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甘国宝传连载┃(三十三)发轫东南
2018-11-19 09:55:21 甘湖柳 来源:  责任编辑:  

甘国宝传连载

(三十三)发轫东南

清代是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征服中原后,如何治理占人口多数的汉民族,成了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其入关初期,采用强制手段,勒令投降的官员遣子入朝,从而迅速稳定局势;同时完善了明朝的武举制度,吸引杰出的武事人才,补足官僚系统的空缺。待局势稳定以后,又在固定的官僚体系中,以升降调补为手段,加强对武官体系的控制,以防地方军事实力过大而威胁中央统治。其最主要的手段是“分发武科甲汉侍卫至绿营任职。”

若只从字面上看,“汉侍卫”容易被理解为由汉人中选拔的侍卫,其实不然,汉侍卫的来源是藉由“武科甲”的方式选拔,而不论满汉。当然,在这样的系统当中,汉人占多数名额是毋庸置疑的。相较于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侍卫与宗室侍卫而言,汉侍卫成为汉人通往高级武官的途径之一。

汉侍卫没有固定名额,他们经过武殿试后,候旨选充。“武进士一甲一名授头等侍卫;一甲二名三名,授二等侍卫;二甲三名以后授三等及蓝翎。每科共点十八名,多则二十余名。年满后外转绿营。”以科甲出身的武进士侍卫,他们的升迁与绿营武官升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固定的铨选模式。


清朝皇帝阅射之所紫光阁   


汉军用绿旗,所以通称“绿营”,分驻各省。最高的统军官叫提督,下设镇(总兵)、协(副将)、营(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汛(千总、把总等)四级,逐级统属。虽然汉侍卫在宫廷中受制于“首崇满洲”,无法等同三旗侍卫取得核心的地位,但却有固定的月选缺模式,得以外任。这项出身,也使得他们在地方上容易受到地方督抚青睐,受到保举。疆臣与兵部,都在瓜分题补武职的荐举权,特别是对绿营武官的补授,而皇帝却借着分发或月选缺,将汉侍卫分派到各地方任职,削弱疆臣的人事权,避免形成以疆臣为首的特定的小集团,影响朝政。

这些由武进士选拔的汉侍卫在宫廷任职三年后,在后来的仕途迁转上,都有其相对应的规定。“汉侍卫行走年满,由该管大臣出具考语,保送引见。一等以副将、参将;二等以参将、游击;三等以游击、都司;蓝翎以都司、守备,分别录用。”一、二等汉侍卫皆以行走三年为满,三等与蓝翎汉侍卫皆以四年为满。

武进士选拔为侍卫,其后当差年满,升转至绿营,其总体表现优于其他武官。他们能够表现出色,与其参加过严格的武举考试有关。武进士允文允武,通晓兵书,比起行伍出身的武夫,在政务表现以及处理上,自然较为顺畅。康熙帝曾表示:“令兵丁读书考试,诚一美事。武职虽以骑射娴熟、人材壮健为要。若不知读书,则不知兵法。今提镇等官,俱简用学问优者。该管兵丁,令其教习,故为兵者,亦皆鼓舞而读书者多矣。”雍正一朝,以武进士侍卫当差年满分发的有62人,其中就有甘国宝,这些精英后来在仕途上表现杰出,功勋写满了清朝的历史。

甘国宝于雍正十三年癸丑科获二甲第八名武进士,即授为三等侍卫。等待他的是外转绿营、逐步升迁的万里云程。

而且按部就班地说,他应该从东南沿海的某个水师营中发轫的。

因为,八旗兵虽擅长陆战,但短于水战,因此清政府对于水师官员的选拔十分重视。康熙朝时,议准福建、广东二省“武进士、武举、生监或兵民人等,有熟谙水性,练习水师事宜,愿随官兵出洋、巡哨效力者,该督抚预先列名咨部。果能擒杀贼众,立有功绩,该督抚保题引见”。雍正朝时,设置水师侍卫的官缺,并定出选授办法,但仍感到“武弁中熟习水师之人,甚为难得”,因此规定:各省预行保举注册人员,水师营可不避本省。乾隆初年,除了分发侍卫于各省学习水师,还下令福建、广东总督分别于千总内,福建保举六人,广东保举四人,送部授为蓝翎侍卫行走,以备简选水师之用。又规定:“各省保送水师千总授为蓝翎侍卫,原以备用水师各官,但并无水师可用之阙,以致守候无期。按定例每年单月陆路都司守备员阙,先用蓝翎侍卫一人,一年止用五人,请将备用水师之蓝翎侍卫,遇有部推内河水师都司守备员阙,行文领侍卫内大臣,简选二三人出具考语,送部引见,恭候简用。”这样的规定,扩大了水师蓝翎侍卫的选授范围。

其时,闽浙总督高其倬曾提出选拔水师人才三项标准。而能够符合第一等条件者,莫过于从小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例如福建、广东两省居民。闽粤地区多山多丘陵,近海百姓多以渔业为生,较之内地人,水上作战更具有优势。因此,雍正帝特别设立水师侍卫,对于闽、粤两省人员给予任官的优势。清政府特意将侍卫分往有水师的省份,学习水师事务,培养更多水师人才。

