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徜徉于历史与未来之间
2016-04-20 09:10:45 唐戈 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小虾米  
 

作者:唐戈

  粉墙黛瓦、青石小弄,炊烟熏陶尘灰层积而尤显凝重的老屋,墙头泥塑、壁间木刻,陈列其中的先民们用过的农具、布艺、家具、钱币、票据、书画……五千多件文物,有的物件早已从日常生活中消失,我们已不识其身份;有的正在消失,似曾相识。他们都是在附近村庄、寻常农家中被获得,其中许多极其地方特色,就地取材,业余编制而成,工艺并不精巧,粗糙的肌肤,蒙尘的经历,贫贱的身世,真实地折射此山此水此风此情的发展脉络。走进际头的那几座明清古民居,置身那些氤氲历史烟尘的器物之中,感触着历史传导的肃静,现实在悄悄的隐去,在入寂中浏览祖先们的成长脉络,窥视古人们劳作细节,体验先民们生活情趣,获得片刻偷欢和宁静。

  际头农耕历史文化博物馆是我走过的回头率最高的路上风景之一,无论是专程拜访还是路过逗留,总是驻足留连。听听它们的幽怨、呻吟、诉说、弹奏。过惯了每天用白开水将一包包白茶绿茶红茶又泡成白开水的岁月,杯中只有涟漪没有波澜,舌尖短暂间存留少许清香、少许苦涩。骤然面对这些覆盖着厚厚时空尘埃和祖先们汗渍的物件,感觉的是太过于厚重,太过于纷繁,竟未敢轻易下笔,也不知从何下笔,多次造访也未著只言片语,唯感有些愧对馆主热情。
  历史的具体体现,就是沉淀于尘封的角落,经过时间淘洗冲刷酝酿而存下的那个文物,他们的命运或掩盖而发酵,或埋藏而腐朽,或继承而翻新,或挖掘而展示。他们无语沉睡,静默等待重生的缘。某年某日,一个离休干部,一个历史文化名村,一场执着的搜寻—搜寻历史、搜寻文物、搜寻文化。奔跑于张家李户,磨嘴皮,动之情、晓以理。或购买、或租赁、或借用。两年忙碌,五千余文物的命运改写,他们从各自的角落、各异的历史深处被请出,揭去面纱,掸去尘灰,呈于六个陈列馆中。数千件体现当地古时经济文化生活发展脉络的旧家什和传统制陶、榨油、碾米、捶粿体验馆,令游人在观看和现场参与的快乐体验中追寻历史。在把玩中我不得不感叹馆主的执着,他试图从现实走进历史,把历史展览于现在,把历史和现在引入未来。
  物质富裕,可用以兑换精神生活。山里闭塞,物质消费花样特别简单,经济殷实者更多地把时间金钱消费在精工细琢之间;生活仅过温饱的人家,也乐于攀比,亦步亦趋追随于后。人家娶了小姐,我也要娶个大户人家的丫环吧。从后来的继承者看,应该感谢这个攀比,它促使单调的乡村平添许多色彩,这在乡村那些明清古居的窗棂、屏风的木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扇门窗、一个柱础、一个梁托,都用上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留青、浅刻等多种工艺,花费大量时间、银子,极尽雕琢之能事,以达日常悦目和赏心。即使在穷乡僻壤,也不乏这种精工细作,祖先们用以展示富有,体现其风雅,并寄寓无限祈祷与祝福。其内容从寓吉祥如意的喜鹊梅花,到祈长寿多福的寿桃蝙蝠,再到祝家和兴旺的并蒂连、白头鸟,以及求安宁平和的鹌鹑、爆竹等等。有些题材甚为出乎意料之外,比如在一个窗棂镂空雕中我看到了老鼠。老鼠是我最讨厌的动物之一,每每邂逅都有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冲动。后经查询,据说乃玉鼠送财之寓意。可惜这些木雕很少用到贵重木材,这些精雕细刻的载体,大都只是杉木,木质松纹理粗,凸显不出其精细刀法,冲淡了不少其艺术价值。
