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张方矩:公正爱民的贫寒进士
2018-10-11 15:18:01 陈守溢 来源:  责任编辑:  

漈头村人杰地灵,出了许多科举人才。其中,以道光年间的“叔侄两进士”最为人们所熟知。两百多年过去了,在漈头村的街头巷尾,依旧流传着关于他们的故事。漈头人讲得津津有味,路人也听得如痴如醉,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

漈头村重教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末。明朝初期,有漈头人黄童参与了《永乐大典》的编撰。到了清朝中期,出现了一大批的科举人才。而张方矩、张正元叔侄便是其中的饺饺者,他们的故事则被后人传为了佳话。

关于“叔侄两进士”,《屏南县志》曾这样记载——“开县之初,读书颇少。此一时也,张氏叔侄(指漈头张正元叔侄)发甲之后,城乡远近引之声,洋洋盈耳,可谓盛矣!国家举行新政,庠序气象又复幡然一新。”可见,张氏叔侄的中举,给漈头村,乃至屏南县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张方矩,生于清嘉庆五年(1800),原名方车,字轩最,号璜溪、秋航,为道光五年(1825)科乙酉拔贡,十一年(1831)与侄正元同时中举,十八年(1838)戊戌科进士。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张方矩为官清廉,办案公正,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关于张方矩的家境,漈头村《张氏族谱》中是这样记载的——“方矩公家道贫寒,漫漫仕学之途全靠兄弟叔伯相助。”“全靠”二字透露了张方矩的家境,若非张方矩处境十分窘迫,记录者绝然不会用上这个词语。既然同族们愿意鼎力相助,张方矩一定有着非同一般的学识,漈头人才会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漈头耕读文化博物馆


古代的漈头人,走的是耕读传家、亦耕亦读的路子。白天,在地里干农活;晚上,在灯下读书。读着《张氏族谱》中关于张方矩事迹的描写,就仿佛能看到一个少年郞,在灯下苦读的身影。这一番努力,只为了将来能闯出一片天地来,告别艰苦的岁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方矩的努力终究是得到了回报,道光十八年(1838),他考取了进士,为二甲第七十三名,改变了命运。喜讯传来,漈头人高兴,张方矩的家人想必更加高兴。这是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县域的荣誉,哪有不高兴的道理。张方矩历任江西省新喻、安福、信丰、清江(景德镇北)等县知县,南安、饶州等府同知等职。

张方矩在京城考试的过程中,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一位与张方矩参加考试的同年,因资费紧缺,向他借钱,张方矩没有出借。同年因此耿耿于怀。那位同年哪里晓得,张方矩上京赶考的钱也是族人帮忙筹措的,仅够他应付日常开支。

张方矩在取得功名后,朝廷命他往江西候职。事有凑巧,当初向张方矩借钱的那位同年,也被安排在江西巡府衙门任职。那位同年如今虽说成了张方矩的同事,但却总想着当年的事,想方设法刁难张方矩,不给他安排职务。日子久了,口袋里的盘缠也用得差不多了,张方矩只好靠给人写些小文章,赚点散碎银两。这时,两广总督林则徐到江西巡视。张方矩得知林则徐到了江西,主动前往林则徐住处求见,备述前情。事后,林则徐找到了那位同年问道:“闻有福建乡亲在江西任职,未知出缺何处?”同年反应快,马上答道:“新任新喻知县。”林则徐丢下了一句“我当往探之”就回了住处。这句话把同年吓坏了,马上找到了张方矩,并送上路费,让他连夜赶往江喻县任职。张方矩感激林则徐的帮助,怀惴着一颗力求公正的心上任了。

张方矩办案明察秋毫,罗氏冤案即可为证。道光末年,布政司罗泽南胞妹罗兰秀嫁给梁春为妻。婚后夫妻情深,可惜梁春死得早,留下了一个孩子。罗氏本想随夫而去,在众人的苦劝之下才转念守节。罗氏这一行为感动了知县,便向朝廷旌表立坊。过了半年,有人发现罗氏小腹突胀,检查不出病因,疑有身孕。这种现象如若放在当下,也不足为怪,人们顶多说罗氏伙食太好,有些发福。但在古代,被封建思想束缚的梁氏族人,却一口咬定罗氏出轨,将她送交官府。知县害怕涉及欺君,便将案件压下,不闻不问,直至张方矩到任。

张方矩一到任,梁氏族人就向他禀明案情。张方矩细致地查阅档案,但却一时理不出头绪来,闷闷不乐。侧室成继太善解人意,看出张方矩有心事,询问丈夫,张方矩如实相告。成继太在得到张方矩许可之后,与女伴罗秀莺往南昌府秘访罗氏底细。发现罗氏出嫁前深居闺阁,丫环也是寸步不离。于是,二人又返回梁府调查。梁府一家老小及仆人,都说罗氏坚贞守节,足不出户。调查至此,案情也已基本明朗,罗氏的案子可以开审了。

张方矩将原告、被告传唤到衙门,令他们在衙门食住,与外界隔离。同时,又请来了当地的名医,为罗氏诊病。经诊断,罗氏得的是妇科病,只须对症下药便可痊愈。经过数日的药物调理,罗氏病愈,案情大白于天下。张方矩责令梁氏族人用轿子接回了罗氏。

道光二十年(1840年),张方矩往福安任知县,刚一到任,就着手整顿衙规,清理积案,平反冤案。倡建“复古书院”,培育英才。张方矩两任新喻知县,为贫寒之人捐俸、重建“瀛州书院”。离任时,市民极力挽留。咸丰三年(1853年),张方矩任江清知县,恰逢该县发生洪灾,张方矩不避酷署,与民众共同抗洪,并建起堤坝安民。灾后,张方矩力请朝廷减税收减漕粮,减轻人民负担。咸丰六年(1856年),张方矩因忙于政务,积劳成疾,卒于浮梁知县任内,时年57岁。有诗集《听雨楼》传世,文革时被毁。

张方矩一生清廉,办案公正,爱护百姓。他是进士,是漈头人、乃至屏南人的骄傲。以至于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时时谈起张方矩,以及与他有关的故事。

漈头文魁牌匾




文/陈守溢

图/图库

排版/七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