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行游屏南】一座盛产传说的故居
2019-06-21 10:31:58 甘湖柳 来源:  责任编辑:  


每次回小梨洋,走近甘国宝故居,心头就在些惴惴地,不知道是该讲解一名虎将的成长之路呢,还是迎合大众的喜好,讲一些大家都爱听的虎精转世的传说?不过,现在好了,我也习惯了,回到村里就跟着陷入乡村的气场,这样的土墙黑瓦,和润滑的卵石巷道,最适合讲一些不着边际的“古”。

通往故居必先经过八卦亭,亭前地面嵌一块阴阳图案大石盘,亭中央用五彩鹅卵石镶钉出一个龟形图案。大体上,与它别处凉亭并无大的区别,但因为这是甘国宝的出生地,当然也附上了传奇色彩。传说,当年甘国宝被太后认了姑表亲,成了乾隆皇帝的表兄,于是这通往甘国宝故居的八卦亭就按皇亲的规格,建成四扇抬梁式构架。八卦亭外就是练武草坪,两方富有年代特征的练武石,为练武场面平添威仪。——好比戏剧里的“闹台”,还没开演,那紧锣密鼓声早就营造好了气势。

沿着老巷往下走,仿佛走回了时光隧道。甘国宝的故居位于高高的十五级石阶上方,外围土墙夯筑,主体是厚实的木板楼房,三百多年的烟尘,镀上岁月的包浆,这样浓重的底色,最适合演绎传奇故事了。

祖辈居住在这里,有着不变的祠堂观庙,流动的家谱,按老祖宗设计好的排辈顺序,世世代代将家族史传唱下去,一代接一代地传承,父生子,子生孙,子子孙孙无穷溃也。可是传到了甘国宝,那就变成演义了:一个山沟沟里出来的孩子,居然当到朝堂之上的九门提督、台湾总兵、提督一品官了,不是虎精转世,还什么原因,能解释其中奥妙?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推开古旧的大门,迫不及待地往里张望。房子倒是挺宽敞,有大大的天井,两侧跑马弄,后院还有鱼池和花园,也很大气,单檐硬山顶,双层土木结构。可是,廊柱倾斜,门扉倒闭,满眼沧桑,来客多半会有瞬间的心理落差,怎么堂堂武将的出身,这么简陋破败呀?

这座摇出金色童年的故居,盛产几多神话传说。


甘国宝故居旧貌  


相传甘国宝出世时,由于小梨洋地力太轻,承受不了贵体,他家的大门边土墙崩塌两扇,多次夯筑修复,仍然经常崩倒;他呱呱落地的床前地面,下陷三尺深,每年到了除夕,家里修整房屋准备过大年时,都要挑三担的土才能把地填平。可是到了来年春天,泥土返潮后,地面重又下陷,这块地永远填不平,至今依旧凹出一个洗脚盆那么大的土坑。

甘国宝小时候聪颖又淘气,喜欢舞棒射箭,常常以乡间的葫芦、南瓜、家禽家畜等作靶子射猎,惹得乡邻大骂。一次,一个乡亲又到家中诉状,其父一听大怒,去追打儿子,此时小国宝正走到下廊,见势力夺路而逃,跑到了下廊尽头,眼见无路可逃了,只好双手一撑跃上了墙头,一跳而下。父亲又气又急,扒上墙头往下一看,不见了儿子,却见一只小老虎匍匐在地;而在甘国宝两手攀过的墙面,赫然留有一双虎爪印迹!这扇故居东南端的土墙,相传叫做“虎跳墙”。甘国宝虎精转世的说法,就此传开了。



甘国宝故居旧貌   


甘国宝出祖后,故居一直由族人后裔居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最后一批住户搬出去后,和所有旧居一样,缺乏修缮,堆满杂物,连燕子也怕那屋檐不安稳,早就不来做窝了,只有那些不谙世事的新草,前赴后继地漫上青石阶。

小时候,夏日的夜晚,我们排排坐在它门外清凉的石阶上,听老人讲古,想,这神奇人物的后代在哪里呢?他们,还会找到回家的路吗?

一栋古民居,魂牵多少人!它不只是乡村的一座普通老房子,如今,它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涉台文物,它是寻根祭祖、缅怀先辈、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它诞生了一位海峡两岸家喻户晓的“八闽之光”人物,三百年后的今天,故居得到全面修缮,完美恢复了旧貌,更显出那明清时期独有的建筑风格:古朴、厚重,简约、大气。



甘国宝故居旧貌   


甘溪水自西向东,在小梨洋村庄南部呈弧形绕村而过,形成“御带环腰”的风水布局。另有一溪涧流出,沿村东行,至水尾处汇入大溪。二溪交汇,将村庄包容其间,形成“蓬舟出海”之势。有人说,甘国宝故居位于驾驶仓的位置,与村落水尾形胜遥相对应,所以他能驾御大风大浪,乘风破浪,直取东南海疆。

静静的群山,留在原来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渐去渐远。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但是武将精魂,是否有时也会化作一片两片羽云,瞭望故园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