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扶贫开发典型村之五:从地质灾害村到“美丽乡村”的嬗变
2016-06-14 08:39:31 陈玉容 来源:  责任编辑:浪沙  

 今日屏南消息( 陈玉容) 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宽敞明亮的客厅里,老人们拉着家常;干净整洁的村道上,孩童玩耍嬉戏;站在村前的广场上,一眼望去,满目青山……这是顽强的山民推掉了村前的一个山头,建成的犹若城市小区的新村。5月20日,记者走进屏南县黛溪镇康里新村,感受昔日地质灾害村到“美丽乡村”的变迁。

 康里村是第三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省地质灾害村和省百个造福工程示范点。全村497户1685人口,分布在主村和文淡岔、马头岗、吾溪里等5个自然村。村子海拔760米,地势陡峭,自然条件差。
  村党支部书记郑英潭说:“过去,村里的景象真让人揪心:造福搬迁二期工程‘三通’不通,旧村内的鉴湖臭气熏天,农业增产不增效,脐橙丰收却不增收,农民只能守着金山讨饭吃……。”
  怎样因地制宜谋发展,让康里人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这是康里村两委牵挂在心的大事。
                           完善设施   整治环境   重现山清水秀
  面对发展难题,怎么办?村里于是召开村代会,编制并通过《代溪镇康里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扶贫有了新目标。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成为扶贫路上“拦路虎”,康里村用“四招”破解资金难题。请挂点单位省高院领导出面争取项目,村里全力跟进。争取县纪委挂村帮扶。引进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到村开展为期15年的“脱贫奔小康”。号召乡贤捐款、村民自筹、投工投劳。众人拾柴火焰高,近3年来筹资430多万元;村民自筹936万元,开发建成占地60多亩、 189栋三层半连体别墅,安置全村总人口的一半。
  “以前外面一下大雨,我的老房子内就下起小雨,而后山还容易出现滑坡。”从文淡岔村搬迁至康里新村的村民郑呈成笑着说:“搬到这里,生活舒适多了。”
   村里硬化新村道路,整修通村公路,铺设新村污水管道1.8公里。通闭路,让村民看上清晰的数字电视。修水利,让2000多亩“望天田”变成“丰收田”。 实施脐橙果园管道灌溉工程,建蓄水池4个,管道2866米,灌溉面积115亩。建成集村民活动中心、乡村卫生所、村委办公、便民服务等具有多功能用途的村委楼,为村民提供便利。
  “新家落成,村里的基础设施也要跟上。”指着村口新建的村委楼,村民主任郑福交说,为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村里精选出技术过硬工程队,由村两委班子义务监工督工,为此节省30多万元。??
  要扶贫,生态要好,环境要好。由于村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垃圾随手丢,生活污水、旱厕的污水直排小山潭,小山潭变成臭烘烘的垃圾污水集中池。村民饮用水管道使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水管,早已锈迹斑斑,不仅常断水,还给村民的饮水安全带来隐患。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就多,当时11户贫困户中就有6户是因病致贫。
  康里村通过基金会资助,着手“小山潭建设项目”、“安饮工程”和卫生专项整治。如今的小山潭水清了,还成了一个水上游乐场所。建成的安全饮用水工程,所有的自来水管网全部换成PP管,消除了饮水安全隐患,解决了康里及四个自然村1685人的生活用水。整鉴湖,设立石头围栏,绿化步道,建成新村护坡磅岸加固工程,实施绿化村庄工程,平整土地1100平方米,种树500余株。修建了一座冲水公厕,建成幸福园、20名五保户居有定所……如今,村前广场各种鲜花相映成趣,植被苍翠欲滴,成了一个花园式的休闲娱乐场所。康里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俨然成为屏南新农村的“带头大哥”。
                            理清脉络   培训技术   实现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才能带来经济收入,因此扶持产业发展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关键。康里村在扶贫开发和促进农户稳定增收方面,遭遇到一系列挑战:传统种植业面临生产要素相对匮乏和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生产项目成本高、抗风险能力低、增收可持续性差的弱点日渐暴露。
