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从一块宋碑看小梨洋村史
2017-05-18 10:45:06 甘湖柳 来源:  责任编辑:白缕  

 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是福建历史文化名人、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1709-1776)出生地,明朝末期,屏南甘氏三世支祖甘朝主从板兜村搬迁到梨潭境的小梨洋开疆拓土,家谱称之为“梨潭开基”,一般认为小梨洋村的历史自此开始,其实不然,至少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有许多小村落,以现存村西北的一座“佛堂坪”遗留的一块宋代石碑碑记为证。
    斯堂之创,庚戌之冬(公元1250年)。其为首有数人焉,其芳字已笔于梁栋。然所费浩大,人稀财短,难以促办,至于辛亥(公元1251年),暂辍其功。吁!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景瞻等遂出断金之言,共输拔山之力,强而为之。或择轻,或负重,岂辞旦暮之劳。续荷吾邦䄘坛信,乐而从者而拾,庶几,功不日而成此。然植福之地,望斯堂与天地相为终始,䄘坛信与佛并驾而齐驱。故勒此铭,以永其传,庶姓名与石相为不朽也。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秋九月吉日。
    都劝首:包景瞻、叶子路、包觅珍、周士回、赞士叶宋良(臣)立。
    以上说的是当时合村各姓氏人士克服艰难共同出资、历经三年修成该佛堂的事迹。叶姓、周姓后续不详,而包姓一说迁往屏城上凤溪,至今小梨洋村还有包厝里这个地名,以及一些包氏的宋代祖墓可以佐证。
    甘氏尚未迁居进来时,还没有“小梨洋”这个村名,隔河对岸是一座绵延大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黑的铁,白的银,还有黄的铜,……这铁铜矿,被后世谐音衍化为“铁龙岗”,又叫银坑坪,成为小梨洋村庄风水格局上的巽山,挡住了东南向的危厄。官府征了很多人力在这里采矿,宋朝时,这里一度成为官府开矿凿砂、煽炼金银的矿山,所以又世称官山。这条矿脉蕴藏丰富,分布有好多处含有银矿的“银苗”,其中有一条纵贯到熙岭井兜村的矿洞,一直延伸到岭里银坑和黛溪的甘甲湖银矿,至今还隐约可见幽深的山洞口,里面洞壁平滑,满是积水。


眺望铁铜岗
   

 因为这里有大量采矿,一时各方人口云集,许多矿工在此安营扎寨。从宋末至明初,这里生活过许多姓氏的人口,不说别的,单是从此地曾经建过的四座庙宇,可以猜想当时的人烟鼎盛。至今存有遗迹的村西北“佛堂坪”,是其中的一座佛庙,相传是由来此开采的民工流带来的当时中原的佛教信仰。
    后来,朝廷对矿山的税收趋重,人们不堪重负只得反抗,明代正统年间,苍南人叶宗留带头造反抗税,官府起兵镇压,大批官办人口迁出,此地矿产渐废。到了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山寨林立,此时的小梨洋村有“三十六寨”之说,现今小梨洋山地仍有许多遗留的地名,比如:陈家山,两村垭,柯林寨,黄厝前,陈目洋,包厝里,三墩寨,……等等。
    甘家是什么时候迁来的?确切时间无从了解,但据甘棠张氏族谱记载,明嘉靖年间,已有“祖婆小梨洋甘氏”的记载,说明至少在明朝时,小梨洋村已有甘氏。整个村落格局西高东低,两纵六横,如同非凡的一个“非”字,村道皆用鹅卵石铺设,村东北面建一水池,称作锁池,引三条水渠分别从村头、村中、村尾由北向南,朝西环绕村落,且这些水路向西逆流,意谓聚财,又可防火清洁。  
    甘氏正式定居小梨洋开荒拓土时,由于许多其他姓氏人口迁出、官山废弃,可耕地面积很多。目前村庄有一千多的人口,耕地面积1800多亩,人均耕地面积偏高。
    站在村中心向南望去,只见河对面的群山如波浪拱伏,又像军队扎营,主峰文笔峰(木星)卓然挺立,其余诸峰分别按火星、水星、土星、金星秩序一字排开,号称铁龙岗,拱向北面的甘家祖墓,层层朝拜过来。……祖上流传说,我们夜晚看到铁龙岗上一闪一闪的亮光,那是金鸡母带着银鸡仔出来讨食呢?山上有宝,可是人们找不到那群金鸡到底在哪里,于是古往今来,上官山寻宝的人不计其数。大山蕴藏着无数的宝藏,村庄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甘国宝是其中最闪亮的一粒金子。


八卦亭前的磨盘上部  

 河的这边,西北面青山按北斗七星形状排列到村中,村东有一列月爿山围住出水口,而甘溪呈弧形绕村南环抱,形成小梨洋村的腰带水,使得村庄四周大致呈八卦圆形。甘国宝故居和八卦亭,分别处于八卦的阴阳两极部位。列位看官,你可别不信,如果你到小梨洋村,要往甘国宝故居,必经八卦亭,那亭前地面嵌着一块大石磨盘的阳面。八卦亭往下,走一十三级台阶,经过一段鹅卵石路,再登上一十五级的台阶,转角左拐正要登堂入室的地面,又嵌着一块大石磨盘的另一面,是阴面。这一副石磨盘的两个面,分别安在村中八卦亭和甘国宝故居这两个标志性地点,不知道是先人有意为之呢,还是只是巧合?


甘国宝故居


    站在甘国宝故居二楼向南眺望,近处,五坮碧绿山峰排列眼前,如五条猛虎下山,到了大溪边,才猛地止住脚步;远处,正堂峰是高山峰,高山峰高崌群山之巅,如剑出鞘,又因峰顶平削,像一方官印,据说主出武将;其目角峰是村西北的文笔峰,又说主出文官。这两峰相辅相成,使得后来诞生了个文武双全的甘国宝。但是又因这两峰曾经交恶,互相削弱了底气,村子的地力变轻,以致甘国宝出生的时候,他家的大门边土墙崩塌两扇;他呱呱落地的床前地面下陷三尺。……

甘国宝故居门前的磨盘底部


    甘国宝一生戎马,两度戍台,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他7岁时搬迁到古田长岭村,17岁再迁至福州上下杭。他生长在屏南,成材在福州,成名于台湾,所到之处都留下许多故事和传说。特别是出生地小梨洋村,近年随着甘国宝研究的深入挖掘,以及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村庄的面貌不断更新:已经开发的甘溪漂流,已经竣工的国宝公园,以及正在开展的甘国宝故居修缮工程,等等,大山蕴藏着无数的宝藏,等待着你来探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