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茶岭扬芳
2017-04-01 11:46:51 唐戈 来源:  责任编辑:悠悠  

   谢坑村地处屏南、政和、建瓯三县接壤处,是个至少有1300年历史的古村,清雍正年间,屏南建县,县城所在地双溪村仅45户,而谢坑400多户,时为屏南第一大村。


  初至谢坑,我望名生义,以为该村原应为谢姓人居住,否则:“谢坑”何意,总不会是谢谢坑爹吧?同行的博学者言:非也,其村名的来由,是有典故的。

  据谢坑陆氏家谱载,唐宋时期,谢坑周围分布36村20多姓原住民,约于公元1300年间,有邻村陆姓小伙入赘谢坑游家为婿,便是后来该村陆姓开基祖。传说,该村请来的堪舆先生不满主人家伙食,将该村的风水宝地暗中透露给了伺候他很殷勤的陆姓女婿。陆姓女婿在风水宝地上建屋,子孙便繁荣昌盛起来,逐渐把26姓原住户排挤走了。占风水宝地而发达,当然没有科学根据,但后来陆姓独占此村却是事实。陆姓先祖为感谢堪舆先生指教风水宝地之恩,便把该村命名为“谢教堪”,后来简化且同音讹传,就变成了谢坑。

  福州十邑自古称闽北为“老解(jie去声,或者老界、老介?)”,称其人为“蛮棰”。谢坑虽地属屏南,但与建瓯交界,且说的是屏南人听不懂的闽北话,其生活习性亦近于闽北,自古民风剽悍,因此,一般也称他们为“蛮棰”,多少有点玩笑调侃之意。但今天,了解了谢坑前世今生, “蛮棰”立刻在我心目中变为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者。

  历史上,谢坑村一直是闽东北一个重要茶业种植、加工基地和流通枢纽。唐代,该村茶业生产已十分兴盛,四周山坡上,尽是茶园,且开始采造名为“腊面”的贡茶,村民大部分从事与茶叶相关劳动。

  谢坑自古一直是这一带最为繁华村落之一,清初时达到鼎盛,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村里200多米和的主街道两旁布满客栈、商铺,是周边最大的茶叶集散地。谢坑的繁华自然引起土匪垂涎。长期以来,匪患不停。因地处三地接壤,山广林密,官府每每奈何不得。康熙初年,谢坑村一武馆馆主陆广文自发组织弟子、村民,打败最大的一股悍匪。朝廷旌其功,敕赐建城墙,康熙五年竣工。
 

  城墙现已不存,三个城门保存完好。其中有一个古城门上有清道光二十一年镌刻“茶岭扬芳”四个大字。从中我们完全可以读出当城门内外、古道上下茶业生产、加工和贸易的繁华场景,以及人们对此情景的赞誉。

  虽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但除了古三个古城门,古老的谢坑村仍不乏能见证古老历史文物古迹。比如,其境内现存屏南最古老的寺院--永兴寺,始建于唐朝垂拱年间,至今已1300多年历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谢坑村至今罕见地保留着我国古戏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提线木偶戏(傀儡戏)。提线木偶戏源之于秦傩戏,盛行于唐宋,至上世纪末疑已绝迹。后来在屏南谢坑、熙岭等地被发现,并进行了抢救,现已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线木偶戏现在只有谢坑的“怀橘堂”木偶班还在演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 “茶岭”改道,交通干线也早已远离,谢坑成了偏居一隅的小山村,其人口排名也退至屏南各村的中游,当年气派豪华的老房子,都已坍塌、腐朽。街面上是清一色半旧不新、灰头土脸的房子,这种房子在上世纪末很常见。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刚刚从极其贫穷中挺过来,勉强填饱肚子,便住迫不及待建房,好从居住过几代人的老房子的拥挤中解放出来。心情迫切,财力不足,因此,那个时代建的房子极其粗糙:墙体疏松,手指一抠就倏倏掉土,许多房子只在土墙内用木梁柱椽搭个架子,至今没装修,但墙体都已倾斜欲坠了。没有一座在艺术上、质量上有可取之年,更无颜与祖宗们建的,已在风雨中矗立几百年的老房子媲美。



  好在古老的谢坑古风未退,闯劲仍健。在政府扶持下,不但硬化了十几公里的村道,还打通了另外一条通往政和界的公路。我们去谢坑时,看到村民自发筹资的景观木拱廊桥正在建设之中。

  风正,期待着谢坑的再次扬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