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扶贫开发典型村之一:“精准扶贫”之“贵溪模式”
2016-06-14 08:28:46 张川闽 来源:  责任编辑:浪沙  

   编者按:屏南作为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今年以来,扶贫开发成果丰硕,涌现出岭下开源村、棠口贵溪村、屏城后龙村、双溪高安村、代溪康里村、熙岭前梨洋村、甘棠小梨洋村、长桥高溪村、路下凤林村、寿山前圪村这10个扶贫开发小康典型村。小康路上如何走,本网特地推出这10个村的扶贫开发典型经验,以飨读者,以为借鉴。  

“精准扶贫”之“贵溪模式”

    今日屏南消息(张川闽)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识贫,杜绝“伪贫争利”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如何找准“贫根”、抓准“贫源”,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点穴治病”,从而保证最好的政策落入那些最需要帮助并且有信心改变现状,有决心真正摆脱贫困的人。


 贵溪村位于屏南县棠口乡北部,毗邻202省道,离白水洋景区10公里,是城关通往白水洋的必经之路,是市级贫困村,也是屏南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具有良好的地区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全村辖四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9600亩,其中农田1450亩,山地7800亩。全村359户157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135人。
 “只有当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坐在一起的时候,我才会知道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我才知道扶贫需要的不仅仅是真金白银。”这是宁德市委政法委牵头负责贵溪村扶贫工作以后,研究室主任林裕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传统扶贫模式给予农民的“真金白银”在他看来并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精准扶贫的需要。那么精准扶贫究竟需要什么?林裕顺以及其他17名宁德市委政法委机关的处科级干部用了一年时间摸索出了近乎一致的答案。这答案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但却有了一个以这些干部挂钩挂户扶贫村名的统一提法——精准扶贫之“贵溪模式”。“贵溪模式”的内涵是什么?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在2015年7月9日之前,对于宁德市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一年多的扶贫开发村贵溪村来说,争取项目和经费,把村里的公共事业搞上去不难,但要使农村每户彻底脱贫却是件很难的事。恰在此时,市委下派任务,要求市委政法委安排17名处科级干部挂钩该村17户困难群众帮助脱贫,由此贵溪村精准脱贫摆上议事日程。
  办公室主任谢红都说了自己了解到的故事:“帮贫困户采购种羊,结果还没到繁殖季,种羊和饲料就全部被贫困户卖了换酒喝。提供仔猪仔鸡不要,提供蔬菜瓜果的培育技术不稀罕,问他要什么,他直接说要钱。不给吧,他确实又符合贫困户的标准,给了吧,给同村人看在眼里,有些就会想干脆好吃懒做够个低保等政府救济。这样的扶贫,除了有一份过得去的扶贫汇报材料,起不了实质性的作用。”因此,在去年7月9日,17名干部启程赴贵溪村时,他们有了第一个共识:精准扶贫就像点穴治病,深刻的了解一户人家的具体情况就相当于识穴,这是点穴治病的基础,也是点穴治病的第一步。只有精准了解家庭人口数、收入情况、致贫原因,才能因户而异实施精准的扶贫对策。因此,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就是精准识贫。
   当林裕顺第一次踏进村民郑贵生的家中时,他感受到了贫困带来的震撼。38年的木结构老房子记录了岁月的斑驳,1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居住了四代7口人,这样的居住环境让林裕顺心酸。郑贵生年近九旬的老父由于尿不畅,排尿要插管;近八旬的母亲已经瘫痪在床5年,完全丧失行动能力;郑贵生的妻子得淋巴结癌,每年都要反复治疗、复查。郑贵生和儿子在自家的3亩地里种植花菜等作物,每年收入为1万元左右,这1万元支付全家的医疗费用都非常紧张,过日子全靠亲朋接济,目前已有外债3.4万元,而这个数目只是欠银行贷款的零头。郑贵生的孙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家里的菜板已经近一个月没有切过猪肉,这样的生活条件让林裕顺心酸。而让林裕顺感到尤其难过的是,当他问郑贵生,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这个家摆脱贫困时,郑贵生含着眼泪说:“没办法了,除非我父母去世,这样不用照顾老人,家里我一个人种地,儿子全家可以外出务工不用在家帮忙。我们也不需要再承担老人的医疗费用。这样家里的条件才能改善。”郑贵生的眼泪和哭诉像一把刻刀,将因病致贫的绝望刻在了林裕顺的心坎上。
   那一天,林裕顺和郑贵生聊了很多,从国家扶贫政策聊到当地花菜的收购价,从郑贵生父母的病情聊到他孙子将来的教育,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聊到信用社小额贷款,一直聊到太阳下山。“在那样的盛夏,身上有多少汗水,才会有多少感触;脚底有多少泥土,才会有多少情愫;只有真的和贫困户坐在一起,才知道身上的担子有多重。郑贵生对于生活的憧憬里饱含了他的悲苦与泪水。至亲去世才能脱贫的观点说明了他对于生活的绝望,也说明了他的愚昧。这不仅带给我心酸和震撼,也让我坚定了要帮助他精准脱贫的决心。郑贵生从骨子里是一个勤劳的农民。只要有政策激励他就可以凭自己的双手打造他自己都未曾想象的新生活。”林裕顺在了解了郑贵生家庭的情况后,与郑贵生结成了挂钩对口帮扶的关系。同行的16名处科级干部也同样找到了他们认为合适的对口帮扶对象。
   大家都感慨:“看再多的调查表也不如到村里实地走一遭,真贫假贫,有没有进取心,最有发言权的就是最基层的群众。”“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把真的需要帮助的贫困户找出来,把真的具有进取心、有生产能力、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找出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脱贫对策,才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
   回到宁德市区后,所有挂钩干部都填了一份《贫困户入户访谈登记表》,详细记录了对口帮扶贫困户的各种信息。在结合走访摸底情况进行研判之后,定下了“不脱贫、不脱钩”的目标。时任棠口乡党委书记张著文坦言:“贵溪村贫困户建档的有26户近100人,市委政法委机关的处科级干部领走的恰恰是这26户中最困难的部分。找扶贫硬骨头找的那么准,绝非偶然。如果不是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不可能做到。”
   而郑贵生在回忆起7月9日的那次走访时有些害羞地说道:“领导来我家坐了那么久,我也是第一次讲了那么掏心窝子的话。有了好政策的激励,现在再难的路我也会坚持走下去。再也不会说只有父母去世才能摆脱贫困的不孝话了。只要靠自己努力和国家的好政策就可以实现温饱。”这种脱贫观念的转变看似是从愚昧到进步的必然,实则是对口帮扶的干部长期的引导。林裕顺说:“愚昧的思想观念并非短期形成,对于这些村民已经无法在系统地对他进行教育来改变愚昧的观念。将政策摆上台面,让贫困户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脱贫可以靠政策和自身的努力,这才是最快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治愚之道。郑贵生家庭的致贫原因是大病,因此治愚先从治病开始。”郑贵生说:“政府为我们家争取到了免费的新农合,现在几乎可以省去一半的医药费,负担小太多了,生活怎么会没有个盼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