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部门传真 >  
部门传真
屏南:交通发展绘锦绣 通衢畅达谱华章
2025-05-09 11:06:47  来源:  责任编辑:  

今日屏南消息(甘叶斌)青山连绵起伏,大道纵横交错。踏入屏南县,一幅交通发展的宏伟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一条条公路、国省干线贯通城际、辐射延伸,打通经济发展“大动脉”;农村公路连城通乡、进村入户,织密农村地区发展的“毛细血管”;客货邮服务实现县乡村三级覆盖,促进“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畅通城乡“微循环”……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近年来,屏南县着力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山辟路、跨越水阻,努力补齐交通短板,创新农村物流发展机制,打造高效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织密交通网络 夯实发展“硬支撑”

春日天正晴,施工忙不停。连日来,在屏南县Y370降龙至白凌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施工,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路面铺设、边沟浇筑等关键作业。

该公路工程位于寿山乡境内,全长8.216公里,涉及降龙村、北山村、白凌村等四个行政村。自2024年7月动工以来,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挖除旧路面、拆除结构物、路基挖方、路基填方、挡墙、填隙碎石层等工序,目前共硬化路面约4公里。

据寿山乡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受路况制约,从寿山乡前往白凌村,驾车需要近30分钟。该路段完工后,通行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车程可缩短至20分钟以内。这一变化不仅将为沿线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更将有力促进区域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流通。

通达畅行的农村公路是乡村振兴的“主动脉”。近年来,屏南县交通运输局将农村公路建设视作破解群众出行难题、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通过科学谋划布局,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有效盘活建设资金,持续为农村公路建设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全县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53.129公里,2025年全县新开工项目里程46.3公里,完成投资17241万元。

与此同时,屏南县结合产业发展与文旅融合需求,因地制宜推进国省干线提升改造,在补齐产业发展交通短板的同时,带动乡村公路整体品质提升。2024年以来,屏南县共推进G235线屏南县岩后村至上洋头村段18.63公里的建设工作,以及Y343熙岭线(熙岭、龙潭、四坪),C127岭后线(G237-仙山牧场段)、Y306(G235-鸳鸯溪景区)三段道路白改黑工作。

“三分建,七分养”,公路的养护同样至关重要。屏南县交通运输局以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为着力点,积极创新养护模式,大力推行农村公路“大中修”项目工程包建设,扎实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去年以来,屏南县完成农村公路灾毁修复6处、投资187万元,县道路面修复1095平方米、投资32万元;农村公路绿化提升2.479公里、投资40万元。同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的第三方养护公司对县道进行日常养护,确保道路始终处于良好的通行状态。

如今,屏南县不断织密的公路网,正逐步打通乡村发展的“任督二脉”,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交通动能。

打通乡村脉络 绘就振兴新“途”景

这个春天,熙岭乡龙潭村游客络绎不绝,村里民宿一房难求,公共区域人潮涌动,为乡村带来无限活力。

曾几何时,龙潭村在岁月里默默无闻。可如今,它声名远扬,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在这蜕变过程中,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坐落在绿水青山中的龙潭村,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村内山清水秀,传统古宅错落,文化底蕴深厚。然而,早前一度因为交通不便,面临“空心化”的危机,大量村民外出,村庄发展陷入停滞。

要想富,先修路。龙潭村村两委深知交通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谋划,全力以赴争取各方支持,推动一系列公路工程项目稳步落地实施。2017年,龙潭至六千尺矿泉水厂升级改造公路工程正式交工验收;2018年,Y343横山岔经三峰至六千尺矿泉水厂公路工程正式交工验收。

相继完工通车的公路,显著提升了通行条件,出行更加便利。如今,龙潭村至熙岭乡的路程缩短至12分钟;距屏古高速连接线浙洋高速出入口仅25公里,车程仅需30分钟;至屏南县城只需40分钟车程,至宁德市、福州市仅需1.5小时车程。

便利的交通,不仅为当地群众出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更为龙潭村的旅游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立足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龙潭村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引来文创项目落地、“新村民”入驻、老村民返乡,催生生态旅游、文创旅游、生态农业、研学旅游等乡村游业态,呈现出“人来、村活、业兴、文盛”的新局面。如今的龙潭村,已然成为众多游客心中魂牵梦绕的“诗与远方”,生动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与美好前景。

从“寂寂无闻”到“远近闻名”,龙潭村无疑是交通建设助力乡村发展的生动典范。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近年来,为更好地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屏南县把建设“四好农村路”与美丽乡村、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发展相融合,持续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力度,全力加快建设步伐,不断织密农村地区发展的“毛细血管”,精心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途”景。

融合“客货邮” 畅通城乡“微循环”

清晨,在甘棠乡王林村的综合便民服务点,负责人胡龙祥一边熟练地将新到的包裹整理归类,一边招呼着前来取件寄件的村民。

“以往收发个快递,得特地跑到镇上,路途远不说,来回一趟,大半天时间就没了。”“现在可方便多了,家门口就能取快递,啥时候有空啥时候来,省心又省力。”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对这便民服务点满是认可与称赞。

胡龙祥笑着介绍:“现在的好处可不只是收发快递方便。咱村里的李子、笋干等农特产品,以前运到镇上费时又费力。如今,通过综合便民服务点,这些农特产都能及时运出去,还能卖个好价钱,乡亲们增收更有盼头了。”综合便民服务点的建成,切切实实给群众带来了便利与福利,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这一场景,正是屏南县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长期以来,消费品进村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村的“最初一公里”,一直是农村物流面临的最大阻碍。屏南县以推进“客货邮” 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创新农村物流运营模式,全力畅通城乡“微循环”。

在推动“客货邮”融合过程中,屏南县积极整合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等各类资源,以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为目标,通过争取补助资金,打造综合便民服务,创新“客车带货”模式等一些列举措,全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不断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

通过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屏南县“客货邮”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不断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屏南县已开通10条客货邮合作试点线路,投放10台客货邮融合车辆;建成1个县级、10个乡镇、81个村级客货邮融合点,实现县级、乡镇级、村级快递服务覆盖率100%;农村物流配送实现“县域6小时、乡镇12小时、通村36小时”。

“客货邮”融合不仅让货品下乡更便捷,极大方便了村民生活,同时也为屏南县的食用菌、芙蓉李等农特产品走出田间地头搭建了快捷通道,助农包裹寄递业务量从30万件增长至120万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2024年5月,屏南县通过首批省级“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验收。下一步,屏南县将进一步完善“客货邮”融合网络,持续推进城乡客运、邮政快递、农村物流等既有网络、运力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效率,推动“客货邮”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