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诗情画意龙潭里
2018-10-11 15:21:03 李家咏 来源:  责任编辑:  


四十多年前,去的那个村子叫龙潭,也叫龙潭里,位于屏南县东部,一个小山村而已。

记忆中村子四面环山,一条小溪穿村中而过,村庄民居沿着小溪建筑,南北对照,黄土墙包着黑瓦顶,熟悉的闽东北建筑风格。

四十多年的时光,房子是老了,衰败了,还是早就崩塌了?

好奇之心,驱使我又走了一次龙潭里。

湛蓝的天空,碧绿的群山,蜿蜒的山路,美丽如画。我一路走在画画里。

见了龙潭里,亲切感油然而生……

还是那个地方,还是那个名字,但内里已经发生了我意想不到的变化:“该村积极引进各界文化精英,采用政府补贴和以租代建的形式,出租古宅,古村迎来新生……”

看来,我的好奇纯属无聊,老屋粉墙还在,青瓦依然,除此有了更新的魅力,有了可以让我们继续怀想的悠远。

那条潺潺的小溪,一流上千年,溪水东去,岁月依然。



溪水清洌洌的,水里游着很多很多野生小鱼,欢快地追逐着嬉戏着,那翻腾起的肚白,在正午的阳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光,远远望去,一溪的银光闪闪。

我掰了些饼干屑下去,它们忽地靠近我,一点不怕生,来的人多了吧,鱼也变得友好了。

我问洗菜的村妇,怎么这么多鱼?你们不捞吗?

她笑笑说,留在溪里多美呀。

我忽然为自己幼稚的问题脸红起来,现在的人都很有保护意识,不管哪个村子,只要有溪流就有一溪被喂养得很好的鲤鱼,可是,龙潭溪里的野生鱼也被保护得这么好,着实令我有些惊讶,更有些感动。

在溪边,我们见到一间名叫“初见”的咖啡馆。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名字很好,初见的美好,我们和它只是初见。走进咖啡馆,很简约却时尚的布置,一方小舞台,一张投影屏,有钢琴和各种伴奏乐器,听着歌曲,品着咖啡,一切都美好得有如初见。



咖啡馆老板是个年轻的闯荡回流的本地人,却看不出半点的土味,年轻人需要走出去,更需要经风雨见世面。打工的是个在校女大学生,暑假工,我用龙潭话和他们聊天,不知道是我的话不纯正还是他们说不来方言了,我们的聊天有点尴尬。

赶紧点了杯拿铁,还是自己享受一下悠悠闲闲的慢时光吧。

在溪的下游,遇见一座石拱木屋廊桥,这种桥一般在村尾,所以就被叫做水尾桥。据说,“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年间重建,桥原建于村中,1978年建熙(岭)圪(头)公路时,照原貌搬迁于现址,是屏南境内建设完工年代最晚的一座石拱木屋廊桥,被称为“末代廊桥。”这桥重檐翘角歇山顶,造型别致,古朴典雅,看过了,你就忘不了了。

坐在造型这么别致,名字也这么别致的桥上,而后沐浴着微微的溪风,什么也不做的胡思乱想着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

时近中午,肚子饿了,我们顺着溪流原路折返,在上游潭水深些的地方,看到一群孩子正在溪水里游泳嬉戏,快乐得如同游鱼。路过的游客站立溪边,好奇地观看这群在山间溪流里,自由自在的快乐者。如此投身于大自然,这是城里家长和孩子极其羡慕又不敢为的,却是乡村孩子习以为常的事。自然间的快乐,是最容易让人忽略,也最能感动人的。



老房子大多在小溪的上游,那群房子,果然已经很破了,破得可以用断壁残垣来形容。记得小时候我就常常在老家的断壁残垣旁发呆,在砖瓦椽桷上沉醉,在野草乱蒿间痴迷……

是啊,这样的老房子,有一种让你安定下来的力量,不管它多大多高,平房也好豪宅也罢,只要有历史,就有让人欣赏的意蕴,就有让人钟情的魅力。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颓废的建筑也是一种气质。是的,沧桑是一种阅历,颓废是一种深刻,它们契合着老屋凝固的历史,展示着老屋别样的韵致。我想恰恰是这村子的古老和残缺才外向度越来越高,才引来了各界文化精英的纷纷到来。

走过老屋,见到好几个在路弄间安详散步的老人,见到坐在石头门当上歇凉的老人,还见到在厅堂瞌睡的老人……

人是岁月的缩影,屋是人的历史。眼前的老屋和人,人和老屋都已经融进了历史,他们正用年纪,用阅历,用自然赋予的外在优雅地与岁月慢慢老去,老成一道最赏心悦目的景致。

走了大半个村子,看到的老房子部分已经被修复,且已有人入住,而大多正在修复中。修复的原则是修旧如旧,依然是土木建筑,依然是乡村味道。

听说,该村“引入策划专家团队,对文化创意产业‘龙潭片区’进行规划设计并制定建设修缮修建方案,提升古村落的品质和水准。同时,创新投融资机制,引来国内外新‘移民’投资兴业,破解传统错落‘保’与‘用’难题——由新‘移民’出资修缮古民居所有费用,古民居户主与村委签订十五年期限,村委与新‘移民’签订十五年期限,村委代租代建”。要是再晚些来,这里应该就是一整片的崭新的旧房子了吧。

