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一炷香敬姚三奶
2019-06-06 15:28:55  来源:  责任编辑:  

一 炷 香 敬 姚 三 奶


    


揽胜龙源境,遥思圣母贤。

除妖绥万姓,立庙享千年。

剑迹苍茫拟钟断,

续传威名深岁月,

显迹尚依然。


这是清人郑应铭写的一厥词。搁现在,词也叫诗。这里,大意是说,作者来到龙源境这个地方游玩,触景生情想起了古代一位贤德的圣母。想起有关她除妖安民的灵异事迹,点点滴滴,仿佛如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位圣母的虔敬与爱戴。

郑应铭,坑里人,清道光年间贡生。坑里,即今之康里,系黛溪镇下辖的一个古老村落,有着1100多年的历史。


姚三奶像  


康里村位居于半山,村后就是鸡髻峰,峭拔秀丽,高耸入云。村前坡陡谷深。山脚下,一带清溪静静流过,碧波盈盈,一派葱翠。自康里下来,一条村道横过山腰,通往垣坑,中途经过一个山湾。那里,有一户人家,孤零零一座房子,就建在路边。从那里,一条石砌的岭子斜插下去,几分钟,就到了。底下一个山窝,风轻日暖,绿荫闭合,这就是吾溪里。靠东边的山脚下有一神殿,不大,气氛宁静祥和,就是姚奶宫。殿中所供主神,就是姚三奶,即姚夫人,原名姚三姑。诗中所称圣母,就是她。这地方,现在就一座房子,住一户人家,姓张,系从往里迁来。古代这里原是吴姓人家的世居之地,本名吴溪里,后成了弃地。想当初,这里乡村久废,草盛石荒,疏木萧萧应风而鸣,少不了一派苍凉的古意,才会使人诗情大发?

 

  贰  

 

吴溪里姚奶宫  道光年间石碑


早在北宋时期,吴姓人家就来到这里定居了。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来自宁德县柏峰村(今蕉城虎贝镇黄柏村境内)的吴氏三兄弟吴四十一郎、吴四十五郎、吴五十六郎,便迁到了这一带地方。当时,这一带地方隶属于古田县三十二都。三兄弟中,吴四十五郎,讳菁,在家排行老二,就迁在这里,这就是最初的吴溪里。吴四十一郎,排行老大,讳董;吴五十六郎,排行老五,讳菱,两人一起先迁到鑑山(即吴鑑山,后作淦山),就在溪对岸的山头后面。过不久,五十六郎吴菱的后代,又从吴鑑山迁到了吴溪里。

吴家人在这块土地上,至少生活了500多年。这期间,其后代出于各种原因,又陆续往外迁,直到只剩下一处遗址。今天,洪口吴峰、屏南北墘和梅花地等村的吴姓人家,便是由此迁出。吴溪里这个地方,作为废墟少说也已存在了几百年,这才物是人非,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叁  

 

吴溪里上游,还有一个鲤鱼墩,和一个崎坑村,都是遗址。

据闻,唐代以前,崎坑是这一带唯一的乡村,离溪不远,由闽越土著人居住。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年),莒溪郑样之子郑登迁入崎坑,从此畲汉杂居,乃改村名为半畲。至此,半畲还是孤村。吴氏迁到吴溪里之后,就成了半畲最近的邻居。之后,畲民迁往福宁州(今霞浦、蕉城一带)。郑姓的后裔们则沿溪分散居住,形成许多个小村。其中有一个,就叫鲤鱼墩。元至正六年(1346年),住在鲤鱼墩的郑姓后裔,又迁到半山的翠峰村与他姓杂居,是为康里的前身。这就是郑吴两姓的历史渊源。


