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后来,随着其它更美观便捷雨具的出现,蓑衣从家家必备之物,退到农家独有,成为南方农民劳作时的专用雨具。

这一带的蓑衣皆棕丝编织而成,故称棕衣。棕衣状如连衣裙,由上衣和下摆两大部分缀成。那时,农村房前屋后到处有棕榈树默立,树干上裹着层层棕片。要使用棕丝时,腰别一把长尾砍柴刀,搬把梯子,爬上棕榈树,将棕片一片片的剥下,去掉棕叶,一部分晾干待用,一部分抽丝搓绳备用。编制棕蓑衣的工具十分简单,主要就是一根比筷子略小的用桐油浸过的铜缝针。用钉耙将棕片进行简单梳理。先做大领肩,将片状的棕丝按衣领的形状叠起,用棕丝绳细细缝合。衣领制成后再一片片拓展成肩部、背部。然后制作棕衣下摆,最后拼接成一件棕蓑衣。编制一件棕衣一般需要2天时间。因此那时,编制棕衣这一行业相当兴旺,每年秋后,便有编制棕衣的师傅到村各巡回编制,每个村都会驻上十天半个月。



蓑衣外形独树一帜,像古代武士的盔甲,又因周身垂着长发似的棕丝,粗看像一只周身长着棕毛的怪兽。因此,农家总是将旧棕衣立在稻田、菜园里,再戴个斗笠,用来看护庄稼、吓唬鸟兽。据说,棕衣外形像兽,也具有魔性,旧棕衣若堆在角落,长时间未沐浴到人的目光,就会变成一种叫“魇鬼”的东西,在你睡觉时出来压在你身上。我确实经历过,小时候有一次,睡眼迷糊中,觉得窗外一闪,一个浑身长满棕色毛的怪物很清晰地从窗户飘进来,压在我身上,顿时难以呼吸,拼命要推开它,手脚却似有千钧重,怎么也动不了;想大声呼救,怎么也发不出声音。然后在极度恐惧中醒来,却发现什么也没有,唯有全身大汗淋漓。从此以后,每每看到挂在墙壁上的棕衣,总要用眼光狠狠地扫它几眼,给它杀杀毒,防止它晚上出来兴风作浪。




棕衣出现的历史极早,传说上古时虞尧皆为种田人出生,他登位时无衣可穿,剥来毛棕编成蓑衣,穿着接受百姓朝拜。风风雨雨,棕衣相伴人类,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直到最近,塑料雨衣、花布雨伞等价廉物美的雨具大规模出现。虽然我们现在还能偶尔一见它的身影,但多是农家早年留下的旧棕衣,或者在城里室内的装饰,它们已不再与人的肌肤亲密了接触了。编制棕衣师傅只好改行另谋生路,这个行当、手艺大约也被人已忘得差不多了。农村的菜园边、山岗上,只偶有几棵老棕榈树在风中寂寞肃立。

现在,蓑衣箬笠,是穿过它,又抛弃了它的我们这一代人独具的一种乡恋。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