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走桥抚心弦
2018-07-17 16:07:41 文│莫沽   图│韦小莉 来源:  责任编辑:璃语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这诗说的是端午节这天,只要在门口插上艾草、菖蒲,那么您的家就像贴上了一道灵符,可以迎福利避灾害。而在屏南的双溪、长桥和岭下等乡镇,端午节除了这些习俗之外,还伴有走桥的习俗。

走桥又称“走百病”、“走三桥”等。清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正月·走桥摸钉》这样写道 :“元夕妇女羣游,祈免灾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凡有桥处,三五相率以过,谓之度厄,俗传曰走桥。”走桥,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元霄、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中。元霄走桥,在国内较为普遍,相关记载的文献资料也多,但端午走桥则较少记载。令专家学者惊叹的是,端午走桥这一如今少见的习俗,竟在屏南竟然完好地传承了下来。

“家家赏灯,人人走桥”,说的是南京一带元霄节走桥的热闹场景。而“待月上树梢,扶老携幼,走三桥,走月亮,邻里乡亲,互致问候,熙熙攘攘,尽兴而归。”却又是指苏州人中秋走桥赏月的美好意境。各地走桥习俗虽“同”也“异”,可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屏南的走桥习俗主要是在端午节的投粽祭屈。

端午节这天,天空刚露出鱼肚白,村中的女人便忙开了。沐浴更衣,梳妆打扮,上了岁数的女人还梳起了“柴把髻”、穿上被称作“大服”的宽大三褶裤,颈挂弥陀珠,尽显洁净虔诚。“头戴红花红彤彤,胸挂香袋香喷喷”,是形容走桥女性的打油诗句。女子们早早相约而出,担着香烛、焚经纸和粽子,扁担两头也系着红花,体弱多病的女人还会带上药罐子,尚未生育的媳妇则悄悄地拐到人丁兴旺的人家门口,摸一摸大门上的门钉再上路。摸了钉来年就添丁,多么纯朴而实在的愿望啊!

走在朦朦胧胧的小路上,个个有所想有所愿。走至桥头,带药罐子的就将药罐丢入河中,罐随水去,意味病也随之流去。其他人则先后到庙里、桥中神龛、桥头和溪边上柱香,诉个苦、许个愿,走桥仪式准备就绪。走桥前,先诵一段登桥经:“今日信女走桥来/仙人保佑发大财/仙人吉时走头步/保佑走桥信女平安大发富/我走第二步/富就有,贵就有/男丁有,千金有/子孙满堂家族兴旺得长久/我走第三步/走桥溪河钱财旺/走桥信女家家户户都有份。”

念完登桥经,走侨正式开始,在有节奏的木鱼声中,大家跟着领头妇女踩着独特的走桥步,从神龛开始延逆时针方向绕桥两边走,寓意日后能顺利通过阴间桥,至少走七圈,走的圈数越多越顺。边走还边诵走桥经。有苦诉苦,有愿许愿,说完了,妇女们个个像卸下千斤重担,面露喜色,然后,将带来的粽子投入河中,并诵投粽经:“一条细线一个粽/一个粽子落溪中/一个粽/一个愿/投下粽子保家运/祝我子孙男女荣华福贵福寿长。”到此,走桥仪式就算完成了。

“走三桥,驱百病。”阳间的桥,也喻示着阴间的桥。民间风俗称,人死后灵魂下地府,要遭遇金桥、银桥和奈何桥。能过桥者入天国;不能过桥者下地狱。造福百姓的帝王过金桥,有福之人过银桥,普通凡人过阴森恐怖的奈何桥。奈何桥边有牛头马面和恶犬把守,善男信女则能顺利地过桥,有罪的人就会被打落水中遭蛇咬,永世不得翻身。为此,阳间的“走三桥”是通往天国的必经之路,是凡人永远的梦想,“走四桥”还要加走一座父母桥。走的桥越多,得到的福分也越多,为了能多走桥,许多妇女深更半夜就踏上了走桥路,走完一座桥就急匆匆地赶往下一座桥。

妇女走完了三桥,心灵的心弦得到神灵的抚慰,她们心中都载满了殷实的愿望,踏着轻快的步伐回家,也有些妇女则朝着“走十桥”的目标继续前行,直到深夜才如愿以偿地返回。在岁月变迁中,走桥活动已融入其他民俗活动中,其中最美的当数新婚夫妇闹洞房时的走桥游戏了,小夫妻双双在亲朋好友的喝彩声中相向走过独木桥,成为玫瑰婚典的一道必经的亮丽仪式。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