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建筑灵魂话牌匾
2018-06-07 09:37:52 苏维邦 来源:  责任编辑:璃语  

最近,笔者在祖屋里发现了一面古牌匾。拂去上面的粉尘细细辨认一番,文字基本都能读出来,左侧竖行是:“钦命曰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提督福建全省学政加三级王xx(红色的名字已辨认不清)为”中央是“贡元”两个端庄丰满的行书,右边竖行署:“光绪甲午科(第一行)由附生乡荐中式苏冠英立”。

苏冠英是我曾祖父苏寿昆他爹,这面牌匾的发现,证实了他的“贡生”身份。牌匾冠冕堂皇悬挂于大门之上,万众瞩目,可不能造假。若是假牌照,家族不但颜面尽失,还会遗臭万年。所以,谁也开不起这个国际玩笑。

族谱有载,苏冠英,勅授修职郎,晋赠文林郎。然而,在江若干的《屏南县志》和《民国县志》里,却记述苏冠英为柏源人,由廪贡署福安县教谕。不知是弄错还是重名?无论如何,以匾为证,我老祖宗“贡生”身份不会有错(考中副举人的苏寿崧履历登记也一清二楚)。冠英膝下三子,长苏正贯(寿昆),族谱记载也是贡生;次苏正赞是监生;老三苏寿崧参加清代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副举。后荐入福建政法学堂,加入同盟会,开展辛亥革命活动。

三兄弟的高学历,没有看到牌匾高悬。兴许是这时候清朝行将轰塌,不知文凭会否成为废纸,甚至怀疑这张文凭的价值,反感清朝的腐败与黑暗,何必再破费立匾呢(这时候,苏家经营茶业已出现亏损,实业开始走下坡路)?从老三拥护“三民主义”,参与辛亥革命的事迹来看,他们对封建制度的竖牌立匾已经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牌匾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一席重要位置,刻下了深深印记。查阅有关资料,牌匾文化始于春秋战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到了汉代,有关记载就更加具体了。《后汉书·百官志》:“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牌匾的“匾”字,古代也写作“扁”。《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观“匾”亦可明白,它属会意字,由户和册组成,本意就是在门户上题字。

牌匾一般悬挂于门户、厅堂之上,多数为长方形,木制而成,边框加以修饰。中央文字有墨水题写的,绝大多数为临摹阳刻或阴刻。其格式,左边竖题赐匾者身份,右边署立匾人和年月。若整面是竖着的,那就不叫匾而叫“额”了。

立匾(主要指荣誉匾)可是家族的一件大事。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立的,必须有达官贵人,有名衔荣誉,有事迹表彰。要经过审批或符合“文件”规定。当然,居室、庙宇名称之类,由自己说了算。牌匾内容、文字都经过精挑细选,它知名达义,字字珠玑。充分表达房主、族群的思想和义理,体现道德修养、精神追求和处事哲学。所以,牌匾被人们称为“建筑的灵魂”。

牌匾是家族的一张历史名片,彰显家族的荣耀。厚重的文化,配以雅致的框饰和协调的颜色,看上去十分庄重典雅。这种浓缩的微文,升华了建筑物文化,增添了独特的光彩,犹如镶嵌在主人冠眉上的一块宝玉。家族荣耀摆在那儿,也有传承的功能,教导子孙后代以此为荣,以此为镜。激励后人发扬光大。

古牌匾,屏南保存最多的要数“文魁、贡元”之类。科举时代,在明清时期,凡取得“贡生”资格的士子,均可在家门或祠堂等处挂匾。文武双全,有文举也有武举,能中武举的比较少,因此牌匾也较少,看到双溪武举人张渊澜有一面。此外,还有寿星、节孝等等歌功颂德的匾额,还有庆典开张、绘景抒情、述志兴怀的匾额。

《文魁》牌匾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漈头最为集中,有2、30面之多。其它地方,有的还被陆续发现。前两年到访前塘村,看到该村贡元林桂薰的《文魁》牌匾,那题匾的官员名单恐怕是最长的了。“头品顶戴福焘处承宣、布政使布正司尚其亭头品顶戴闽浙总督部堂兼晋巡抚韦松畴二品顶戴福建提学使司提学使姚文倬”。看来这位桂薰老先生是很受当朝官员器重的。查族谱得知,桂薰为清光绪三十九年恩贡,11岁丧父,少有大志,治外有才,热心公益。民国元年当选省众议院议员、省议会议员。题匾的官员还真有慧眼。

除了显示自家名人,屏南也保存了一些名人题匾。诸如古厦陈氏宗祠的《至哉坤元》牌匾,为清朝宣统帝师陈宝琛任福州鳌峰书院山长时,以同宗之谊为陈氏宗祠题字。双溪北岩寺的《北岩寺》寺名,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书法家赵朴初所题。在屏南,规格最高的就是乾隆皇帝御书恩赐广东提督甘国宝的《福》字匾,(这面竖匾应该称作额)。甘国宝青年得志,25岁进京会试,考取会试第一名。参加殿试赐二甲八名武进士。前几年,还有一面《会魁》牌匾高悬在小梨洋故居二楼厅堂上,后来遗失了。所幸笔者相机拍摄一张保留下来,珍藏了这份宝贵的牌匾文化。

名人题匾赠字,无疑是锦上添花。而有些族人为显露高贵身份,舍去繁文缛节,直接了当写个明白。例如长桥镇上坪村林氏家族《大夫第》牌匾,它悬挂在村前门亭上方,白底黑字,褐色木框没有华丽装饰,显得古朴大方。“大夫”在唐宋之前是官职,明清以后成为封赠。上坪村肇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这里是福建林姓发源地之一。现在村亭两边还有宋代石鼓,后面的祠堂立着宋代石狮,说明唐宋时林家是很显赫的。

牌匾文化,歌功颂德是一项重要内容。此类牌匾许多古村、祠堂都有珍藏,2007年7月,笔者造访前塘林氏祠堂,发现梁上挂一面古牌匾。搬桌搭椅靠近一瞧,原来是福建省长刹镇冰的题匾。该匾中央《妇德纲维》四字显得端庄优雅,是为故儒士林为吉妻沈氏所立,题于中华民国丙寅年五月(公元1926年)。省长如何为大山里的普通农妇题匾,查阅资料得知,当年全闽贞孝节烈一局汇册十八届贞烈节孝已故节妇53人、现有节妇83人呈请福建省长刹审批。省长于是题褒妇德纲维匾方给沈氏,并准于建坊入祠以示表彰。

刹镇冰早年赴英国学习海军,清末任北洋军阀海军提督。继任北洋军阀政府海军总长、代总理。1923年任福建省长,因为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不满辞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省长任上表彰的沈氏丈夫28岁去世,沈氏年芳十八。她立志守节,勤勉辛劳,一手抚养1子2女成人,还领养了一个遗孤,那艰难可想而知。

上述这些都是木制牌匾,屏南也有少数是石板牌匾。最具历史纪念意义和特色的有岭下乡谢坑村的《茶岭扬芳》,它嵌于旧围墙弧形石门上方,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镌刻。谢坑地处屏南、建瓯、政和交界,是古代福州、建宁、福宁三府的交通枢纽。谢坑村又是宋明时期官府宝兴银矿的后勤供应基地,唐宋时期北苑贡茶产地,所产凤茶成为大内后宫专供品。兴盛之时,谢坑村茶行数十家,茶乡美名远扬。《茶岭扬芳》记录了那段辉煌。

牌匾文化,建筑灵魂。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份遗产弥足珍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