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宜洋斗笠:悠悠三百载 遮阳挡风雨
2015-06-11 11:44:09 陆和寿 来源:宁德网  责任编辑: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屏南县双溪镇宜洋村,住着近百户人家。这里的村民不但勤快而且手巧,几乎人人都会一手做斗笠的绝活。他们利用工余时间做斗笠增加家庭收入,全村年产斗笠10万多顶,成为远近闻名的斗笠村。

  斗笠是农家必备的用具,村民上山砍柴、下地干活都要戴上斗笠,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即使上街赶墟,也是头戴斗笠,招摇过市。尽管时代进步,生活质量提高,但斗笠与农民仍然是形影相随,不弃不离。

  在宜洋村子里,最多的东西就是斗笠,随意踏进那一家的门坎,便会看到堆放在厅堂边屋角傍的斗笠成品与半成品。宜洋人做斗笠历史悠久,据该村文书张传来介绍,大约在清康熙年间就开始做斗笠,至今已传13代。这里山肥竹多,尤其是毛竹纤维长且韧,富有弹性,是编制斗笠的好材料。三百多年来,宜洋人在耕种之余做斗笠、卖斗笠,从不间断,成为代代相传的一项副业。

  今年77岁的薛贻姜老大娘,3岁时因家贫被张家抱到宜洋当童养媳,在公婆的调教下,11岁就能操刀破竹取篾,她做斗笠不但快,而且质量好,每顶斗笠比别人多卖几角钱。薛大娘说,做斗笠是不计工,赚小钱,如果要算工钱,就没有人肯做了。确实,在宜洋村,虽说家家户户做斗笠,但没有一个是专业做斗笠的,他们利用茶余饭后的点滴时间,随手编制斗笠,遇到什么事,便马上丢下,全不占正经活的时间。薛大娘又说,一顶小斗笠,做起来活儿挺复杂,要有十几道工序,而且不能连贯做完。这其中有很多原料要提前备好备足,如夹层的箬叶,要在夏季上山采摘,凉晒收藏;做斗笠顶端的奶藤,要在秋天上山采割,煮熟破开备用。老大娘扳着手指头数着做斗笠每一道工序:从上山伐竹到破竹取篾,从捏蒂到套模,从铺叶拼装到绕沿锁边,从编笠顶到压实,细算起来不少15道手续。如果按时间计算,从早到晚一天最多做6顶斗笠,而现时1顶斗笠只卖3元钱,做斗笠赚的只是一点小工钱,实在微不足道。

  做斗笠虽然如此薄利,但宜洋人都很看重这老本行。他们说,日积月累一年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就以薛大娘为例,她与老伴七老八十,一年能做上千顶斗笠,可收3000多元钱,足够两老日常开销,他们从来不向儿孙要钱,家庭和谐,日子过得爽快。正因为山区农民那与生俱来的勤俭秉性,使这不起眼的斗笠手艺在宜洋山村代代相传。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