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还是那座小花桥
2017-11-30 09:18:20 莫沽 来源:  责任编辑:momosusu  
 
  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的祖籍地漈下村,位于屏南县西南部文笔山南麓的龙溪畔。村子坐东朝西,左引巍峨耸立的文笔峰,右傍古树苍穹的洁霞岭。这一峰一岭各孕育有一条溪流悠悠而出,流至村西南合一而并称为龙漈甘溪。美丽的小花桥就位于进村要道的龙漈仙宫与城门楼之间。
 
  当悠闲的脚步踩在古老的小花桥上时,您会觉得自己已经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了康熙盛世,古香古色、精致玲珑的小花桥与青砖黛瓦、飞檐翘壁的古民居交相辉映。小花桥建于1702年,正脊檩下“时大清康熙肆拾壹年岁次壬午癸亥月甲午日丁卯时鼎建”的墨书,有如一位坚守的老者向人们诉说着小花桥的历史。桥长10米,宽3.5米,属木平梁廊桥,桥内雕梁画栋,每一幅彩绘图画都活灵活现生动逼真,其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或典故,内容博大精深。廊屋内两侧有精巧的美人靠,正中有神龛祀观音。小花桥不但承载着通行的功能,而且是村民聚会、习武、休憩、乘凉和遮风避雨的重要场所,是邻近众多乡村的男男女女妇孺老幼烧香许愿、走桥祈福的常来之地,更是村中孩子们的乐园。
 
 
  印象中,孩子们经常会不约而同的来到小花桥上,玩办家家、打野战等游戏。附近的孩子,还会把饭端到桥上吃,在那有饭无菜的年代,每个孩子都会在桥上海阔天空无拘无束的谈笑中掏空碗底。孩子们有时玩得疯狂起来,还会爬上廊柱上顺着美人靠的上檐来一个“空中过独木桥”的杂技表演,这独特的“独木桥”宽仅柴担大小,距溪面有两层楼多高,站在上面,桥外溪风习习,流水哗哗,令人头晕目眩,即使再胆大的孩子也不敢往桥外多看几眼,能过“独木桥”的孩子寥寥无几,自然就会让众多孩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常会被孩子们选为王。大人们遇到孩子们玩这种惊险游戏时都会上前制止,并教训道:“菩萨在上,怎敢如此放肆!”好在佛肚能容,一切随缘,孩子们个个都能健康成长。
 
  夜幕降临时分,村民们信步来到小花桥上侃大山,以放松一天劳作而疲惫的身心。他们拉家常、理农事、解纠纷、传新闻、说国事、讲故事、唱大戏或练武术等天南地北无所不有,孩子们在桥上追逐嬉戏,其中讲故事、唱大戏和练武术等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每每这时,孩子们会一哄而上,观赏大人们的表演,许多绝活都在这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的传承下来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偶尔也会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尖叫一两声,或干脆动手偷袭一下身旁的伙伴以吸引大人们的注意力。挨打的孩子“哇哇”大哭,但哭声很快就淹没在欢乐的笑声中去了。
 
 
  酷暑时节,小花桥成为村民乘凉的好去处。美人靠上,或坐、或倚、或干脆四脚朝天躺着的,与一两只悄悄地跟随前来又忠实的守候在主人身旁的小狗,为古老的小花桥注入了鲜活的生机,人、狗、桥与青山秀水构成了一幅灵动的水墨画。此时,再聪明的你,也无法猜测出,悠闲自得的村民到底是在美人靠上小憩,在享受青瓦下缕缕清风送来的凉意,还是在拥抱流水中欢快跳跃的音符。
 
  下雨时,小花桥又是村民避雨的好场所。在一阵忙不迭的小跑中躲进廊屋的村民,往往顾不上自己被雨水淋湿了没有,而是先看看上游的水涨了多少,在神龛中求得观音保佑桥的平安后,再目送下游奔腾而去的流水。土是村民的根,水是村民的命。水的流失本是要带走风水的,但有了桥的把守,也就守住了这方风水。小花桥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守护着村庄风水,承担起通行的责任,抚慰着村民的心灵,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
 
 
  然而,小花桥在村民的眼里也仅仅是实用而矣!
 
  前不久,我有幸重返漈下村,立即惊讶于眼前涌动的人流了。但见小花桥上,全是陌生的面孔!由陌生面孔组成的队伍,伸向了村中,伸向了村子的尽头,有如记忆中的那场大雨涨满了龙漈甘溪一样。哪来这么多的陌生面孔呢?三十年后故地重游,已物是人非,当年的大叔,也成了大爷,他解开了我心中的迷雾。
 
  据老大爷介绍,漈下村早已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响当当的一张旅游名片了。在艰辛的申报历程中,小花桥作为村中传统古建筑群中的重要建筑之一,受到前来考察的古建筑、古廊桥等相关专家学者的青睐,其历史、科学、美学和建筑艺术等价值也逐渐为村民所识,而倍受村民的爱护了。
 
 
  返回时,小花桥在车窗外渐渐地远去,平淡的有如桥下静静的流水,平淡的让你丝毫也看不出地位提升的自得与浮夸,看不出瞬间金贵的矫揉与造作,她还是守护村庄的小花桥,依然默默地履行着神圣的职责,坚守着平凡的岗位,既优雅无比,又悠然自得。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