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精武漈头村(下)
2018-09-17 11:34:59 石城 来源:  责任编辑:  


精武漈头村(下)



张宗标是漈头村习练单鞭罗汉拳的第一人,自然,也是全屏南县的第一人。当年,他无意中见识到了铁头和尚的惊人本事,又亲耳听到他对自己身世的介绍,对他十分敬佩。于是,毅然决定拜铁头和尚为师,从此弃文从武,一心传承师父的毕生绝学。


漈头慈音寺  


为了习武方便,当然,也为了照顾师父生活起居,张宗标还把铁头和尚接到漈头上村的慈音寺。这里,地势开阔,风静林密,环境清幽,十分适合出家人居住。铁头和尚欣然同意。后来,铁头和尚再没离开过慈音寺,就终老在这里。铁头和尚圆寂后,骨灰就葬在慈音寺对面不远的一座小山丘下,隔着田垅,与慈音寺遥遥相望,成了这一方水土永久的见证者,和守护神。他生前练武用的一块石头,重三四百斤,依然保存在寺里。石头不会说话,也无体温,就那么方方正正放在天井边。一进门,就在那里。


铁头和尚墓


铁头和尚毕竟是一代大师。他所以选择收张宗标为徒,想必是对张宗标的人品以及习武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了充分了解,相信他定能够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以了却自己的心愿。事实证明,张宗标的确不负乃师所望,他做到了。

据说,张宗标只经过短短几年的勤学苦练,很快就把铁头和尚教的全部本领都学到了手。张宗标把这些本领学到手之后,又再传给同村人。一代代传下来,最终使漈头全村形成了一个尚武的传统。漈头村因此声名远播,闻者侧目。其影响一度遍及到了数百里外的周边府县。古代民生艰难,农人们背井离乡到外地谋生很经常,这种现象有一个专门的词,就叫“出门”。那时候,人们普遍观念保守,目光狭隘,见不得别人好,社会治安很乱。一个人到了陌生地方,常常会遭当地人欺负,很没安全感。据说有一段时间,不少到外地出门的屏南人,为了给自己壮胆,对外都谎称自己是漈头人。漈头武术曾经的影响可见一斑。




自张宗标始,清朝以来,漈头上村出过无数武术高人,留下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传说。这自然要归功于单鞭罗汉拳。


漈头村拳谱(穴位图)


张钦明,即开头所说的钦明,张宗标的孙子。建宁府打擂台成了他一生中最华彩的一个章节。

张忠朝,张钦明之子,张宗标曾孙。此公不但武艺超群,还十分仗义,颇有侠义精神,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忠朝大闹霍童街至今传为美谈。有一天,张忠朝来到宁德霍童,见钱庄里一名伙计正对一位女子动手动脚,百般戏辱。张忠朝气愤不过上前斥责几句。不想,伙计欺他是个外地人,恼羞成怒,竟破口大骂:“她又不是你娘,要你多管闲事。”张忠朝大怒,说一声“天下事天下人管!”上前一把就揪住那个伙计。那伙计是个滑头,当即大喊:“土匪抢钱啦!”这一喊,钱庄里的打手们闻声而动,一窝蜂似的拥了出来。街上不明真相的人也一齐围上来。一时间,拿棍棒的,丢石头的,抛店板的,什么都有,把张忠朝围在街心,明里暗里,从四面八方不停攻击。张忠朝拳打脚踢,毫无惧色,但究竟寡不敌众。开始还能应对。后来人越聚越多,打也打累了,眼看着不敌,心中暗暗着急。说也有趣,正打得天昏地暗之际,现场来了一个劁猪师傅,也是屏南人,与张忠朝原本相识。张忠朝急中生智,故意朝他喊一声:“师傅,你也来啦?”劁猪师傅见是张忠朝,立时心领神会。他手上正好拿一根竹棍子,赶猪打狗用的,有点像烟筒,于是装模作样应一声:“徒弟莫慌,师傅我抽一筒烟再来!”那些围攻者早已倒下了一大片,剩下的人一听,都慌了,心中想道:徒弟都如此厉害,现在师父又来了,了不得!于是就此散去。

