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走一段康里的茶盐古道(下篇)
2018-02-02 10:14:08 甘湖柳 来源:  责任编辑:璃语  

03  四角坵亭的界碑

流泉飞瀑

经过旷野,走进树林,随着林木越来越密集,光线渐渐地变得有些昏暗,远处丛林景致变得模糊,画面也变得虚幻,仿佛行走在水底,或者迷失在了深不可测的空间之中。

各种自然界的声响组成一部交响乐。风呼呼地吹着,树叶唰唰地落着,鸟类唧唧喳喳地叫着,不远处的溪流铮铮淙淙地流淌着,偶尔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山梁的褶皱处飞流而下,聚成一汪碧绿如翡翠一般的深潭,潺潺的水流声在山间响起,若即若离地伴随着我们,沉寂的林间充满了生机。

一路上有许多天然成趣的景观,向导一一介绍说,这是蝙蝠山,这是石虎照镜,这一段路称三十六坡,下一段是七十二岗……

四角坵亭

然后就到了四角坵亭,有段著名的古代两县划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清康熙年间,莒州与康里的百姓砍伐转头山杉木,因界线问题产生争执,村民上诉,福建布政司责令古田、宁德两县知县实地会勘。(其时屏南属古田管辖,后于雍正十三年从古田分县出来。)相传,当时古田县与宁德县事先在杉洋往宁德的天湖地带即转头山划定了县界,并备好一块县界碑,双方县令约定时辰,到时共同立碑奠基,并且约好:一方若误了时辰未按时到达,另一方可单行立碑。

约定的日子到了,宁德县令心想,从宁德到天湖,虽说比古田到天湖近得多,但是立县界事关县辖地盘,大意不得,若是误了时辰,后责难担!于是,他起了个大早,坐在轿子里不断催轿夫,轿子沿着盘山石道疾疾而行。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宁德县令提早到达分界地。

而古田县令心想,从古田到天湖县界,比宁德到天湖远得多,我还是骑马妥当!又听说宁德县令是坐轿子来的,一下子放了心,于是坐在马背上悠悠前行,一路上走走停停,饱览沿途风光。结果老天单欺大意人,他过了时辰才到达地界,只见宁德县令已把县界碑立好,似乎还移动了商定地界,超越到古田地界了。

因为有约在先,古田县令不好争辩,他沉着脸,随口占一上联:“宁(宁的繁体字)一心,德一心,心心偏向。”

宁德县令无须争辩,他堆着笑,脱口而出续了下联:“古十口,田十口,口口无凭。”

结果,这块两县地界碑就这样立下了。界碑旁后来盖起一座亭子,大约是因为亭子建在一块方形的田地上,所以它有个朴实的名字,叫“四角坵亭”。

奇特的葬俗

这是一座乡间僻壤常见的供行人歇息的风雨亭,四扇厚实的土墙支撑起稳固的瓦盖顶,一条小道穿心而过,亭子的一侧靠着山脚,一侧的斜坡临河,周边并没有多少空余的地面。我在这个故事发生地,认真地看了又看,看了再看,觉得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啊!

巧合的是,四角坵亭是旧的界碑,而今站在这拐弯处远眺宁屏二级路面,就能看到宁德与屏南交界的公路服务站,新旧界限,也是大致吻合呢。

 

04  梦里依稀古戏院

行行复行行,越往东走,就越靠近了海边风情,最先是路边的植被,开启了山海过渡的变奏曲。只见四周黑压压地长满了野榕、樟树、红枫、香榧、柳杉、红豆杉、毛栗等各色树木,后来有一段路,枫树密集,向导说,如果在秋冬时节,满树的树叶红透了,一团一团的红色连接成片状,呈现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盛景,那时来赏,一定会让人深深地陶醉其中。

一路都是青石古道,伴着路旁密集的树丛。由于树木阴翳,树为了争取阳光,只好拔长了身子往高处伸展,同时,它们的枝柯挡住了光线,林间地面反而寸草不生,加上积年的落叶堆积,这里成了野生菌的乐园。康里朋友熟悉地哼起一段农谚:“三月枇杷黄,四月杏子熟,五月……,六月荇(黄荇菇),七月炭(炭菇),八月红菇红彤彤。”

岩公岔古戏院

深山野林里,曾经大量种植过菁草,曾有过片石垒就的老茶园,这些园林早就荒废了,后来只剩下烧炭的、打猎的人,以及春天做笋干、秋天捡野菇的人,偶尔穿行其间,打破深山长久的寂静。

转过一个山角,一座山中少见的建筑物出现在眼前,他们说,这就是岩公岔的古戏院了。

戏院的三面土墙,已经被岁月风雨冲涮得了四下崩塌,南面下廊上的戏台也已坍塌,从残存的天井中间台阶拾级而上,北面的屋顶保存尚好,只是屋檐淌下的风雨,已将神龛里的神像侵蚀得如此不堪。

古道

盐是由海入山的重味,茶是由山出海的清香。这条茶盐古道一度成就了沿途村镇的兴旺。踏着被无数脚板磨蚀得滑亮的石阶,体验回味当年“担回头客”的情景。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他们脚穿草鞋,肩挑重担,长年跋涉在道路上,往来山里与码头之间,用肩膀和双脚担负着山里山外的物流交通,山海边界因他们的穿行而繁荣。千百年来,小径上曾经走过衮衮大员和各式官员,走过挑着农作物的农夫,走过精于算计的商人,也走过清瘦的书生……这是屏南乡间古道少见的一座戏院,想当年,它因古道而出现,夜来戏台上的玄歌曼舞,抚慰过多少辛劳的旅人!它见证过古道的繁荣昌盛,收纳了各个时代、南来北往的民间信息,成为储藏在群山中的一张古地图。光阴荏苒,繁华不再,人世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玄妙的往事已经隐没在沧桑古道中。

转头山北面的白凌溪,和南面的黛溪在转头山东面汇全后,流向古瀛洲。本来,完整的康里古道从康里出发,经黄淡岔、斜亭坪渡头,而后到达宁德界的,近年因洪口电站淹没了部分路段,我们转而取道山间捷径,到代溪水电站返回,也算是比较完整地体验了一场古道之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