  如何挖掘适合农户增收的产业和生产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康里村通过基金会实施的示范户项目,取得良好成效。
  康里村传统种植产业是脐橙和油柰,种植规模都相当大,但由于栽培技术不规范,生产进程缺乏科学安排,修剪不当,又受多种病虫害影响,导致脐橙大小年明显,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加之村民互助意识较弱,一些好的经验和技术没有得到交流传播,销售时又各自为战,甚至竞相低价抛售,影响了收入。
  如今走进康里村,已是另一番景象。果园里还是种着脐橙和油柰,但村民们兴奋地忙碌着,对收获充满信心。
   原来,为帮助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收,康里村通过基金会因地制宜在村开展“脐橙和油柰栽培示范项目”。项目以每10户作为一个示范单位,为每户提供持续3年的肥料、农药费用,前提是每户示范户必须要带动5户相对较弱的种植户。
  “这种传帮带的形式不仅提高了村民互帮互助意识,也有利于提高种植效益,增加村民收入。”项目负责人李志庭说。
  基金会还帮助培养示范户,开办培训班,引导村民学习先进技术,进行现场跟踪指导,规范生产环节。郑英谭说,以前村里脐橙种植规模虽然不小,但由于管理、营销不到位,一直卖不上好价钱。随着示范项目的实施,脐橙果皮光滑圆润、口味变甜、病斑减少、落果下降,脐橙产量从原来的每亩1200多公斤提高到现在每亩2000公斤,价格从每公斤0.8元,提高到每公斤3.6元。全村脐橙由2500亩增到4000亩。
  扶贫项目上马,还要方便村民从事生产,于是,全长11.5公里、宽3.5米的生产便道出现了,便道覆盖了全村80%果园。“新修的生产便道太方便了,直通地头,以前每逢收成时节都要聘请挑工花上四五天,现在专车进果园,半天就搞定,省时又省力。”脐橙示范户郑绵厚难掩心中喜悦。
   从康里村民最上手的脐橙和油柰种植入手,一路扶持,一路风景。
   康里村还引进绿工坊茶叶公司,成立农民合作社,公司注资250万元,村里以500亩野生茶园折价入股25%。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推广“康里玉竹野茶”品牌。入股5万元到白玉村的台湾优质兰花培植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培训平台,培养60多名本地种养专家。新增林竹520亩,新增肉桂等优质茶110亩,年出栏猪鸡鸭鱼1万多头, 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2011年的2900多元增加到2015年的7900多元,实现了翻一番,并荣获市文明村称号。
 “只有把村里的产业搞上去,才能不断吸引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创业。” 村民主任郑福交说:“我们还通过品牌建设,让‘天星山’优质水果进入大超市及海都968111购物网络,茶叶入驻香格里拉等高端酒店,提升品牌效应,增加农民收入,在县委的支持和帮助下,对把康里村打造成‘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我们充满信心。” 
                  注重教育   培养素质   观念改变天地宽
  扶贫必扶智,扶智靠教育。康里小学由于年久失修,设备简陋,学生数锐减。基金会针对这一情况,对校舍进行维修并添置相关教学设备、器材。“学校去年只有13个学生,今年增加至34人,学校环境变好后,吸引了不少学生回村接受教育,明年有望突破60人。”驻校老师郑碧英对记者说。
  康里村通过基金会对村民开展素质教育和带头人培训。培训分为两级,包括安全、家庭和谐、文明礼仪、卫生健康、法律知识等19项内容。一级培训对象为文化较好的村民,并从中选拔出3名宣讲员,受训后的宣讲员再对村民进行宣讲称为二级培训,每期培训五六天,每年培训两期。
  郑英谭说,通过培训,村民的观念改变了很多,公益心强了,个人素质也得到提高。以前看别人发展好了,心里存的是妒忌,现在大家都是想方设法去学习,去互相帮助,通过自己努力搞创业、谋发展。大家懂得孝顺老人不仅是给吃给穿,还要多陪伴、多沟通。卫生意识也得到提高,康里村郑福呈、郑冲锋等一些老人每天一大早起来,自觉打扫广场卫生,村里建设生产便道,不用村干部动员,村民主动无偿让路,不要一分补偿。
  “只有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扶贫。我们通过长期培训,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让村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思路清晰,眼界开阔,精神面貌自然焕然一新,脱贫致富的道路也会越走越有信心。”郑英潭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