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甘国宝传连载┃(十五)水口行舟
2018-10-11 10:33:14 甘湖柳 来源:  责任编辑:  

二月春风初拂过,山山岭岭就开始绿了,茶树也抽出了嫩芽,田间的席草的根须也在潜滋暗长,满山遍野都葱翠欲滴,滴得七沟八壑的小溪也活泼泼地流淌着,于是,绕城而过的古田溪也满当当的。古田溪从屏南界的长桥溪而来,更上游的发源地就是鹫峰山下的大碑河,那里,正是甘国宝一世祖避世而居艰难创业的地方,所以后来民间传说,是甘国宝的父母听了“口语”,谨记神明启示,要一路向南迁徙,才有发展前途。

一路再向南,下一站就是福州府了。长岭甘家与福州之间,本来历年是春季送茶叶、秋后供草席的,这次是在甘国宝县试过后,为着四月的府试做准备,提早安排了他下福州。

于是翻历书,择吉日,甘国宝由堂兄甘君玉一路作陪,几个仆从挑着书箱行李,在亲人的“慢慢行”、“行好”、“顺路”等嘱咐声中上了路。茶盐古道上,真是“鸟道穿云入,征夫叹路遥”。走一路山水,看一路风景,逢川有桥,过岭见亭,那桥亭多有座板,便于行人“歇气”。

那一年,春日寒,少年薄衣衫。


大桥经泮洋至水口的古驿道    


第一天走的是陆路,山路十八弯,盘盘复旋旋,路到了尽头,就有廊桥沟通两岸,不多时他们走到了清潭渡上的朝天桥。那桥又名状元桥,商人许文经捐建,有前朝文状元、福建舶司副提举舒芬写的石刻题记:“忆昔群仙觐玉京,虹桥曾听步虚声。天香晓度云间佩,月夜时闻鹤上笙。甃石凝烟瑶草绿,曲栏乘柳碧波晴。幽人卜筑依灵境,为爱青山一带横。”

读书人当然听过状元舒芬的生平逸事,他自幼聪慧,七岁能诗,十二岁作《驯雁赋》,最有名的是舒芬让墙的故事。据说舒芬当了官后,声名显赫,有一次,他家的邻居盖房子,把墙脚下到属于他家的地基上,这样,两家发生争执,于是家人给京城的舒芬写了一封信,意要他出面干预。舒芬接到家书后,只给家人寄回一首诗:“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接到他的“信”,理解他的意思,主动让出三尺地基,对方也主动地将墙脚挖起,向后退了三尺。直到现在,舒芬的家乡北山镇,还保存着宽宽的“六尺巷”……

状元公啊状元公,多少读书人对你无限景仰,却又望尘莫及!弟兄俩谈及功名,不禁同声吟诵起他状元及第时写的一首诗:“五百名中第一先,花如罗绮柳如烟。绿袍着处君恩重,黄榜开时御墨鲜。……”

甘君玉触景生情,勉励兄弟:“状元一举天下知,将来你科举功名,也当效仿前辈,施荫闾里,重焕文光啊!”

甘国宝点头答应,暗暗发下心愿,他日我若能有所作为,定要竭心报效故里。果然,仕宦后他回长岭省亲,捐出银两不但倡修了朝天桥,还倡修了紫桥和杨桥(又名汤寿桥),此是后话。


南平到水口之间的中游河谷,两岸峭壁挺拔,江中礁石出没  


一路都与溪流同方向,那河水沿途汇集了许多小溪流,始而涓涓,继而滔滔,傍晚时分到得水口驿。一半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站在水口湾边向源头眺望,闽江水由北浩荡而来,两岸青山挟峙,汇成一股巨大的湾流,在这个曲尺型的湾面扭一下腰身,折向东南,一改闽江上游水流湍急、险滩密布的局面,江面逐渐开阔,江水收起桀骜的脾性,开始驯服温顺起来。

当年,前朝开国皇帝的军师刘伯温来水口,写下《发白沙至水口》:“夜发白沙驿,停午到水口。中流郁风雾,密雨蔽原阜。”他说的是逆流而上游览小武当山。经过了一天半的时间,甘国宝他们一行则是顺流而下,朝发夕至。