吴溪里姚奶宫 全景  


吴溪里那一条溪,今就叫黛溪,因上游的黛溪村而得名。这条溪,古代称作漳溪。最远处,发端于古田天湖顶,经墘头、龙潭里、四坪、长宦、黛溪各村,直到吴溪里,而后流入宁德洪口境内。明万历年间,坑源(今后章境内)程氏一童子名孝宝,幼失怙恃,出家于九峰寺,法名惠泽,后误吞龙珠而成龙。据说,惠泽成龙后,沿此溪而下直到三都奥,成当地龙王。这条溪由此得名化龙溪。吴溪里由是取龙溪为境,称为龙源境。不过,这已是姚三姑得道归神之后的事了,时间又过去了两三百年。


  肆  

 

自半山高的康里村下行到溪边,有一条曲折陡峭的古道,叫蛇岭。岭尾处古代有一个村庄,叫黄家村。那里有一座古桥,通往对岸的泮地。古桥今名惠风桥,古代就叫黄家桥,又叫黄宅桥。

黄宅桥下游里许,有一潭深不可测,两旁巨石对峙,中间流水曲回,故名叫曲潭。传说,元至正年间,潭中藏匿着一条大黄甲(即鲇鱼,又叫胡子鱼,头大嘴阔,身圆体壮,两腮边各有一条硬骨刺,当地土名叫黄甲),年久成妖,经常幻变成一个美男子在附近乡村出没,伺机魅惑年轻妇女,防不胜防。周边村民饱受其苦,无计可施。当时中溪村(即吴溪里)有一寡妇吴氏,刚为儿子娶了媳妇。儿媳姓姚,在家排行第三,叫姚三姑。黄甲妖听说三姑生得美丽,便又化成一个美貌少年,打起了她的主意。不料,三姑本非凡人,一眼便识破妖怪身份,最后将他斩于潭中。


姚厝村全景  


故事颇为曲折。三姑识破黄甲妖后,立志将他斩杀,为民除害,怎奈道行尚浅,不足以降妖,于是决定,先去闾山学法。三姑打定主意,之后,交待婆婆说,儿媳明天起都在床上睡觉,有人来,无论是亲是疏,都不能让他探视。七天七夜后,自然会醒来。婆婆你要在房门口守住,记住了。三姑说完,将褡袋挂在门楣上,又将畚斗放在门口,然后,沉魂而去。三天后,黄甲妖知道三姑已脱身去学法,于是摇身变成三姑的弟弟,来到吴家,对吴氏说,我听闻姐姐生病了,特地来探视。说完,就要去房间看望。吴氏再三推托不让他看。黄甲妖就哭。然后,他找到三姑房门,只见门口有一只猛虎在那守着,惊叫起来,问吴氏,怎么有老虎?吴氏不知法术,告诉他,那是畚斗,不是老虎。妖又问,门上怎么还有一条老蛇?吴氏又说,那是褡袋,不是老蛇。吴氏口无遮栏这么一说,三姑的法术便被破了。黄甲妖当即闯入房中,拿出事先准备的一把棕籽,又有人说不是棕籽,是饭粒,总之,不管是什么,把它洒在三姑的身上,变成了许多蛆虫。然后,放声大嚎,说,姐姐已经死了,尸体都烂了,长蛆虫了,还不收殓起来埋了!吴氏赶来一看,果然见三姑的身体上有许多蛆虫爬来爬去,于是,就相信了。第二天,吴氏把三姑的身体盛殓起来,等到第七天时,拿出去烧。此时,三姑从闾山学法刚回,从古田进来,魂魄走到一处叫鞋岭的地方,远远看见这边烟起,知道婆婆愚昧,中了妖怪诡计,自己肉身已经被焚,无法还阳,不禁伤心泪下。三姑当即找到曲潭,施展法术,一剑投去,正中潭中央。不一会,就见一只大黄甲从水底下浮了上来。

 

  伍  

 

姚三姑,黄柏姚厝人。今天的虎贝镇黄柏村,下辖若干个自然村,姚厝便是其一。历史上,吴氏先祖所在的柏峰村,也在今天黄柏村境内,距离姚厝不过二三里路。若不论年代远近,按照现在观念,姚三姑与吴氏双方还是同村。这算不算也是一种缘分?


