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博学进士张正元
2018-09-11 16:17:33  来源:  责任编辑:  

漈头村的第一位进士名叫张正元,生于清嘉庆六年(1801),字乃起,号贞甫。他有着广博的学问,浪漫的诗心,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文进士。走在漈头村的鲤鱼溪畔,听着张正元的故事,仿佛能看到一个儒雅形象的书生,正从历史深处缓缓地走来。

嘉庆廿一年(1816)丙子岁,年仅十五岁的张正元就以科考第一名的成绩入泮,成为最年轻的邑庠生,岁考以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绩补廪食饩,每月可领到廪饩银四两;道光二年(1822)壬午岁,被全省提督学政推举为优贡生,入福州鳌峰书院,为陈恭甫、黄东苍两位先生所器重。先其叔六年,即道光十二年(1832)参加王辰科会试、殿试,一路顺畅。于道光十二年(1832)高中壬辰进士,为三甲第十八名。任兴化、泉州、台湾、漳州等府教授。历任兴化、泉州、台湾、漳州等府教授,为正七品文官。

张正元博学多才,文思敏捷,被时人称为“才子”。张正元一生与文为伍,写得一手好文章,引得读者连连叫好,直呼过瘾。少年时的张正元,已表现出了不一般的才华,让人刮目相看。

有一回,张正元去表兄家闹洞房,众人纷纷吟诗祝贺。一旁的人鼓动张正元也作一首。表叔说,正元只读过三年书,不可为难。而张正元却不推辞,大大方方地作起诗来。——“ ‘为人子’今作新郎,‘夕于斯’同上牙味,‘夫妇顺’连生贵子,‘称五代’白发同堂。”吟罢,众人纷纷向张正元投去敬佩的眼光,说张正元小小年纪便能作出这么好的诗,将来定会有大出息。这是张正元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展露才华,众人的鼓励,给了张正元莫大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学文的路。这份信心伴随着张正元,一路向前,直至考中进士。

考场得意的张正元,于道光十二年(1832)正月初一,踏上了进京赶考的路。这一走,便是大半年。据说,那天张正元刚走到门前,旗杆斗突然掉了下来,众人认为不祥。张正元的堂叔却说:“我侄出门口,魁星来踢斗。今科必中。”果然后来张正元考中了进士。这种说法的真伪虽然无法考证,但却说明了漈头人对张正元此行充满信心,知道他志在必得。

在民间,流传着“贪食两粒鸦片,丢了一个文状元”的故事。道光年间,鸦片烟流行全中,朝廷重申禁烟令,道光帝令考场执事官严查进场举子,不准携带烟土。张正元在考试时,烟瘾发作,只能勉强作答。张正元本以为及第无望,到放榜时一看,自己虽然与状元无缘,却考中了进士,总算没辜负乡亲们的期许。

后来,张正元作了一首《哭烟歌》,警示世人远离鸦片。——“烟、烟、烟,可爱又可嫌。背家训,倒床前,涎流碟底,泪滴盘边。锄头埋万亩,铁线串干钱。腰悬摄魄锡盒,手执催命铜签。一盏灯,烧尽英雄豪杰。尺二竹,量尽村棍野仙。”张正元一生只担任过州府教授,自称“平头进士”。虽说张正元在官场不得志,但却是性情中人,感情充沛时,佳句迭出。

张正元与福州会文友交流诗文。一文友因自己是城里人,瞧不起张正元,讥讽道:“小狗无知,敢入深林歁虎豹。”张正元知道文友是在讥讽他,只见他面不改色,在心中悄悄酝酿起来。不一会,张正元不慌不忙地念道——“潜龙勿用,暂游浅水伴鱼虾。”佳句一出,在场文友纷纷称奇,那位讥讽张正元的文友悄悄地退出了人群。张正元善于利用自己的才智,在保全颜面的同时,又展示了自己的才华,给福州文友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会友毕,张正元从省城福州返回漈头。每到一处,便会触景生情,吟诗作对,连成了一条“诗路”。到了曹洋,即吟“曹洋伴风亭”;到了屏南县的梅花地村,又吟“梅花留卓坑”;上了黄土岗,再吟“黄土岗仔起饶桥”。真可谓是,一路风景,一路诗。诗与美景,伴着张正元回到了漈头村。这些作品,或被收录诗集《万青堂文集》中;或被收录进《屏南县志》;或流传于坊间。

张正元虽说在官场不得志,但他有一颗浪漫的心,处处留诗,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