次日登舟,顺流而下。只见溪山不同,风物迵异,江面上舟船点点,看那白鹭船狭而长,人只能从侧舱门出入,那鸭母船低低撑起蓬帆,疾驰而去,而鸡角船则高昂着船首,稳立水上;更有那水驿报船,漆成红色,十分地显眼,驿夫衣着软绢布面,腰间革腰带、悬攀铃,执一把三尺缨枪,神色永远是严峻而焦灼,他们随时待命,急流中的舟楫靠岸后,脚步声骤雨般地逼近,轮值的驿官匆匆验过火牌,签完文书,那边的驿卒已经换上了备用的报船,跃跃欲试地望着驿道的远方,为下一站的“接力”作好准备。


水口下游    


当时从福州至浦城的邮驿线路共有17个驿站,从浦城以下直至水口虽可行船,而水势湍急且多险滩,水运并不便利,但到了水口以下,水流才出险就平,舟楫才开始畅行无阻,加上四季水量充足,舟楫往来如穿梭。翠屏山下的古田是膏壤肥泽,在交通不便的时代,除了咸盐等少数生活必需品外,古田所有的物产几乎都能自给有余,难怪福州人会羡慕:“吃白米,烧柴片,去古田”。

去古田,必经水口驿,它是古田的门户,是进出的要塞和通道。因古田县没有闽江出水口,先人为了往来方便,为了永久拥有一个通畅的出口,就用桔林的几个村庄换取闽清的水口镇,古来民间有“三十六村换一个出水口”的传说,在清代,曾设有“赡夫七十五名,递夫八名,兜夫四十名,报船四只,水手二十四名。”

那红彤彤的水驿报船,在江面上犹为抢眼,甘君玉遥遥指点,对身边的兄弟说:“那是驿路红船。将来你若成举人入京应试,官府颁发勘合牌,供给脚力,一路上所有歇息用餐,要车要马,可都是免费……”

水口行舟,千百年茫茫风雨,漫漫尘沙,掩不住这条繁忙古驿路上的人声鼎沸和舟楫穿梭。历朝历代,在这个山青水秀的闽江边的水口驿旁,往来着达官贵人、商贾名宦和文人雅士,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这里川流不息,从不曾寂寞过,一千多年以来,一直回荡着文人墨客的众声喧哗,散发着文字穿透岁月的光芒,有宋代避“伪学”之难来至古田讲学的朱熹,写下《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逢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想及朱子,又想起孔圣人,自古对孔子极高的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闪耀在那混乱无道、遍燃烽火、礼崩乐坏的乱世;而朱子呢,朱子是他们小时候歌谣里唱的:“月啊月!汝着天顶踅,我在地下行……”一袭长衫,浑身墨香,散发着亘古的光芒。如果说孔子如日在天,光芒万丈,那么朱子呢?朱子当是碧落后的月色清明: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有月亮的晚上,这个青衫学子意兴勃发,多想将自己摊成一本线装书,让朱子过化存神之地的月光晒一晒,晒出满腹经纶、凌霄志气!


水口镇新景  


水口行舟,走出多少往事前贤。单说康熙进士、雍正老师余正健,就有多少民间传说:余正健当秀才在乡间教书时,家里很穷,只有一条裤子。一次他安排放学后,将裤子换洗后,呆在屋里用火笼慢慢将它烘干,不巧邻家的鸡来找食,踏翻脚桶又被盖在下面,他也没发觉。邻居阿姆 到处找寻那只失踪的鸡,见他整日躲在屋里,问他话,他也只是隔窗应答,心虚气短的样子,就说是他偷了鸡,余正健,感到十分冤枉,只好和这阿姆到附近城隍庙去“卜筶杯”。余正健祷道:“城隍爷,我若是有偷鸡,就连卜三圣杯!”谁知真的就卜出了三圣杯,这下,余正健有口难辩,无比悲愤,人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可现在是,神明也欺穷人哪!他暗暗发誓,自己要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以雪冤屈。后来余正健中了进士,并当了帝师,擢为国子监祭酒,当他要回古田省亲并讨说法时,这城隍爷心生畏惧,连夜端着香炉飞出城外去啦。

甘国宝小时听着这些故事,感到十分神奇有趣,他当然不知道,此去经年所住的上下杭、晚年定居的三坊七巷,与余正健墓葬地“祭酒岭”相隔并不远。

更有后人将他与余老前辈相提并论,分县而治后,古田人自嘲:古田没人样,有个余正健;屏南人自夸:屏南没啥好,出个甘国宝!




图文 | 甘湖柳

编辑 | 郑陈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