“汉侍卫行走年满,由该管大臣出具考语,保送引见。一等以副将、参将;二等以参将、游击;三等以游击、都司”。按此考核制度,到了乾隆三年,甘国宝在宫廷任职已满四年,领侍卫内大臣届时评定甘国宝“才干优长,识见明彻”,给予荐举引见,于是授其为广东右翼镇标(总镇之直属部队)中军游击。

从乾隆三年起,甘国宝从此离开京都,踏上了镇守国防边疆的漫漫长路,戎马倥偬,历经38个风雨春秋,直至乾隆四十一年病逝于泉州官署。甘国宝为国效力于乾隆年间,当时国家安定,仰赖将士戍边。甘国宝除两度戍台外,其余的日子也都在祖国的边关要塞里度过。他的人生,虽然从侍卫雍正皇帝作为辉煌起点,但后来的职务升迁,还是基于自身的能力发挥。

乾隆五年,甘国宝由广东右翼镇标中军游击升任广东南雄副将;乾隆七年,署广东督标(总督)后营参将,兼署督标水师参将。闽浙总督上奏题本:“该员人材壮健,弓马娴熟,若以之拟调水师参将,似能胜任。”


清朝皇帝阅射之所紫光阁  


清朝管理官员,每三年对外官一次“大计”,乾隆八年,两广总督庆复组织了对甘国宝的考核,上报“军政卓异,有大将才”。兵部授意入京候补,由王公大臣引领,觐见皇帝。

清代的官员入仕选拔、升迁调补、降革处罚等,都是需要“引见”的,因为在乾隆皇帝看来,“用人之柄,操之于朕。”虽然“察吏之责,不得不委之督抚”,但对于察吏的最终决定权,皇帝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且为体现朝廷重视武备的精神,引见前,武官均要执弓,接受皇帝阅射,获得前三等评语“好”、“中平”、“平常”的武官方可引见。

乾隆八年闺四月初八,甘国宝因“举为卓异”,得以引见。

紫禁城的乾清宫。皇帝升御座,兵部尚书、侍郎跪于御座一侧,吏部衙门的司员、书吏将引见官员排班,一次引见五六人,班首、班尾各有司员一人为领班和押尾。将绿头签和引见单呈递皇帝。绿头签用白硬骨纸制成,上半段为绿色,首尖下长,牌上书写引见人姓名、履历以供皇帝阅看。引见官员按班次顺序入殿,奏报履历,然后皇帝与之交谈。交谈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公务,有时也叙家常。通过引见谈话,皇帝观察官员的身材相貌、言谈举止、人品德行,并用朱笔把评语、升迁降革意见写在引见文书上。皇帝的决定并不当场宣布,只是将绿头牌发给本人,令其退场。之后,皇帝会向主管堂官说明自己的意见,主管堂官据此撰写奏折,待批准后向引见官员宣布。之后又被第二次引见,聆听皇帝训饬,然后离京。

引见单中留有朱批,此次甘国宝被引见,乾隆帝对他的评价是:“人似有出息,可升用。”

可见,对于先皇培养出来的只比自己大二岁的甘国宝,给乾隆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如果人生没有大的变故,他是可以陪着自己和大清江山到老的人。此次朝觐,乾隆皇帝欣然赠送一套蟒服,可见对他的印象很满意。

回到任所,照例应推荐到别的省份任职,但总督庆复等人上疏奏请,要求留任他为肇庆水师参将。不久,新任总督策楞委署甘国宝为虎门香山副将。

同时,外海水师广东春江协副将一职空缺,应予题补,因一时没有合例的人员,总督策楞又题名上报由甘国宝升任,得以准奏。而在这件事情上,兵部提出一则保留意见,要求历任提帅“留心试验,果能称职,另行题请实授在案。”

再过五年,即乾隆十三年,甘国宝再次受兵部引见,乾隆皇帝非常满意,评价:“此人竟有出息,好的。”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虽然从朝廷到总督上上下下都以为,这个从福建福州海边出来的人,是能够符合水师人才培养的条件,殊不知,对于其实从小在乡间长大的甘国宝来说,其实并没有经受过大海的风浪,自从入营以来,他一直都在克服晕船的痛苦。

到了乾隆十六年六月十六日,两广总督陈大受在奏折中上报说:“缘甘国宝本系内河水师出身,于外海水师究非素习。留心体察甘国宝于外洋海道情形,经今二载,仍属不能熟练。复询之提臣黄有才,据称:‘甘国宝一登海船,尚觉难免眩晕。'伏查该副将有统率舟师轮班巡洋之责,甘国宝虽竭力学习,终属勉强从事,员缺紧要,未便用违其材。理合据实陈奏,请旨将甘国宝掣回标内河水师营参将之任。其所遗春江协副将员额,容臣与提臣黄有才遴选熟悉外海水师人员,另行具题请旨钦遵。因外海舟师关系紧要起见,为此恭摺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训示。”

在外海水师任上的考核不能过关,且两广总督陈大受的意思是“掣回标内河水师营参将”而不能升春江协副将,兵部收到报告,采取了一个折衷办法:升其副将职务;同时因材施教,安排他到内河水师营,继续接受水师技能的锻炼和考验。

于是在乾隆十六年,甘国宝到湖广洞庭协,任水师副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