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寒意渐浓,满枝的柿子如喜庆的灯笼,掩映在黄墙黛瓦间,与素雅的古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宁静且美丽的乡村画卷。连日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来到屏南县四坪村,赶赴一场“喜柿”之约,这里的柿子再次从树上“爆红”到了网上! 柿子是南北方皆有的寻常果实,为何“火”的是四坪,并且热度从2023年持续到2024年,不退反升? 其实这里面有迹可循。 创新“柿子”融合发展机制。 2023年仲秋时节,在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提议下,经过龙潭片区党委的协调,由熙岭乡政府出资,从村民手中流转核心区的柿子树,使其成为景观供游客欣赏、拍照、认养,同时延伸文创产品。从此,四坪村的柿子由传统的“一产”变为“多产”,既实现三产带一产,还与文创联合发起“我在屏南有喜柿”等活动,使得柿子的身价倍增。 实施乡村提升工程,助力乡村发展。 “村庄发展起来了,如何让村民在文创中分得‘一杯羹’,成为乡村两级干部着重考虑的问题。乡村两级投入30余万元整修雨廊、升级摊位,吸引村民回归农副产品、果蔬的经营和饮品、手工艺品的销售,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 凝智助力,深研细究促提升。 从“龙潭现象”到“四坪现象”,屏南传统村落能持续“出圈”的背后,除了探索中的大胆尝试,还有每一次出成绩后的经验总结。甲辰龙年春节前,四坪的柿子季已经结束,然而,这里的新老村民们没有选择猫冬,而是开始筹划新的目标。 针对柿子如何持续“红”、如何从“柿子红”到“屏南红”的问题,新老村民们及嘉宾们围绕乡村基础建设、治理、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文旅营销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四坪柿子之所以能红,关键在于将食用果实转化为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地方政府和新老村民都很重视与游客的情感沟通,以及新老村民的共同努力与创新,媒体与摄影家的广泛传播。这让我们明白柿子出圈,是四坪的美出圈,这出圈的推动者,是人,是人的思想,人的合力。从曾经大家认为的这里“净是土”转变为这里“是净土”,四坪村折射出屏南古村落复兴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空间、每一次讨论……四坪村通过多方努力探索共创共赢的各种可能。 如今,四坪的常住人口由2016年的10多人增至200多人,吸引了45位“新村民”,发展了36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023年接待游客约75万人次,旅游创收超1500万元,村集体经济从原来的零收入到53.1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92万元,“人来、村活、业兴、文盛”的崭新格局逐渐打开。 柿树如画,老屋焕发新颜,乡村重现光彩。如今,来过四坪的人,无不为其美景所折服,定格下美好瞬间,通过网络将这里的柿子“红”遍大江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