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中秋月如银
2018-10-11 15:08:30 莫沽 来源:  责任编辑:  


“月啊月!

你在天上转,我在地上走。

走,走,走,

走到福州城,买了一块饼。

月又圆,饼又圆,

年年宰猪做大年!”

……

这是故乡闹中秋节传唱千年的儿歌,闹中秋炒甜豆、爆米花、晒红蛋、吃月饼,家家户户皆忙碌,全村老少喜洋洋。试想一下,甜豆吃了甜密密,爆开米花发大财;挂个红蛋保平安,吃了月饼大团圆。那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在幼小的记忆中,我对日出日落月升月隐的乡村日子有三个美好的盼望:一盼客人来了沾点光。过年做节不常有,客人登门常常有,客人来了,炒一碗粉干太平蛋、斟一杯家酿黄米酒为乡村待客的大礼,客人看到小孩饥渴的眼光,自然会拿起一块小碗,分出一小半碗粉干、夹上一块蛋片给小孩子享用,这已成为乡村既定的礼尚往来礼节。如此,客人来访,也就意味着美食来了,成了孩子们最经常的盼望。二盼做节吃大餐。相比过年,一年中有好几个节,盼头明显多了许多,做节吃大餐是传统,不必靠客人施舍,自然可摆在第二位;三盼过年收红包。俗话说“年三天,节一天,立夏冬至仅一餐。”三天年,收红包、吃大餐、穿新衣、喝年茶、放鞭炮……那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所有节日中,中秋节为我的最爱,许是我对于月光的偏爱吧!

儿时,一进入农历八月,我就整天围着母亲询问啥时过中秋节,生怕柔顺的月光一不留神就从母亲忙碌的十指缝隙间漏掉。记得一次母亲许是被我缠烦了,就随意了回了一句:“今年没有中秋节!”我大吃一惊,赶紧跑去问父亲,他正赶着去上课,就敷衍道:“你娘说的没错!”我吓了一跳,急忙跑去问奶奶,老人家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傻孩子,一年一度过中秋,咋会没有呢?若遇上闰月,还有两个呢!”此后,我年年盼着能在一年中,再额外过上一个中秋节,但始终没遇上,直到稍稍掌握了一点月历知识后,才知道闰八月,五十七年才一次,一九九五年终于遇上了一次,但那时我已经离开故乡近二十年了,而那年难得一遇的第二个中秋节,在我席不暇暖的琐事中无声地漏去了。

纯朴的村民讲邻舍情义,重礼尚往来。从中秋节前一周开始,家家户户忙着给亲友们送月饼。那时,临水大地上为清一色采用老手艺制作出来的真苏肉月饼,统一用简洁的牛皮纸包装,纸面上渗透出香香的油斑,让人馋涎欲滴。每收到一包,我就急于要打开解馋,每次又都被奶奶制止了,因为那时贫穷,月饼为难得的佳肴,上等的礼品,要留下来赠送给亲友。其实,那时的贫穷并非是我家的专利,亲友们都拮据,都是七哥对八哥的差不多,一人一包的月饼在亲友家里兜一圈后,到做节那天各家又各收回一包,各自欢欢喜喜做中秋,所幸那时老手艺制作的真苏肉礼饼不易坏,别说轮上一周,即使轮上一年半载也还能吃。

送礼包是一件耗时的事,家中奶奶缠小脚,父亲在外地,母亲里里外外奔波便忙得团团转了。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我成了母亲的左右手,会帮助母亲给三亲六戚送月饼了,每到一家,必有长辈夸我头大额宽像父亲,长大飞离穷山沟做干部。我顿感胸有豪情,殊不知,那一刻父亲也正在偏远邻县的另一个小山沟里操劳思乡呢!

中秋节那晚,一碗饭未扒完,便有小伙伴们来邀我一起过中秋节了。母亲早有准备,端出一大盘甜豆、月饼、里路糕等中秋茶点,小伙伴们呼啦一下就把里路糕抢光了,里路糕来自邻县父亲工作的千年古镇,在那交通不便的年代自然成为稀罕物,一些小伙伴舍不得吃,就藏进小口袋带回家。这份倍受欢迎的中秋茶点,让我为父亲能在邻县工作而自豪,却没能体会到双亲多年两地分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与艰辛!

夜幕降临,鞭炮声声。我紧跟在小伙伴们的后面开心地挨家挨户串门,每入一户,主人必要问起我的父亲,并翻开我的小口袋将里面的甜豆灌满,从中我感受到村民对父亲这位穷书生的敬重。几户下来,我虽然都在大把大把地吃甜豆,将甜豆咬得格格响,但全身的小口袋仍然被撑得紧鼓鼓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孩子为什么都没有“上火”这个概念?果真如村民讲的“贫贱的娃仔容易养”吗?

吃,也会累!在那食不果腹的年代,这个夜晚对孩子们而言是少有的大餐节。吃累了,自然要找一种玩法。村中晒谷坪的夜晚也是月亮最流连的地方,金黄的月光一泻就是满满的一坪;晒谷坪是村民们晒稻谷、地瓜米、瓜果蔬菜干的场所;也是村民们一年农事成果的大汇展。吃累了的孩子早已聚满了晒谷坪,我兴奋地用食指比划着月亮,讲起奶奶《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年事已高的仲梓公远远地见到,一阵小跑,气喘吁吁地赶过来迅速拉下我稚嫩的小手。警告说,谁若用右手指着月亮,月光娘子就会割下谁的右耳朵,反之,就会割下谁的左耳朵……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晒谷坪上孩子们快乐地奔跑,长短人影交织穿梭,吵吵闹闹,老鹰抓小鸡、跳大绳、打野战、踩影子、猪八戒背媳妇等游戏纷纷登场。乡村的孩子无书本重负之累,无严师训斥之苦,无父母束缚之烦,更不受虚名浮利勾心斗角等社会风气之污染,个个活蹦乱跳皆能顺其自然健康成长。如此,便有了气清如水心洁如月的乡村本性。

图文/莫沽

编辑/七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