  物质贫乏,也可以因之转而追求精神的满足,而使进精神产品的丰富。古人春种秋收冬藏,加之本山高水冷,一年一茬轮回,闲暇时间极多而消遣花样极少,有太多的岁月和富余的精力,可以用来细细消磨,精致打发,生活因此变得简单而致从容,因从容而致精致。沏一壸清茶在手,对风品味半天;举一杯浊酒,对月吟咏几时;架一鸟笼,从村头到街尾反复地遛跶;看远山飞鸟,轻拈胡须,呤一首无人问津的诗;或在红纱窗下,看女人轻梳云鬓、淡扫蛾眉。生活简朴轻松,在悠闲中慢慢感受时光的漫长,感受生命的短暂,感受生老病死的悲喜冷暖。现代人生活过于丰富,匆匆生命而精彩无限,物欲消魂夺魄,诱惑目不暇接,长寿百岁亦觉生命短暂,每一种精彩都只好生吞活咽,每一种体验都只能浅尝辄止。手棒快餐盒连吃边走仍担心迟到,如何能坐下文火精煮细熬?所以此时此刻,且在这难得半日偷闲间,徜徉历史,感染古人的雍容安祥。人的一生路程是否有如充电池,充电放电次数是有定数的。肉体心脏的频率、次数与时间长久是成正比的,节奏快了,时间就短了,乌龟一生的路程并不比兔子少吧,可是总有什么吸引我们匆匆忙忙赶路?
  佛家讲无欲不嗔,道家讲无为清静,汉儒宋理鼓吹存天理灭人欲。禁锢无所不在,教诲诤诤在耳,如此气候,欲望的暗流仍在奔腾,并不时泉涌井喷。禁闭太久,骤然开放门窗,更易表现出疯狂的趋光。小时候跟父亲植树,都选择在深冬,父亲说,根在土里蛰伏一几天,养精蓄锐,闻着春的气息即醒,立即就要吐牙、长叶,拨得特别的快。历史就是我们的根吧,参天大树,还是需要根的,即便是温室里的无土栽培。插花很美,却难以一路生长下去。当我们都在拼命向着阳光、贪婪吸吸着空气疯长的时候,是否偷闲关注一眼脚下的泥土,关注一眼那逐渐暴露在空气中的根?
  收藏历史,把他搬进现实,供人们赏玩,在凭吊中学步未来。我不知道这样概括农耕历史文化博物馆是否正确,却是我徜徉于此一时真实的想法。喜欢偷闲于此,文物的背后,一定还有什么魅力吸引了我。也许就是那隐在文物背后的根,它像一根脐带一样,连接着我和它,连接着现在和历史?
  搜寻历史并不能说明我们一定恋旧,抛却历史也不能说明醉心现实。喜新厌旧仍是人的本性,历史正是被我们抛却的现实。前不久,到一个偏远的村下乡,村四壁峭壁入云。村名樟源,村却无樟。村很干净,河从村边轻快流过,河里小鱼不时闪着肚白。二个三四岁的孩童在河边玩水,很可爱,土生土长的农村小孩子样子。用方言逗他们几句,竟然都听不懂。他们用国语问:你说什么呀?这么偏僻农村的小孩,竟然都只说国语了。当小学教师时,曾为学生作文中的满纸方言大伤脑筋,没想到,转眼间,他们的弟弟妹妹,已迫不及待地把方言扔了。如果小别似新婚,那么阔别就胜恋人初会了。我们喜欢历史,也许是因为历史已被我们丢弃了太久了,搜寻到一点历史,就如在灯火阑珊处寻到梦中情人一样吧。
  乡村的夜来得早,城市的夜生活还未上演,农耕馆便要打烊了,即便倾国倾城,天天面对也会审美疲劳。历史,它只能偶尔赏玩而不能留恋,只能创新而不能厮守,历史再美,也是要把它翻过去。我们总是被时光裹携着,匆忙赶向未知,偶尔会回望一眼,也许会惆怅一时、迟疑几步,然后又决然向前、向前……被我们抛弃于身后渐渐散去余温的现实,慢慢就风干成新的历史。 

2011年初冬 于屏山南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