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网络中国节 · 屏南端午】端午风情
2019-06-05 09:41:27 甘湖柳 来源:  责任编辑:  

     端午风情


 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的大门两旁,都挂起了艾草和菖蒲捆缚在一起的穗把,淡淡的青草香随风飘散,氤氲在村庄的角角落落。老话说:“男歇夏,女歇节。牛歇四月八,人歇五月节”。到了端午节这时候,农家再忙,也要放下手中的活计,挂起锄头把,好好地歇息。



节日里的吃食最重要。 “年三天,节三顿”“,也就是说,春节从初一到初三这三天,是过大年,一日三餐大鱼大肉,像像样样地过年。“节三顿”是指端午节的“初三暝、初四早、初五昼”,即五月初三的晚饭,初四的早餐,初五的午饭。这三顿饭也是无比丰盛。初三暝,杀鸡杀鸭,让家中的男劳力好好地补上一补;初四的早餐,除了所有人都要吃“青”外,家中的成年女人一定要呡上几口红酒,这样就可以在一年里健健康康;初五的午餐,主要是针对家里的小孩子,除了吃粽子面条,还要吃一个红蛋,那就叫圆圆满满。头年有娶进新媳妇的人家,已经用红酒糟腌制很多鸭蛋,准备在端午节,给前来讨礼的人们。

端午节的主角,当然是粽子。用新竹劈出的细丝,包起四角玲珑的粽子,家家户户都煮一锅清新的粽子,粽子的清香甜美,诱惑着无数张早已迫不急待的小嘴。

且不说粽子的馅料是糖还是肉,还是花生、豆沙,也不介绍它们是怎么做法,我这里只想说说,从前的每一款粽子,都用外包装表达自己的语言,展示各自的风情。

俗语说:父母盼年,诸娘盼节。说的就是:过年时女婿要给丈人家送年礼,而在端午节来临时,恰好相反,应该娘家给嫁出的女儿送节礼。娘家兄弟或侄儿挑粽子到女方婆家,这叫“送节”。那么,送的都是些什么礼呢?送去的粽子外形,要看对方是什么样的辈份,除了平日常见的四角玲珑的粽子,亲家家里有老人长者的,要做几个大大的长方形“横包”,那是用一种民间称作“兄竹”的落箨包裹起来的,特别大个,包裹得大大方方,显得端庄大气,上面再搭一个“粽头”,表示出更深厚的敬意;亲家家里有小孩子的,就配上几个“长尾哥”或者“秤砣粽”。那“长尾哥”,包得细长俊秀,象征小哥儿智慧灵巧、聪颖过人;“秤砣粽”包得方方正正,八面玲珑,有“秤砣小小压千斤”之意,祝愿将来小孩子平安长大、出人头地。




横包、粽头↑



←长尾哥、秤砣粽


还有“喜粽”:一个大粽子里面包裹一个小小的粽子,寓意添丁。还有“财粽”:粽子里面裹一枚番钱,寓意发财。等等,等等,都是祝吉的意思。

新媳妇过门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备足了各种香囊、红头绳、剪刀、红尺,坐在厅堂边上,等候村中小孩来“系节”。这些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料等,外以五色丝线编织成一个小小的带流苏的网状兜囊,精工细作,绘形绘色,有葫芦形、荔枝形、蝴蝶形、蜈蚣形的,还有做成烟斗状、石磨状的,无不充满了生活情趣。这些都是新媳妇日忙夜赶,一双巧手不停地飞针走线,终于赶在这样的日子里端出来示人,接受七姑八婆的评论,分享大伙儿的纷纷赞扬。

端午节也许可以算是古时的儿童节。五月初四这天,小孩子们一早穿上新衣兴奋出门,在街巷中奔来跑去,他们挨家挨户地跑到有新媳妇的人家里去,索要“五月四喏”,接受一份得自新媳妇的美好祝福。小孩子们从各家新媳妇那里讨来各种不同颜色的香囊,结成一串,挂在衣襟上点缀装饰,玲珑可爱,清香四溢。新娘子还要为他们系上花花绿绿的丝带,俗语叫“系节”,这些彩色丝带又称续命丝、百岁索,绑在小女孩的右手手腕上,如果是小男孩,就他的左手手腕上,同时还在他的左脚脚踝上也绑上一根。



百岁索、香囊


至于备下红围绳、剪刀、红尺,那就更有用途了,这叫“缚假”。新媳妇将红围绳的一头绑在前来讨礼的男孩腰上,旁边有人口喊开始,数着“一、二”,只见男孩迅速旋转身体,旋转的速度越快,腰间所缠绕的红围绳长度就越长、越多,当喊到“三”时,话音一落,新媳妇眼疾手快,同时小心翼翼地,持手中的剪刀剪断了红围绳,男孩腰间的这上截红围绳就归他所有,他已经获得“假姐”赋予的神力了!

这转身的动作,古语叫做“车身”,而这种“缚”并没有真正绑住对方,只是个假动作,因此是个假缚,按照古汉语的习惯用法,称“缚假”。本来是这种游戏是来测验男孩的敏捷度和新媳妇的反应能力的,这样的场面,温馨,热闹。

缚假在屏南的历史很久了,祖祖辈辈都是这样传下来的。据说缚假能够使孩子们快快长大、没病没灾、聪明伶俐。正因为这个习俗的历史悠久,衍生出一个叫“假姐”的神话形象,只要小孩子绑上红头绳,“假姐”便会借用神力,保佑他们变得更乖巧起来。从端午节到七夕节有两个多月时间,很多小孩子都难免会将绑在手上脚上的红围绳弄脏或者弄脱,大人们告诫说,红围绳保持得越干净,“假姐”的庇佑就会越灵验,以此勉励孩子要学会珍惜。惜财惜物,就是惜福,因此,所有小孩子对自己手上脚上的红围绳都视为圣物一般保护。到了“乞巧节”的中午,主妇把红头绳剪下,续成一条,再剪三张纸钱串起,绑在一条小毛竹竿上,红红绿绿的,让孩子举着,一路招摇,送到村口那株千年柳杉树下。小孩子们挑着竹竿,带着粉干、油盐和锅碗瓢盆等,一起到郊外,把这竹竿挂在树枝上,接着垒起小灶开始野炊,屏南人叫它做“送假”。他们在柳杉树下,扯着喉咙唱道:“假姐假姐,教我立大志;假姐假姐,教我会读书;假姐假姐,教我有力气……”

……



端午过后,艾香依旧,粽子的余香还在记忆中飘荡,端午节的祥和瑞气,一直陪伴着我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