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
戏痴陈玉光
2015-06-17 17:37:44 佚名 来源:屏南戏研办  责任编辑: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人生追求往往与志趣相投,陈玉光从小喜欢吹拉弹唱,结果与戏曲结缘相伴到老。他作为闽东民间老艺人,名字被选入新近出版的,《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福建卷)中。

    陈玉光原名潘华烨,1932年出生在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穷,他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在家。他有一位堂哥,原是平讲戏剧团的师傅,唱戏、拉琴吹唢呐样样都行。小华烨羡慕极了.一有空就往堂哥家里钻,缠着堂哥教他识谱拉琴吹唢呐。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华烨深得真传,唢呐一口气可吹半小时,各件乐器技巧娴熟,音质优美。15岁后小华烨当上了农村喜庆活动中的吹鼓手。

    离四坪村5公里远的龙潭村有一个专演四平戏的剧团。潘华烨常常在晚上摸黑到龙潭村陈家堂看剧团排戏,学习戏曲知识。
  1950年,19岁的潘华烨在媒婆撮合下娶了龙潭村一位陈姓姑娘为妻。因为爱戏,他便萌发了加入戏班的念头。四平戏是陈姓祖先在明嘉靖年间从江西学成带回来的,班规很严,戏艺传本族子弟而不传外姓,传媳妇而不传女儿。潘华烨为了加入戏班.遂决定以人赘的方式改名换姓为陈玉光。池的诚心感动了戏班师傅。从此,他当上了后台软乐器的吹弹手兼帮腔演员。

  陈玉光虚心好学,手脚勤快,又善于外交,深受师傅的信任。1959年,他被推为龙潭剧团团长。此后,他率团到闽东、闽北各县演出,很受欢迎。  正当陈玉光在戏曲舞台大展才华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龙潭四平戏也难逃厄运,陈玉光和一批老艺人被

批斗.剧团随即解散,所有的道具、服装、剧本都被烧毁殆尽,37年后的今天,老人谈起“文革”这段岁月,最心痛的是许多古剧本被烧毁失传了。

  1982年,四平戏被省戏剧研究所研究员刘湘如发现。刘湘如多次深入龙潭村调研:经考证认定龙潭四平戏是我国明代弋阳腔衍变成的地方剧种。龙潭四平戏成了古戏曲“活化石”。陈玉光喜出望外,招收演员,日夜排演。1984年元月,他应邀率团赴省城为“福建省四平戏学术研讨会”观摩演出。龙潭四平戏被录像上了屏幕,《福建日报》、《中国戏曲》、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纷纷作了报道。尔后,台湾巨桥传播公司《台湾戏剧源流》摄制组到龙潭村拍摄四平戏传统剧目选节。四平戏走出了龙潭村.成了祖国传统优秀文化。

    由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龙潭村的年轻人纷纷走出山门,奔向都市,使剧团演员严重流失,加之老艺人陆续作古,龙潭四平戏剧团再度濒临解散境地。
  “四平戏不能失在我的手上!”1999年,满头白发的陈玉光伏案疾书.向省、市、县有关部门寄出了一份份报告.请求扶持龙潭四平戏。
 2001年在省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支持下,屏南县委宣传部组织专职干部和文化艺术专职人员进驻龙潭村,开展抢救挖掘传承四平戏工作。屏南县还多方筹措资金,为四平戏剧团购置服装、音响和舞台灯光等方面的设备.还举办新演员培训班,重新排演了一批传统优秀剧目。从2002年春节开始,沉寂多年的龙潭四平戏重新后活跃于农村舞台。
  “在我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四平戏能列入国家保护剧种.世世代代传下去。”年逾古稀的陈玉光仍在奔走呼吁着。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