张传喜,漈头拳师。张传喜精于脉路,更兼有一副侠义心肠,很受人尊敬。张传喜有一次在外地遇上一个少年,观其神志异样,脸色瘆人,怀疑他是脉路被人厾了,便问他:“阿弟,你这是生病了,还是被人打了?”少年说:“没有。”张传喜提醒他:“记记看,不一定要多,一下就够了。”少年想了想,说:“是有!早上过渡时,钱不够,少给了船夫四个大钱。船夫就拿手指在我胸口点了一下。”张传喜说:“这就是了。可惜我在半路上,没带草药。我如今给你四个大钱,你赶快回去找那船夫,叫他一定要救救你。他答应了最好。若不答应,你也把钱还给他。等他伸手来接时,你就用这大钱往他手心里狠狠戳一下他。”张传喜说完,留下姓名和地址,吩咐少年,如果船夫不肯相救,就去找他。少年返回到渡口,再三央求,船夫就是不肯相救。少年最后说:“不管怎样,这钱也一定要还给你!”船夫不知是计,果然伸手来接钱。少年看准他的手心,用钱狠狠一戳,转身就跑。船夫缩手不及,“唉呀”,一声大叫。船夫是行家,他知道这下自己的脉路也被少年厾了,叹息说:“这都怪我,存心害人,到头来也害了自己!”

远不止这些。同样身怀绝技而不为人知者还有更多。

武术跟别的不同,必须通过人的身体来传承。这些高人,可以说既是得益于单鞭罗汉拳的造就,同时也是前者的功臣。数百年来正是有了他们,这一拳种才得以薪火不熄。



漈头村分为上下两村。下村大,上村小。

从漈头下村沿溪上行里许,右手有一小山,形似巨龟,当地人称之为龟山。山下有一座寺院,古风扑面,这就是慈音寺。了解点漈头武术历史的人,到了漈头,都免不了要来这里走走。昔日,一代大师铁头和尚就住在寺里。这里,算是漈头武术的发祥地。


慈音寺指示牌  


当然,眼前的慈音寺已不是原貌。据闻,该寺历史几乎与漈头村史等长,始建于唐末,距今已经有了1100多年。和所有古寺一样,随着王朝的更迭和社会的变迁,慈音寺也免不了几度兴废。有确切资料载,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咸丰六年,即1855年。此时离铁头和尚入住的日子,又已过去将近百年。这就是说,铁头和尚圆寂之后,这座古寺又经历了一次浩劫。

寺院后山是一片毛竹林,那里也并非自始如是。曾经有个故事就发生在那片竹林里。听说,当年张宗标在学艺的时候,有一天,师父铁头和尚把他叫到跟前,告诉他,后门山的竹林里有一棵毛竹是实心的,让他去找出来。张宗标心中疑惑,毛竹哪有实心的?但是,师命难违,明知道没有也得去找。自然,两百多年前的那片竹林,比眼下肯定要大得多。张宗标来到后山,望着那一大片莽莽苍苍的毛竹陷入了迷茫,不知道哪棵是实心的?当时,他为难了好一会,忽然,灵机一动,有了,这些天练武练得手还痒痒,这不正是一个练手的好机会么?于是,他伸手握住一棵毛竹,用力一捏,“啪”一声响,毛竹应声破裂。再捏,再裂。又再捏,又再裂。直至把整片竹林里的竹子都捏了个遍,一棵棵全破裂了,也找不出一棵实心的。最后没办法,只好空着手回去禀报师父。不想,师父听完他的禀报呵呵大笑,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原来,老和尚就是要借此试试他的手上功夫!


漈头上村村景  


沿慈音寺门口继续上行百米,左手是一个古老的小乡村,那就是漈头上村,也就是张宗标老家。自张宗标算起,许许多多的武术高人都出生在这里。许许多多生动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就是从这里传出来。可眼下,放眼望去,墙崩瓦塌,破败不堪,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座房子还住着人家。当年的盛景已不复得见。

都过去了。如今再来到这里,遗憾自是难免的。斯人已逝,斯事不存,唯故地依旧,寂寂不闻,这也算是一种物是人非吧?


■ 作者:石城

■ 图片:石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