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亭亭玉立清风爽
2018-07-18 16:14:01 图文│苏维邦 来源:  责任编辑:璃语  

八角亭的小环境

全然是一块八面玲珑

和谐美妙的爽约福地

 

在屏南崇山峻岭和绿色原野里,在蜿蜒的古道旁和沧桑古村边,至今依然有50多座古亭在那儿述说流年。它千姿百态,古朴而又端庄,看过去犹如一个个充满乡风野韵的山姑婷婷玉立。

轻轻地翻开《屏南县志》,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这个人口不多的小山县,居然有130多座亭子分布在全县各个角落。这些凉亭由山民捐谷捐款倡建,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它给翻山越岭的行人提供了歇凉、避雨去处,给辛勤劳作的山民增添了休闲聊天的公共场所。千百年来,古亭以装点山川的观赏价值和歇凉、休闲等实用平台,深受山民喜爱,成为一位亲密难舍的生活伴侣,也成为一座文明的历史纪念碑。

屏南的古亭大多是土木结构,伐杉木立柱架梁,上覆黑瓦,多为单层歇山顶。外筑夯土墙阻挡风雨,土墙冬暖夏凉,在山野里营造了一个行者温馨的行宫。骑路的土木亭子两端敞开,而路边的亭子则正面开放,三面围合。古亭依沿边亭柱搭建廊椅,供行人歇息之用。围墙有用石砌的,有的干脆不建围墙,四面通透。这类古亭不仅空气好,而且更方便行人。有如唐宋时期的硋茶古道上的石塔街(今亭下)木亭就是这种建筑,周围的大量硋瓷残片,让我们依稀还能看见当年硋贩担硋在亭中歇脚抽烟的身影。

古亭依路途的长程择地建设,分布在屏南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些兼做景观建造在村边桥头,在中国传统村落棠口村的国宝级木拱廊桥千乘桥边,就有一座始建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的八角亭。这座看去稍显老态,又不失清雅的古亭,掐指数起来已有219岁了。它像一位终生守护世界级国保廊桥的花木兰,更像亭亭玉立笑迎四方客的美丽村姑。

八角亭南向面朝廊桥,与雄健的“卧龙”遥相呼应,交相辉映。它的东面,向着宽阔的棠溪,接纳着清凉溪风的慷慨赠送。八角亭北面与松岛相邻。如今的松岛,虽然已经没有古代的岛貌。但是那几棵挺拔、苍翠的松树,依然在痴情地摇曳双臂,给古亭涂抹生命的青绿。八角亭的小环境,全然是一块八面玲珑、和谐美妙的爽约福地。

走近八角亭,我们有机会仔细观赏它那精美的内部构造。称作“八角”,实则是四角四方形的三层木构亭阁。一层四面全开放,只是后来为了竖碑,在南北面砌了两个弧门。环绕外围柱脚设置美人靠,休闲的人们,三三两两,七八一群,展臂伸腿,悠然坐在美人靠椅上,或摇头晃脑作海阔天空的闲聊,或闭目凝思,作古往今来的神游。尽情地享受溪面飘来的阵阵清风,洗去沾附身上的浮尘。

三层歇山顶亭阁,黑瓦重檐。尖利的四角内侧装饰下垂的“剑刺”,外侧翘傲穹空,直刺蓝天,平添一份雄铄。三层四角外柱作五彩斗拱装托,第一层平面天花板描绘图画。第二层四周设制竖纹防护围栏。第三层安装六边形三角格窗。丰富多彩的装扮,避免了建筑的呆板、单调,增加了八角亭的美感。楼顶中央,还挺立一座精巧的泥灰小塔。塔刹七层,黑白相间。传递的自然是镇守一方平安的信息,兴公益送清风保健康,胜造七级浮屠。

八角亭作为观景台引来许多文人墨客驻足,又称奎光阁。清代联捷进士张正元有诗咏道:高挹金台俯酒潭(八角亭前面的棠溪有碧潭,时称“酒潭”),樗坛松岛迭相参。好山好水来奔赴,直把屏南作剑南。屏南古亭尽展美姿,频送清风。不愧为旅游休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亭子的公益性和实用性倍受人们赞誉,它在消除劳倦拥抱健康的同时,还在悉心满足人们的精神信仰。一些亭子又请进村民敬仰的菩萨,与庙宇相融合了。如今香火还很旺的有长坋花亭。它位于古村长坋东边,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之上。由于建在村边,除了供人歇息、休闲,还请进了五显灵官大帝。这座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的木构建筑富丽堂皇,重檐歇山顶,三面设美人靠椅,东面建神龛。中央的藻井精致瑰丽,充分展示古代工匠的智慧与严谨。花亭为人们提供了有形和无形的享受,香火连绵至今。有如那红底黄字柱联所题:“惠化光千祀,神庥降百祥。”百姓牢牢记住了荫护的恩泽,祁望得到更多百祥的福佑。

古道漫漫,不知有多少孤亭与人陪伴。详细查找古亭历史很难,目前只有在从古田分县后的县志里依稀发现它们的身影。屏南第一亭,县志有两处记述,一处位于寿山村一里的地方,为土木结构。亭子虽然不大,却是屏南通往宁德沿海的重要节点。另一处在梅花地与古田交界线上,屏南第一本清乾隆五年《屏南县志》载:屏南第一亭,在嵩洲岭头,至此亭始入屏南界。知县沈钟颜曰“屏南第一亭” ,亭中有《叶生修路记》。路与亭犹如一对孪生兄弟,都是先民公益行善的重点事业。《叶生修路记》碑文为邑令沈钟撰写:逾嵩洲岭而上,直抵屏南第一亭,始入县界。由兹亭历梅花地,以达甘棠,几二十余里。其间路径崎岖偪窄,不啻羊肠鸟道,行者苦之。予每过其地,常耿耿焉。岁戊午四月,米价稍昂,邑人太学生叶君雄声慨然任事,欲以膳谷数百斛减价平粜,鸠工修治。白于予,予甚嘉其义,并为牒之当道,当道咸加奖赏。已而不数月告成,向之纡者以直,险者以平,狭者以广,倾欹者坦以整。于是荷担之夫,往来称颂,啧啧于道,甚有归功于予者,予谢弗敢当。嘻,是役也,既平粜以惠乡邻,复修路以济行旅,叶君可谓一举两得之矣。是乌可以不志,遂援笔而书之于亭。屏南第一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古道修建机耕路时已拆除,修路碑也不知去向,但修路建亭的善举以深深刻在人们的心碑上。

古亭是历史的见证,随着前进的步伐,它也在增添新的色彩。寿山村后茶盐古道上有一座木石结构的坊岔古亭,如今人们都喜欢称它红军亭。1935年11月,红军长征以后,国民党反动派“清剿”闽东根据地。闽东游击战争处在最艰难最残酷的时刻,红军游击队伤病员不断增多,药品严重缺乏。以陈国祥为队长的屏南游击队配合闽东独立师第二纵队在屏南缴到一批宝贵的药品,正要运到红军后方医院去,在坊岔亭遇到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团和屏南警察大队的堵截。陈国祥率屏南游击队员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掩护纵队突围。纵队红军带着药品安全撤离,陈国祥身负重伤被捕,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和学习革命志士为民谋福祉的奋斗、牺牲精神,人们就将坊岔亭改称为“红军亭”。

古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如今它跟随着新时代的步伐,正在焕发出新的生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