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泼蚊
2018-10-22 09:49:25  来源:图文/莫沽  责任编辑:  



   莫沽



种植高杆老品种水稻的年代,薅过第二次草,水稻很快就进入分蘖期,接着孕穗。这一时期也正是害虫卵孵高峰期,它们呼啦啦地冲着嫩嫩的稻穗而来。此时,刚孵出来的幼虫尚不能快行健飞,正是杀虫的好时机。

那时没有农药,无法直接杀死害虫,只能用植物油、碱等加上人工手段间接地杀死害虫。记忆中,条件好的人用烟碱,一般农民都用桐油。桐油无毒,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用于油膝、印刷和建筑等,原料从油桐籽中榨取。油桐籽长于油桐,早在唐代古籍中就有记载,这种历史悠久、易于种植且全身皆是宝的植物,在元代由马可波罗推荐远传海外。桐油虽然好处多多,但无毒怎能杀虫?

故乡人偏偏就是使用桐油杀虫。桐油无毒,泼到害虫身上后,并不致命,需要用人工手段才能杀死或驱除蚊子。工具是一把类似于谷扒的木制农具,村里人称之为“泼推”,还有装、淋桐油的木桶和竹锅刷等。

杀虫前田得多蓄三分水,用竹锅刷沾上桐油一株一株地淋到秧苗上,为了提高效率,也有人使用竹制水枪喷洒桐油,因浪费油太大,很快就被淘汰了,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是乘着幼虫跑不快、飞不高时将其粘住。淋完一丘田,便可用泼推击水,让溅起来的水花将害虫冲落入水中。不一会儿,水面上便尽是密密麻麻的害虫了。叔公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每看到黑压压一片害虫落入水中,就心生怜悯地唱道:“小小飞虱,好比贪官。养你害我,该死该杀。今世为虫,来生做人。就做小姐,就做千金。游玩花园,乘坐红轿。享受富贵,享尽荣华……”诚恳歌声,纯朴之心。任时光流逝数十年,每每想起仍然打动人心。


康里  


泼完一丘田,用泼推由里至外,将蚊子推至出水口,将多蓄的三分水放掉,害虫便在泼推的推波助澜下流入下丘田。再从下丘田开始淋秧苗杀虫,如此循环反复,直至最后一丘田,将害虫冲入山涧,杀虫便可告一段落。“小小谷扒,水里开花。害虫落水,秧苗平安。”这是村民猜“泼推”的一个谜面,是对小泼推大威力的最好写照。小小泼推的确是泼蚊中少不了的农具,但也得有给它施展的空间,这就对苗间距有了很高的要求。为此,那时的苗间距特别宽,农民莳的田也特别工整,拉绳莳田随处可见,一位莳田好手常常倍受尊敬。

山里人的田,从山上最高的一眼泉开起,依坡而下,层层迭落归于山涧。一个坡段的田可能是一户人家的,也可能是两户或多户人家的。整个坡段都是自家的田,泼起蚊来就自在,参杂有他人家的田,就得注重“沿角”。事先得通知田主准备泼蚊的日子,好让他人在你泼完蚊后能接下去泼,一口气将害虫推入山涧,决不能让害虫在他人的田里重新飞舞。若对方忙无法接下去泼,则要先疏通人家田中的沟渠,好让泼下来的害虫直接流入山涧,既利人又利已。


岭下  


这种古老的杀虫方式,村民们认为与“杀”无关,只是将害虫“请”出秧田。为此,故乡人不称这一过程为杀虫,而是根据劳作的特点“泼”,加上幼虫多数有翅膀类似于蚊子,而称之为“泼蚊”。至今,故乡上了年纪的人仍沿用这一农事称呼。

泼蚊的方法笨拙,杀虫的效果也不显著,但在那个年代却已经很管用了。主要是生态链比较完整,没有被泼走的害虫,由这些害虫的天敌鸟类捕食,鸟类由此成为益鸟、人类的朋友。这就不难理解,儿时为什么每次去掏鸟窝都得遭到大人的训斥了,一些乡村还约定俗成地保护鸟类。事实上,人类捕杀鸟类,控制鸟类过度增长,何其不是在维持这条生态链平衡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果然,若干年后,麻雀竟然成为“四害”之一,原因就是吃了人类大量的粮食。

如今,田野上到处机声隆隆,那种古老朴拙的“泼蚊”再也看不到了。因农药与化肥的泛滥使用,小小的麻雀几近灭绝,麻雀又成了国家受保护鸟类。折腾一番,终于回归于大自然神奇的生态平衡调节中去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