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
四平戏表演
2015-06-17 17:05:57 佚名 来源:屏南戏研办  责任编辑: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四平戏的脚色行当据清初抄本《全+义》注明:黄巢(净扮)、媒婆(丑扮)、郑母(外扮)、李昌国(末扮)、韩朋(生扮)、李翠云(旦扮)。可见四平戏早期的脚色行当有生、旦、净、末、丑、贴、外七个。到了清中叶以后,脚色行当发展到九个。据老艺人相传,当时戏班最多有二十六人。其中演员九人,后台五人,戏箱六人,下手六人。从演出看,当时又有生、旦、净、末、丑、贴、外、夫、礼之分。增加夫、礼二脚。“夫”即老旦、“礼”即副生,这种体制一直保持至民国初年。
    戏班的薪金等级,正生、正旦、大花属一等;小生、小旦、二花属二等,老生、老旦、三花属三等。
    身段、基本功
    四平戏表演艺术比较古朴、粗犷,富有生活气息和民间色彩。生强调文雅,旦注重纤细,净要求粗犷,丑讲究滑稽。每个行当的表演也都有规范要求:小生“指桑骂槐如蛇爪,出手平胸,举手到眉毛”;小旦“出手平乳,向下到肚脐”;大花“手似虎爪,出手平耳,以三步为一节,大步踩大锣,小步踩小锣”,老生“手似龙爪,出手平肩,步大脚下轻”,老旦“手如环指,扣指如杯”;小丑“出手平乳,一伸即缩”等。
     四平戏的龙套,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会阵”,双方各有龙套四人,一方持刀,一方持枪,做双蝴蝶、过黄门火过弄、翻过门等调度。即双方上场对向交锋,刀枪相架,作蛇形曲线绕转。然后一方的两人站立舞台正中,背靠背,一人脸朝外,一人脸朝内,另两人分立两侧,另一方的四个龙套从对方的右边,绕对方的左边,形成“S”形,最后绕过中间的两个人。绕完后,另一方也以同样的调度动作重复一次。队伍分开两边引出各自的将帅开打。然后,双方又是兵对兵,将对将,刀枪交架,连成一字长阵,穿花绕圈,层层包围,速度越来越快。最后,持枪的龙套直立不动,不停地向上抖动枪把,持刀的龙套也向上举起刀把,不停跳跃,表示一场混战。
    白兔记·副末开场:演出时,先打三通锣鼓,继即副末开场。由末脚扮太白金星,上场后,念开场诗,后问:“今晚演的啥戏文?”后台乐队答日:“《刘知远白兔记》。”至今演出尚沿着旧例,其表演剧目也都保存较古老的演出形式。
     白兔记·打猎:丑扮两个小校,跟随刘承佑打猎追赶白兔,来到李三娘屋旁时,小丑随意插科打诨,一个说东,一个说西,故意打岔,利用“谐音”互相扯皮逗趣。当李三娘向他们哭诉时,丑甲说:“你妇人家讲了多少话,我无处存,就存在这帽子里。”说罢便取下头上的帽子,左手托帽,右手“抓话”,听一句,抓一把,然后把李三娘的话,都装进帽子里。接着丑乙过来与丑甲相撞,把帽子碰落地上。丑乙问他:“刚才妇人都说了哪些话?”丑甲说:“话都装在帽里,结果被碰落地上,全丢光了。”可见,丑脚表演自由,富有风趣。
     白兔记·逼写休书:演李三娘遭到哥嫂百般虐待,大哥李洪信逼迫刘知远写休书。刘知远迫于无奈只好如实写下一纸:“刘知远同乡共里人,多蒙岳父岳母恩,念将女儿来结姻,三叔为媒说合亲,无端大舅心狠毒,迫写休书退还亲。”李洪信(丑扮)接休书,见其中不顺眼的字眼,如“无端大舅心狠毒”中的“无端”与“毒”字,以及“迫写休书退还亲”的“迫”字,都当场用嘴咬掉,然后把“休书”贴在脸上,让眼睛、鼻子、嘴从纸洞里露出,并对观众说:“这些字我吃进去了。现在有字读字,没字读窟窿。”从而把这个可恶的人物,形象地刻画出来。这种表现手法,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白兔记·招亲:戏中有段“撒谎帐”表演,是吸收民间结婚的习俗。演刘知远与李三娘成亲时,李员外夫妻端坐堂中,新郎新娘披红戴花分坐左右,其嫂秋奴(贴扮)头插红花,肩披红绸,手拿一圆箩,内装五谷彩花,绕新娘新郎走圆场唱〔撒帐歌〕,边舞边唱。〔撒帐歌〕有东、西、南、北、中五段,唱一段,绕一圈。最后秋奴解下身上红绸,让新郎、新娘双双牵引进洞房。据老艺人说,这是直接采用生活的排场,当地人叫做“撒青”。
    沉香破洞·题诗:这场戏演出时仍保留早期戏曲“人当道具”的特点。表演时,刘锡见华岳三娘姿容丽,想在三娘神像的飘带上题诗,表示自己爱慕之情。正提笔欲题,发现没有墨。只见两边判官小鬼头上戴的帽子,喜出望外,用笔杆轻轻刮下判官乌纱帽上的乌烟,调水当墨。戏中的判官、小鬼,均由演员扮演。
