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路下村四大姓宗祠及其神祇信仰
2016-10-27 16:01:44 姚世英 来源:  责任编辑:小路路  

   一

路下乡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西部,东南与屏城乡、长桥镇接壤,西北与岭下乡及建瓯市东游镇、玉山镇毗邻。路下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古时路下溪流清澈,田原开阔,四面山岭茂竹深林,成为安家定居的风水地。相传古时路下村周围有36村,系黄巢起义军在起义失败后,在此隐名埋姓。这些姓氏有些自行消亡,有些迁居外地,也有枝繁叶茂的。如今游、林、吴、高是村里主要姓氏。四大姓氏搬迁来路下,各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先说林氏,路下村林氏宗祠共有四座:一座林氏始祖宗祠,供奉林九公与曾氏祖婆;一座路下林氏宗祠,供奉林公之子荣禄大夫与鲁氏夫人;另两座是曾孙文茂的两个儿子分别建 的林氏支祠。

林氏先祖林久琼号九公,官封金紫光禄大夫。路下林氏宗祠里立了个碑文“上坪林氏始祖源流”,里头记载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宋元佑年间狄人入侵,三关失守,林九公奉召率领文武大臣三十六员护送太子赵麟钦,由河南入福建,路过古田长岭,被山寇围困,群猴抢食,太子惊薨。

因为害怕朝廷追究,在长岭埋葬了太子后,众人四散隐遁。相传众人在里汾溪瑞松寺盟誓,36人中十二个姓改换,约定十二代内不攀亲。在瑞松寺设36官尊神偶像,置田八十亩作为瑞松寺祀田。前汾溪与瑞应寺宗祠设有36官尊神偶像;建邑上面仔、天洋村祠堂也有36官尊神偶像;林九公逃到长桥上坪,在周围修了大埔、崇云、赤兰、鹫峰四个寺用以流动隐遁,寺里头均有36官尊神偶像。36尊神像在文革中全部被捣毁。如今太子墓还在长岭,下地各村至今供奉太子神位。

林氏先祖虽有四个寺作为隐遁所,终究难逃一劫,被宋帝捕捉满门抄斩。幸而林九公有先见之明,在上坪时就想到祖孙四代聚集一处,恐遭不测。就派第五子荣禄大夫与鲁氏夫人,带着儿子什昂公,孙子文茂文秀等一行人逃到别处。什昂公一支逃到了路下成为路下林氏开山祖。林九公被处斩后,大臣陈述原委,皇帝悔悟,为之昭雪平反,钦赐金头银项,赐葬36座坟茔。在上坪为之建造大夫第。

 

 

攀龙宫位于路下乡政府的旁边,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嘉庆二十二年重建,供奉林氏始祖婆曾氏。古时,攀龙宫通往路下上村坪的林九公祠堂,出了殿门先经过一河,河上建造一座拱桥叫“攀龙桥”。

走进攀龙宫,正厅中间安放着林氏始祖婆曾氏,左右安放虎马将军,后排是陈李林三夫人像。林家人把曾氏祖婆变成了与陈靖姑一样的神灵,加以祭拜。每年二月初八,举行始祖婆曾氏夫人纪念活动,众人抬出曾夫人、虎马将军、陈夫人等尊神像至宗祠大厅,请戏班演戏,众人抬着诸神像在街上游行,一路上往来迎送,锣鼓喧天,鸣土铳放鞭炮,热闹非凡。
    林家还有一位管家也被敬为神灵。此人名叫黄伯使,从河南随攀公久琼来闽,后又随什昂公隐遁路下,忠心耿耿,为林家立下汗马功劳,逝世后林氏文茂公追认他为林氏拓主。南宋初年,林家人为黄伯使建造庙宇,塑尊神像,世代供奉。恩公庙立在路下村落中间,白色的粉墙上,后人用毛笔写了一首七律诗。如今黄伯使早已被神化, 有了 调风雨顺时运为万民祈福 的神通 一个人短暂一生追求什么名利没多少意义,为后世做功德却能让你不朽,永远 人崇敬。

 

 

