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屏南技忆】纺纱织布 苎麻成服
2019-06-21 10:26:30 唐戈 来源:  责任编辑:  


找个世外桃源,娶个贤慧女子,男耕女织,生儿育女,以至于人丁兴旺、丰衣足食,是我们传统主流生产生活模式和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农民如此,知识分子也津津乐道于这种生活的展望。穿衣吃饭是人类生存的两项最基本需求,男耕女织,保障了生存的基本需求,还稳固了家庭结构,促进了家庭和谐,但大中华也因稳固而不思革新、进取,进步缓慢。

我们这儿的“女织”主要是纺麻织布。

种麻纺织有着很长的历史。《诗经》中 “丘中有麻,彼留有私”,说的是男女在麻园中私会;“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先生到农民朋友家调研,酒桌上聊的就有这个话题。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织物是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苎麻布和细麻绳,距今有4700余年。20世纪中期,这一带的农家还普遍种植苎麻。

苎麻生产力极强,一丛丛生长在房前屋后空地上、或菜园的田傍上,不占用宝贵的田园。收割后剥下麻皮,浸泡脱皮,捣槌去外表皮,抽丝、晒干,疏理成麻丝即可纺织。

纺纱总是在闲暇间进行,不占用宝贵的农忙时间,是一场左邻右舍的妇女们的聚会,搬个苎篮,找个凳子,三五成群。嘴里不停地聊,家长里短、饮食男女。同时手不停歇,抽丝、搓线,伴随着嘴巴流出主题杂乱的话语,一双双巧手上不断流出的缕缕细纱,再缠成团。竹箩里的纱团堆积越来越多,如一窝待孵的鸡蛋。



开始织布了,在大厅里摆下织布机。织布机体形庞大,且并非每家都有,因此不能大家聚一块聊天了,但手巧且人缘好的女人织布机边总是很热闹的,附近的女人抱着线箩、苎篮等,围在织布机周围,一边穿针引线,一边观摩学习,还不忘记天南海北。纺纱织布是女人的一个必修课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连花木兰这样的女中豪杰也不能例外。农忙时则要日耕夜织,屏南古县志有诗为证:“松光供夜绩,火耨布春耕。”

是笨手笨脚的女人,还是否心灵手巧的媳妇?在织布上即可见分晓。手巧的女人速度快,而且织出的布精致细密。光阴如梭、红颜易老,梭子在经纬上来回穿梭,布匹在时空中缓缓流动,农家时光就这样在祥和中悄悄流逝。“看妇机中织,弄儿床前戏。”男人耕种之余,陪自己的女人织布,是个温馨幸福的事。

苎麻纤维比棉花的长好几倍,经过脱胶加工处理的苎麻纤维光泽良好,洁白。苎麻织成的面料结构中的空隙大,透气凉爽,散湿效率高;苎麻纤维的强力是棉花的7倍以上,而且延伸性小而轻,不怕虫蛀、不怕霉菌,村民穿着最为合适。粗麻布裁成工作服,细麻布(也叫夏麻布)面料则平时穿戴。

后来棉布和化工原料织成的布料普及,贫富之间的穿着界限逐渐模糊。闭塞的屏南,麻布衣从日常穿着退出的历史尤晚,古志载:(屏南)“男女止着麻布,科头跣足,日惟燔松向火而已。”“其(建安、政和、宁德)三处人每见有穿单麻布衫而又有排领者,即不问而知为‘里头人’(指屏南)”。上世纪六七年代,民间还用于制作劳动服。

20世纪中后期,粗麻布主要用来制成包装物如麻袋等,姑娘出嫁,母亲还为她准备细麻布裁成的围裙及背兜(带)等,蕴含着女儿出嫁后勤劳持家和生儿育女的期许。丧事中子女要披麻戴孝,还要用到麻布。此时麻布彻底退出人们的日常穿着领域,只作为一种传统习俗保留着一丝痕迹。



男耕女织,勤俭持家,若没有大的天灾人祸,或能勉强维持基本温饱。男人以锄头为经,女人以梭子为纬,纺织成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这里的时光脚步平静而缓慢,一切似乎都在亘古不变中轮回。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