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
八闽一绝杖头木偶戏
2015-06-09 10:46:53 佚名 来源:新华网蕉城在线  责任编辑:admin  

       木偶戏俗称“柴头戏”、“木头戏”、“傀儡戏”,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等形式。屏南民间早在宋元时期就有木偶戏活动,其中杖头木偶戏艺术精湛,是我省杖头木偶艺术之硕果仅存。

  屏南杖头木偶戏的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宗教仪式剧,如《八仙》、《目连》、《陈靖姑》等;第二类是神化剧和来自屏南地方剧种平讲戏的剧目,如《西游记》、《白蛇传》、《醉花亭》等。杖头木偶戏的音乐和后场体制,基本按平讲戏和乱弹戏体制,音乐属于曲牌和板腔体的结合,操偶演员可根据观众要求唱平讲或乱弹以及山歌小调。后台体制一般为3至9人,传统乐器有:鼓、钹、锣、二胡、指呐、笛子、京胡、三弦等。

  木偶造型是由人工雕绘而成的戏剧角色,木偶头及身体外形必须“曲直不差”、“短长合度”,十分讲究躯体、四肢及至关节的尺寸比例规格。而且,木偶头部还镂空, 甚至连眼睛、眼皮、下颌都雕刻得活动自如,头部还打底色涂漆上油彩,使木偶的头部更富表情和立体感。因此,当艺人操作时,偶人便能手舞足蹈,活灵活现,达到“贯彼五行,超越百戏”的形象化艺术效果。

  屏南早期木偶较小,偶高在50厘米以下,舞台只有2平米见方。背部没有遮捂操纵者的帷幕,以及“出将”、“入相”的木偶正下场门,艺人立于幕后持偶表演,观众可作三面观。后期由于偶人与舞台的增大,操纵者位于台内。艺人持偶做戏剧台步表演,增加了难度。舞台亦采用声、光等新材料,加设幕位、景别、强调舞台布局的全方位效果,形成了镜框式结构的多功能木偶戏舞台,突出了戏曲艺术的综合性。

  木偶是死的,在艺人手中便“活”了,可谓“无生命以生命化,无情物以有情化”,木偶的艺术语言是动作,要重“形味”,“拟形入神”。屏南早期艺人在木偶表演上与人戏对比,它的“味”,在于人戏能演到的,它也能做到,而人戏做不到的,木偶却能做到。木偶还可表演吸烟吐气、喝茶喷水、脱衣穿裤、耍叉弄棒等各种高难动作,使人叹为观止。屏南有谚云“屏南三班戏:四平平讲柴头戏”,足见木偶戏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中国四平腔学术研讨会执委会宣传组 屏南县委报道组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