清顺治五年,高氏由古田迁来路下,和林氏先祖一样也是来逃难的。高氏祖先在古田因为“私改城门”,被人告了状,朝廷欲治高氏大罪。钦差下来到了高家,见到一位老人从椅子上起立,向一个小孩行礼,就问您这么大年纪为何向小辈行礼?老人回答他的辈分比我高,按照礼节应当如此。钦差心想这一家都是恪守礼节之人,就把朝廷欲治高氏罪的消息告诉他。高家人赶紧逃跑。

高氏宗祠也有故事。高家人曾把女儿月姑嫁与吴家祖先,两家结秦晋之好。后来吴家修了祠堂,就在高家祠堂的上方,高家人想这不是“外甥爬到了舅舅头上”,一气之下把祠堂迁往别处,后来又觉得原先的地址风水好,又搬回来。高家祠堂逢年节开放,进行祭祀活动。

高家人信奉五显灵官大帝,当地人叫菩萨公。菩萨公的庙就在村头,门口一副对联“承长南天法界,常护中土生灵”。五显灵官大帝长了三只眼,又称三眼华光大帝,传说玉皇大帝封其为“玉封佛中上善王显头官大帝”,受万民景仰,求男生男,求女得女,经商者外出获利,读书者金榜题名,农耕者五谷丰登,有求必应。高家人每逢初一十五到菩萨公庙烧香。

 

 

吴家祠堂,建于嘉庆年间,其门檐 垂花,窗棂雕刻精致。进了大门,大厅两侧墙上有摹写朱熹笔迹的四个大字“节、孝、忠、廉”。厅头祠间供奉历代祖先龙头神祀神位牌。整个祠堂风格古雅。

吴家人告诉我吴氏祠堂的神奇故事:路下后山叫卧牛山,吴氏祠堂正好坐落于卧牛山腰部;祠堂后墙外有一口井,井水长涌不息,村民多饮此水,相传吴氏祖先挖井挖到两枚大石蛋,说是卧牛的肾。吴氏就在这个风水宝地建造祠堂。

吴氏祖先于乾隆三十九年,携眷迁至路下。传说一路上把儿子与锅鐤合挑一担,途中桗杖滑脱,担子落地,鐤破成八爿,儿哭妻叫之际,一个过路老翁向他祝贺,说:鐤破铿锵有声,是后代子孙声势浩大;八爿就是一人开基,繁衍八户;你此番迁去路下,子孙必定大兴大发。吴氏祖先忠厚老实,勤劳节俭,又得到高姓岳父支持,很快发家。祖生七子,分灶七户,外加祭田一户,真的应验了老者当年的预言。如今吴家人丁兴旺,加之家教有方,海外谋生迁居外地的也多事业发达。

每年正月十五,吴家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各家各户制作米粿,办牲醴,购香烛鞭炮等,送到祠堂,请道士做祈祷。晚上请神游灯,用竹篾作架纸糊制作各种灯笼,天黑点上灯笼,小孩举着灯笼去请神,一路敲锣打鼓,鸣铳放鞭炮,灯火像一条壮观的长龙。

 

 

在路下村墘头立着一座游公殿,村民说游公殿建于眀洪武年间。门口一副对联“忠心悬日月,义气镇乾坤”,里头供奉的游公是游氏第五世祖三十公。三十公生于北宋景德年间,相传三十公在闾山学得法术,回来为民消灾祈雨驱邪治病,被尊为游氏拓主。游公殿里头挂满有求必应的牌子,香火旺盛。在游公殿门口靠路边的角落,有一只石狮子。传说建造游公殿时,那头狮子有了灵气,经常跑到下边的农田踩踏、咬牲畜。村民就用刀斧敲它的牙齿,至今它的嘴巴上还有斧凿痕迹。

路下宗祠里有着祖先的神灵,拓主殿有着忠肝义胆的仆人,神庙有着法力高超的通天大帝。它们都是路下人世代的保护神,路下的每一个姓氏都守着自己古老的神祇信仰,路下的民风见得淳朴,亲情与宗族观念得以维系。

路下村每年都有许多海外侨胞,诸如马来西亚与美国的华侨,回来探亲。 他们回到祠堂,烧香礼拜先祖与神灵,这是一次 血缘的 亲近 情感的交融,更 一次传统的归宗。不管大海隔开 多远, 民俗 像树根一样深深的扎进内心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