姚厝村景  


吴氏的入闽始祖,名叫吴俦,又叫吴十郎,唐末五代人,官居御史,与王潮兄弟系同乡,都是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吴俦先从王氏兄弟入闽。王潮死后,传位王审知。后者建立闽国(909—945年),提举吴俦到宁德县龟村车㿻白洋场银场坑治事。所谓治事,就是负责开采银矿的一切事宜。于是,吴氏后代便在银场坑附近的柏峰居住,形成一个乡村,就叫柏峰。到了吴氏的第三世,吴三十六郎一共生五子,长大后,于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分家。兄弟五人,留下老三吴四十六郎居柏峰。其余四人,老四吴五十一郎迁宁德吴家洋;另三人迁屏南,这便是吴鑑山和吴溪里的开基始祖。

 

  陆  

 

传姚三姑原属神骨,本非凡胎。自小,她行动举止就异于常人,每日多不涉及俗事,一心学习步罡正法。及长,嫁至吴溪里,恰遇黄甲妖为祸,立志除之,终成正果。

据称,三姑除掉了黄甲妖之后,当晚曾托梦给乡邻老者说,曲潭里的黄甲妖,昨天已被我斩杀。日后,再无妖孽作怪,大家可以安心了。次日,经一人提起,发现彼此都做了同样的梦,无不相顾称奇。大伙一同前往曲潭验看,现场所见,果如梦中所言。妖怪既除,潭中波平水静,一把宝剑尚飞插在水中,寒光闪闪。


姚厝圣母殿内景  


时人深感三姑恩德,乃奉她为神,尊称为姚三奶,立庙祀之。这就是姚奶宫。据说,宫祠的方位、朝向、规格及尺寸,悉按三奶显圣指示建造。宫祠建成后,凡到此求子祈福者,无不灵应,由是香火日旺。后来,曲潭便改名剑潭。潭中还有一块石头高高兀立,据今人指,便是当初三姑除妖所遗之宝剑。

 

  柒  

 

以吾溪里为中心,画一个大圈,周围几十个乡村的人都信仰姚三奶。屏南有,宁德也有。在他们心目中,姚三奶和陈林李一样,都是圣母。

姚三奶的生日,据说是正月初八。每年到了这一天前后,远近乡村前来请香接火的人排成了长龙,一队刚去一队又来,锣鼓喧天,山鸣谷应。有时甚至持续一整个正月。自古如是,至今还是。

 

  捌  

 

据说,古代的化龙溪水阔流深,波宽浪急。沿溪两岸,大小乡村共有十几个。后来,人走屋废,相继都变成了水田,或者荒滩。唯独吴溪里,今天还能看出一个大致清晰的轮廊。

这个地方,说在沿溪,其实,离溪还有段距离。由于地势低陷,从山顶上下来,不免有种掉进了井底的错觉。古代,路是从溪边上来。一条石岭沿着山脚的斜坡蜿蜒而上,穿过一丛丛树荫与芒草,到末了,霍然开阔,一片亮堂,反倒有些像是升上了小天堂的恍惚感。这里,四面青山闭合,峰峻谷幽,头顶蓝天如镜,暖日高悬,隐约还能听到哗哗的水流声从溪谷传来。古人的生活图景,闭起眼睛都能想象。


姚厝后山竹林  


今吴溪里已更名吾溪里。吴氏远走他乡久矣,故地废弃了数百年,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只留下了古道、乱石、老树,和一年一度与岁月一并荣枯的荒草。姚奶宫却仍在原地,从不曾稍离。虽说数百年间历经几毁几建,面貌不似从前,但神还是那一尊神,并未改变。

宫外的草坪上,几捆烟花壳显示刚刚燃放过不久;宫内神龛上还剩下两截断烛,炉里也有若干残香,足见人心思神,今古如一。那好吧,既然已经来了,就也烧炷香吧!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