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三十年扶贫探路“精准滴灌”
2016-10-11 09:04:22  来源:  责任编辑:浪沙  

 

三十年扶贫探路“精准滴灌”

 ┈┈记屏南县扶贫办主任胡小青

 今日屏南消息(张尚瑶)10月9日,屏南县扶贫办主任胡小青一大早驱车到位于长桥镇的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天孚菌业永坵基地,了解食用菌产业扶贫情况。之后又马不停蹄赶到金誉林农民专业合作社,考察蛋鸡养殖增收情况。

 2016年1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福建屏南:一线干部的“扶贫经”》为题,介绍了胡小青的扶贫历程。30年来,从民政干部、乡长、党委书记到县扶贫办主任,在农村扶贫一线,胡小青积极为扶贫探路。

2007年,胡小青调任县脱贫办主任,他满怀深厚的扶贫感情,敢于创新担当,矢志不渝,9年来,他走村入户,基本没有双休日,常常要工作十四小时以上,内心扛着沉甸甸的责任,尽力帮助贫困户自强自立的,走出了一条精准识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的精准滴灌的“造血”脱贫之路。至2015年底,屏南县实施造福工程2300多户,全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67万人减少到0.77万人。

 精准是扶贫的关键。多年来,胡小青收集了大量的扶贫对象资料,在枯燥、繁杂的数据对比,逻辑关联、统计分析的演练中,组织开发了扶贫大数据“网底工程”,据此,全面比对农户信息筛选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推动精准扶贫“干部进网格,服务在网络”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为破解金融扶贫到户的难题,2003年,胡小青在甘棠乡组织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户小额信贷信用担保组织──甘棠乡小额信贷促进会,探索解决扶贫小额贷款担保及风险分散问题。2007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他牵头组建了县小额信贷促进会,探索开展金融扶贫。没有红头文件、缺资金、缺人员,作为脱贫办主任,拥有和可调动的资源不多,靠得是执著的精神与坚韧的毅力。当年,他满怀希望赶到北京,向中国扶贫基金会业务主管叙述了建立扶贫小额信贷担保体系的方案,恳求支持50万资金建立担保风险金。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当头一棒,业务主管不认可他的方案,基金会要开展的是直接发放扶贫小额贷款。如果愿意合作,要他自筹100万,才可以配套500万。到哪里筹100万?在茫然和失落中,他有过失望和沮丧,但还是选择了坚持。经多方奔波,2008年,终于争取到省农办、省财政厅100万试点资金。在各级人行、农信社等四家银行的支持和乡村干部的努力下,促进会金融扶贫模式不断完善,累计推介担保贷款3亿多元,扶持贫困户2000多人,并且无坏帐贷款,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此外,县扶贫办与县农信社联手推出全省第一张三年期自助循环“福泽卡”贷款,屏南县从机制上解决了小额扶贫贷款担保难、贷款难问难问题。

目前,胡小青创新的“促进会+”(促进会+服务平台+担保风险金+产业带动)金融扶贫模式,被赞誉为“屏南金融扶贫模式”,在湖南、内蒙古等省区推广。2014年,屏南县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2015年,屏南列入全国扶贫小额贷款示范县。2016年,省委、省政府将小额信贷扶贫创新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省推广。

  如何发挥信贷资金的“造血”功能,胡小青总结小额信贷扶贫经验,整合培训、信贷、政策资源,建立“园区基地、经济实体、帮扶对象”“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各乡镇产业基础、特色优势,积极推动全县10个农业产业扶贫园区规划建设,发动30家经济实体与600户贫困户建立扶贫带动利益联结机。在10个贫困村探讨建立贫困户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推动金融扶贫与社会扶贫、产业扶贫的融合。组织实施河仁慈善基金会联村产业扶贫,以900万帮扶资金为基础,规划发展产业,帮扶300户贫困户脱贫。

汗水浇开幸福花,胡小青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