在小溪上游的村子边上,我们看到在旧地基上新盖起好几幢传统小木楼。走上楼去,闻见了阵阵杉木清香,我看到了木工师傅用的墨斗、锯、斧、凿、刨、钻、锉、尺之类的木工用具,看到了他们用最传统的手工建出来的最传统的房子,忽然有种特别亲切的回归的感觉。



小的时候,农村住的就是这样的房子,不潮不湿、通风透气、冬暖夏凉,想不到,被时代抛弃的许多东西,在这个偏僻的村子里,正被慢慢地恢复。

我们的传统民居烙印着民族的符号和人文的意象,凝固着各时代人日常生活的情景,也镌刻下一方人特有的个性,成为历史的印证,文化的指向,心灵的寄托。我想,一座乡村的魅力,不是一个“新”字所能涵盖得了的,要是看不到从前,感受不到过去,那么再高的楼,也总是要缺少一种内质的。一座有魅力的乡村再晚也要几百年,它需要在历史文化的土壤中新生,才能存活得更为久远,更有生命力。

站在尚未完工的小楼上眺望龙潭里古村,同行的小吴颇有感慨地说,真想住着这样的老房子,眷恋老屋旧物,体会朴实与内敛,过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田园生活。

是的,清晨,当你推开门窗,沐着习习凉风,听鸟儿啾啾鸣叫,看树上披着晨曦、含着晨露的满树翠绿,开始最真最美的一天。

夜晚,在一天忙完,霞光浸染天际时,一杯绿茶,一张滕椅,一缕山风,在离山很近的阳台悠然的翻着书页,看你想看的书,写你想写的文字,等到月影漫山时,人困了,灯灭了,酣酣地睡在大山的怀里,做着山里人最真实的梦……

或者在自己喜欢的时间和空间里看书、写字、煮茶、品酒、养植物,在安闲中体味缓慢和亘古。



有人说,龙潭不是诗和远方,是我们要过成诗和远方。

生活有苟且,诗和远方,就是眼前的苟且。

当然,有诗不能少了酒,龙潭老酒,是远近闻名的家酿,有几百年的家庭作坊历史。

我们知道,好的酒,除了要有优质糯米,很大部分取决于水。

龙潭最大的优势在于水。人说,自古美酒出深山,这里山高林密,清泉醇冽,加上好粬和好的技艺,才会造出了独具魅力的龙潭好酒。

龙潭老酒鲜艳澄清,色如琥珀,馥郁芬芳,味甘醇似饴,深受本土和外来人的青睐。在龙潭里村,每年到了桃花盛开和冬至时节,家家户户都会酿上那么几坛家酿藏着,为平时的好友相聚,为过年过节,为婚丧嫁娶增添一番趣味。

都说酒是男人的诗,男人是酒的翅膀。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需要点激情的佐料,需要点酒的刺激,农人劳作归来,啜上一碗温得暖暖的家酿,让一天的紧张,一天的体乏,随着浓浓的酒香飘散在静谧的山村夜色里。

有酒有诗还要有一台好戏,这戏就是四平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而龙潭里村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平戏”的发祥地。据说,在早些年,我国戏剧界专家都认为四平腔早已在我国绝种消失,并被写入《中国戏曲曲艺辞典》,想不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却意外的在龙潭里被发现,一时轰动全国戏剧界,于是,四平戏被视为四平腔的活文物。

二零零六年,我被借调在县委宣传部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室,专门做保护研究传承戏曲活化石和非遗申报工作,并有幸参与了2006年筹办“中国四平腔(高腔)学术研讨会”的工作,和四平戏虽只有过粗浅的接触,受益却颇深。

今天,站在村陈氏大厅剧场里,我似乎听到了那锣鼓喧天,听到了那来自远古的乐音,听到了四平戏主要传承人陈秀雨老师高亢圆转,悦耳动听的唱腔,让我再次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从老时光里传出的千古绝唱……

这“一酒、一戏”的文化,就是龙潭里村的最特色。

走出剧场,漫步村子,看到了风雨廊、公益画室、咖啡屋、养生馆、图书馆、音乐舞蹈室等都市里的生活方式,看到了村子里添了许多忙碌身影以及焕发出更加清新的勃勃生机……

变了,龙潭里,不变的只是名字,不变的是如今依然守着古朴优雅的内里气质,变的是一个独具韵味的休闲古村落逐步焕发的新魅力,变的是老时光里的新生活的悄然开启……

龙潭里早已不是小山村,龙潭里将越来越是诗和远方。

走出龙潭里,竟然有些恋恋不舍起来,我明白,重游龙潭里,让我深深爱上了别人的家乡了。


图/七月 璃语 红叶子

文/李家咏

编辑/七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