    沉香破洞·救母:演出时沉香手提开天斧,边唱〔破洞歌〕,然后向右场门的布帐猛砍。这时布帐张开,一个小鬼牵着披枷戴铐的三娘过场,表示已打开一道洞门。接着沉香又唱〔破洞歌〕,以同样表演形式,表示连破金、银、铜、铁、纸五道洞门,终把三娘救出,母子相会。这种破洞的表演和调度,为其他剧种所没有。
      屏南县龙潭四平戏业余剧团
     龙潭村陈姓家族世代相传下来的四平戏班,据老艺人说,至1982年,这个戏班巳传了十五代。其前身能追溯到的班名,有清中叶至清末的老祥云、赛祥云和新祥云。老祥云曾到江西、浙江温州等地演出。民国后,戏班多在闽东的古田、霞浦、福安和闽北的建瓯、建阳等县流动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只在本地演出。“文化大革命”期间,剧团被迫停止活动。粉碎“四人帮”后,于1979年开始恢复演出。
    剧团现有演职员三十八人。团长陈官推,老艺人有陈官瓦、陈官企、陈官捧等。主要演员有张雪姬、陈秀雨、韦忠珠、陈官若、陈官崧等。十三岁女演员陈才珍,在《沉香破洞》中扮沉香。成员全是当地农民,平时在家务农,农闲季节挑起戏箱翻山越岭、走乡闯寨演出。流动范围除本县外,多在屏南与宁德、古田、建瓯三县交界的偏僻山村演出。每演一场戏,当地除供当天三餐伙食外,另给戏资五十元至八十元不等。常演的剧目有《刘知远白兔记》、《反五关》、《沉香破洞》等。老艺人陈官瓦、陈官企、陈官捧还口述、记录了辍演三十多年的传统剧目《珑拍岭》(即《崔君瑞江天暮雪》)。
     四平戏古抄本
    1982年在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四平戏老艺人陈官企家发现。共三十册。开本长短大小不一,形同帐簿。全部用毛边纸、黑墨水抄写。无封面,书脊处用纸捻作线装订。大部分本子首尾脱落,其中除《全十义》系全本外,其他二十九册均系演员的脚色“己本”(又称“单爿底”)内抄《赶白兔》(《刘知远白兔记》、《奇逢夺伞》(《拜月记》)、《白鹦哥》、《施三德》、《琥珀岭》(《崔君瑞江天暮雪》)、《王十朋》、《吕蒙正》、《中三元》、《马陵道》、《白罗衫》、《反五关》、《黄金印》、《招贤馆》、《天子图》、《梁灏》等七十多个剧目。只有两本注明抄写时间,一本是清同治四年(1865)的《李彦贵》,
本是清光绪十年(1884)的《龙虎会》、《天子图》、《商格》等合订本。巳由福建省博物馆裱褙装订,现藏福建省戏曲研究所资料室。
    四平戏神
    屏南县四平戏艺人供奉戏神“田公元帅”。现存一尊高二十三厘米硬木雕刻的文身神像,藏在老艺人陈官瓦家的厅堂正中长案桌上,为陈家祖传遗物,历时八代之久。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是田公元帅的生日,这天早晨要点香烧纸,放鞭炮,供面、酒、花生等食物。晚上供茶、酒、公鸡、猪头等。神位壁上贴红纸符咒,上端横写两行:”和“如在其上”;下面中间直书“杭州风火院田、窦、葛三大帅”,两边一副对联:“梨园快乐神仙府,天下风流第一家”,并在两旁注明“作戏祖师父”。四平戏老艺人世代相传,田公家住杭州铁板桥头,小时有一天入睡,嫂嫂在其额上画一只螃蟹,致灵魂飘游,归来时不识自己躯体,于是升天成神。田公从小好弹唱吹乐,喜红不喜白,凡是新建的戏台,都要由田公元帅踏棚开台。开台时,由演员扮田公元帅,身穿红龙袍,额上画螃蟹,左手拿拍板,右手拿罗帕,口念:“家住杭州城门外,铁板桥头李家庄。玉皇封我三太子,威风凛凛出天门。我的兄弟有三个,郑一郑二郑三郎。头戴飘飘孔雀尾,身穿五爪红龙袍。左手拍板招财宝,右手罗帕治邪魔。两脚踏起火车轮,游行天下救万民。哪个山头我也去,哪个山尾我也行。茅楼厂下我也去,水面飘飘我也行。五谷丰登大吉庆,合境男女保平安。”这段念白每两句后都唱“琏琏哩罗哩琏罗琏哩哩罗”。念完后说声:“众徒弟回转天朝,万年吉庆,四季平安,五谷丰登,良民安。
    四平戏谚语
   第一好,《苏奈》唐二嫂,《伯嘈》红带袄。在四平戏传统剧目中,最受观众欢迎的是《苏秦》中的“唐二别”和《蔡伯喈》中的“红带袄”两出戏。
    唱得切,“宝带别”。四平戏《刘文锡沉香破洞》一剧中的“宝带别”是一出唱功繁重的戏。唱死《苏秦》生,哭死《伯喈》旦。《苏秦》一剧中的生脚苏秦和《蔡伯喈》一剧中的旦脚赵五娘的唱功特重。会唱是《芦林》,不会唱是啼人。《芦林会》是四平戏一出以唱功见长的戏,对唱腔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唱得好,便感人泪下,如唱不好,则情同哭丧。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