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精准扶贫 >  
精准扶贫
驻村“大妈”的扶贫事
2017-02-07 15:50:26 甘叶斌 来源:  责任编辑:悠悠  
  今日屏南消息(甘叶斌)立春刚过,暖意浓浓。走进屏南县熙岭乡大塅村,却使人如沐春风。一座依山而建的农民休闲广场映入眼帘,这里古树成荫、清新静幽,是村民和孩子们休闲、玩耍的好去处。
  “大妈真的是好干部,给了我们一个崭新的家。”“大妈是个热心人。”……
  走在大塅村,无论是村干还是村民,提起苏梅,大家对这位驻村第一书记无不交口称赞,并亲切的称她为“大妈”。
  2014年6月,该县科技局干部苏梅下派到熙岭乡大塅村任第一书记。原本日益凋敝的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进村公路拓改,山高不再路险;龙头农企引进,脱贫步伐加快。
  大塅村,一个地处僻壤山野的县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全村共有156户、538人口、3个自然村,主村为地质灾害点,享受低保对象人数9户28人,残疾人数11人,享受“五保”对象4人。2014年人均收入为?6200?元,村财为零,由于村经济基础薄弱,村两委一直寻找不出摆脱贫困好路子,只能甘居落后。
  驻村伊始,一脚迈进大塅村,眼前的景象至今让她都难以忘怀:村外,村道崎岖、坑洼不平:村内,鸡飞狗跳、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她当时的有股冲动,要彻底改变这一切。思想决定出路:她立马挨家挨户就登门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要。想要实施,需要的是资金。说干就干,跑项目、报材料,厚着脸皮挨家拜访相关部门,这上上下下她都不知跑了多少趟,终于争取项目资金123.5万元。先后完成村委楼修缮建设,新建设农民休闲广场、人行漫道、修建排水沟、硬化村内道路和广场周边绿化650平方米,并修建路灯、护栏、公厕2座、垃圾池2个及购置垃圾桶40个。
  如今,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爱护环境卫生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强,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容村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帮助村民脱贫问题帮在她的面前?她通过引进福建乘龙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创建农民合作社,建立村产业示范基地,引导村民参与高优农业生产,科学开发,种植芙蓉李,水蜜桃,锥栗等。并通过发展特色高山反季节蔬菜,利用该村的地理优势分析市场前景与技术部门对接,通过甜玉米示范种植互帮互助小组户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以此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吴瑞运是全村公认最困难的特殊户,一个有着7口人的家庭,上有年近八旬的父母亲,下有妻子和三个在校念书的孩子,因本人于2011年不幸患上间接性精神分裂症,至今六年来曾先后三次入住市、县两级精神病康复医院接受治疗,花费了巨额医疗费,但病情始终未能痊愈,这给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债台高筑,使得生活陷于极度困难状态,本是家庭中的主心骨,却连最起码的生活来源都要靠年迈的双亲来维持,而且在发病期间经常驱赶殴打妻子,致使妻子多次想离家出走,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们家的居住场所,马厝乾造福工程一栋80平方米的砖平房于2010年元旦建好第一层外壳,时隔五年来,本规划建两层半的民房却因病痛折磨,致使家庭一贫如洗,建房之事迟迟落下,如今全家人还挤在一幢破旧的,不足六十平米的旧村危房中,也是村中唯一一户不能搬迁的户。能有什么法子能让这样的一户困难户摆脱贫困,挂职书记绞尽了脑子,本着“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她与村两委多方沟通后决定以扶贫先扶志为引导,先打消他的思想负担,减轻他的生活压力,怎样让这一家老小搬进新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从开始驻村起对这个特殊的家庭注入了所有的心血,驻村两年多来每次到村里,不管多忙吴瑞运的家是她必去的。在挂村处级领导和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到县郭氏基金和惠泽龙酒业以及乘龙农业有限公司争取了5万多元,将规划的二层半新房盖上,圆了他安居乐业梦,企业还赞助了全部的家具和电器,通过村成立的精准扶贫“互帮互助小组”让他在农产品种植上也有了一定的收入,看到自己通过劳动取得的成果,让他有了信心,觉得自己不再是个只会拖累家人的无用之人,一年多来已未患病,现在经常能在田间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她还让自己的女儿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不仅在平时中帮助于他们,孩子在节假日经常也跟随着妈妈到村子里看望两老,从她自己的压岁钱中拿出三千元来给三个好朋友买学习用品。
  2016年,大塅村人均收入达9000多元,全村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户只剩下1户。同时。该村2016年底申请退出贫困村管理。
  她驻村期间,一心都扑在工作上,奔走于村民的大大小小事。一到村里或入户时,大家看到她都会热心的唤上一声“大妈”。她说:听到这一声声“大妈”的叫唤,她感到很欣慰,她所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