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扶贫开发典型村之七:产业扶贫 香飘凤林
2016-06-14 08:47:49 陈孝眷 来源:  责任编辑:浪沙  

今日屏南消息( 陈孝眷) 走进群山环绕的凤林村灵峰自然村,一座占地500多亩的大型食用菌基地映入眼帘,近两百座钢构香菇大棚,遍布整个盆地,一阵阵菇香扑面而来。这里是凤林村大力发展产业,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是导致凤林村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在‘造血’上做文章,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自我脱贫意识,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路下乡党委书记苏健说。
   凤林村位于屏南县路下乡东部,全村1500多人口,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平均海拔860米,适宜发展高山蔬菜、食用菌等产业。在2014年新一轮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中,被确定为整村推进的县级贫困村。
   凤林村立足高海拔的独特气候和近1200亩耕地条件,针对原有发展高山蔬菜种植面积小、品种单一等问题,在乡党委政府的资金、技术、土地等多方面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带头开展规模化种植,带动全村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业,扩大种植规模,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发展,形成产、销、供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并通过农田改造工程,开挖5公里机耕路、改造3公里输水管网和灌溉渠,兴修6个蓄水池等项目,惠及全村大部分花菜园地。
   “我们村除了花菜产业,还是种食用菌的好地方,因为海拔高,夏天还很凉爽,别的地方都没有菇了,我们这还可以生长。前几年,我们看到香菇市场行情很好,政府对大棚建设又有每亩2万元左右的补助款,我和村里十几个种植大户一起,投资1千多万元,成立食用菌合作社,建起香菇基地,当年就获得很好的收益。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我们又主动邀请他们加入合作社,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现在全村有包括19户贫困户在内的一半人口从业香菇种植,形成产业发展。”凤林村村民主任、合作社负责人杨家华说。
    凤林村贫困户大部分属于因病返贫、致贫。贫困户杨清明,一家共5口人,除了年迈的父母,还有前不久因患尿毒症刚刚去逝的妻子和二十岁的儿子。因妻子需常年治病、吃药,多年来,家里已经累计花费上百万元的医疗费,举债累累,家庭陷入困境,对未来生活一度失去信心。
 杨清明说,他家由于缺乏劳动力,之前只是种点花菜,一年赚不到多少钱,只能勉强维持家庭开支。2014年村主任杨家华邀请他加入合作社一起发展香菇,可以帮助贷款和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他仔细了解后,觉得这个项目挺好,不管天晴下雨都能做,合作社还有五六个鲜菇冷库可以保存,只需算点电费,又有联系外商来直接收购,销路有保障,收入也很可观。
   当年杨清明就加入合作社,社里帮助担保贷款5万元,还承担了菇棚搭建的一半费用和2万袋香菇筒,等收成后再归还社里成本费用,最后去掉成本还赚了2万多块钱,让他尝到了甜头,对未来也重新燃起信心。他相信,有政府的精准帮扶和合作社的支持,通过父子俩一起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今年,他们父子又种了8万袋香菇。
   同时,该村在努力解决贫困农民温饱问题的同时,下大力气改善凤林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农民有一个持续增收和发展的外部环境。2014年至2015年期间,投入110多万元,完成村主干道硬化及村内巷道整修、通往灵峰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和灵峰自然村的河道建设工程;2015年,投入75万元开展凤林美丽乡村项目,完成村庄整治规划、沿街立面改造、休闲公园及绿化提升建设、环境统合整治、河道综合整治、房前屋后空地绿化、村委楼及老人活动中心整修、电力线路梳理等8个项目,极大改善了凤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路修好了,大车也能方便进入,就能吸引外地商人前来收购,提升市场竞价能力,保障菇农的收益,好处多多。”杨家华说,灵峰自然村海拔1100多米,有近2万亩荒山,现在路变好了,未来希望能够开发利用起来,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对环境进行评估,推行畜牧养殖和经济药材种植,进一步拓宽农民脱贫致富的渠道。
   如今,凤林村农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以高山蔬菜产业为基础,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农民收入大幅增加,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80元,2015年达到11092元。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