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
屏南杖头木偶戏出路在何方?
2015-06-09 10:37:10 佚名 来源:鸳鸯溪在线  责任编辑:admin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它是中国传统戏剧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屏南杖头木偶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曾经辉煌一时,名扬省城,为闽东文件发展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古老剧种陷入困境,濒临消失。

  历史悠久底蕴深

  有史可查,明永乐年间,杖头戏张氏先祖在浙江经商时学会杖头木偶戏,此后便在家乡发展开来。2002年5月间,省艺术研究所理论室主任叶明生来屏调研,在寿山乡发现一批明代时期的木偶头,从而物证了屏南木偶戏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早期木偶戏与宗教活动联系紧密,多用于民俗请神还愿等娱神活动,后来才渐渐地走上舞台。因语言与习俗的原因,屏南杖头木偶戏大都在本县及周边县和福州地区演出,由于活动的局限性,受其他剧种的影响较少,至今仍保留着较原始的艺术形态与自身特色。2004年,省文化厅“九五”国家课题组专家在屏南观摩杖头木偶戏后,称屏南是我省杖头木偶戏之硕果仅存县。

  清末民国初,是屏南木偶戏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县涌现出30多个木偶班,演出剧目达60多本。其中棠口村的周郑宝木偶戏班演技最精,创下在省城福州一天演三场,边演两个多月的佳绩。1947年8月,周郑宝的高徒张红孙率领木偶戏走出国门到新加坡演出,轰动一时。解放后,屏南木偶戏屡次参加南平地区与闽侯地区文艺汇演,均受到表彰奖励。

  水流花谢令人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经过“文革”浩劫之后,在农村文化极度饥荒后,屏南地方戏纷纷复出,曾有过短暂的兴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文件渐渐趋于多元,丰富多彩的现代的娱乐样式冲击了包括木偶戏在内的各种舞台剧。屏南木偶戏举步维艰,很快陷入了困境。

  2001年春,屏南县为了抢救濒临消失的剧种,抽调专业人员,成立了屏南县地方戏研究办公室。在省、市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包括木偶戏在内的古戏剧种抢救挖掘工作。通过调查发现,全县仅剩岭下乡谢坑村一个木偶戏班尚有演出,其余木偶戏班皆多息影舞台,木偶艺人所剩无几,且都年老垂暮。2002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安溪村与熙岭村的木偶戏班得到恢复,并排演了一批剧目,但由于市场萎缩,观众热情不高以及演艺人才匮乏等原因,刚刚恢复的木偶戏班不得不再次偃旗息鼓。

  屏南木偶戏水流花谢的頹势难以挽回,老艺人痛心疾首地说,数百年历史的木偶戏难道就这样在我们手上失传?

  改革创新寻出路

  屏南木偶戏的出路在何方呢?

  如果从艺术形态来说,屏南杖头木偶戏可以说是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偶尔留下的活化石,是不是可以把它当成文物保护下来呢?今年6月,杖头木偶被屏南县政府列为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曾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这显然是不可以的。许多老艺人认为,要让屏南木偶戏重新焕彩舞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革创新,让木偶戏尽快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如果纯粹将它当作文物来保护,那么离开观众的木偶戏还是戏吗?

  创新剧目,多出精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大木偶戏剧目的改革力度,这是振兴屏南木偶戏的必然要求。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木偶戏剧目创新时不我待,许多外地经验值得借鉴,如连城木偶戏嫁接“木偶书法”,闽南地区的“木偶变魔术”等,都是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的成功典范。

  有识之士还认为,屏南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木偶戏艺术的扶持力度,可以把保护传承古老剧种与发展旅游经济结合起来,也就是在旅游项目中添加木偶戏艺术表演,既增加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又促进了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