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部门传真 >  
部门传真
深化改革|文创赋能,奏响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2024-11-27 16:22:44  来源:  责任编辑:  

今日屏南消息   龙潭村,旧称龙潭里,是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位于屏南县熙岭乡南部,距乡所在地10公里,距屏南县城36公里。

村内文物古迹较多,至今保存一批明清时期建筑,如回村桥、溪头厝、洋中厝、八扇厝、陈氏祠堂、陈官缪老宅、下厝仔和粬埕等,以及其它连片传统建筑。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台戏、一坛酒” 独具特色。

2017年以来,熙岭乡引进了林正碌老师团队在龙潭村开启了文创助推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引入了以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发展理念。

一是创新发展理念,化乡村资源“劣势”为“优势”

统一思想聚共识。乡党委政府通过反复调研、论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支持林正碌创办“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美育教学,探索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传统村落的复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实施与发展逐步形成共识:要让村落延续文脉、留人兴业,必须坚持以保护为前提,打造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生活方式和创业方式。保用结合促发展。成立熙岭乡传统村落文创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摒弃“原始的生产生活形态是凋敝古村落实现振兴的一大包袱”观念,通过文创加以活化利用,做到既“塑形”又“铸魂”,引领传统村落走出一条“产业发展有特色项目、村民致富有内生动力”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踏上规范轨道。

二是优化创业环境,偏远农村由“流人”变“留人”

创新人才政策引进“高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成功引进林正碌等20多名文创人才驻村开展文创项目,还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农业、文创、电商等12个领域特聘指导员20名,文创人才33名,推动人才源源不断流入乡村,注入发展活力。改善创业环境引回“亲人”。为把外流的村民吸引回来,通过修缮古民居古建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级医疗服务、复办村级小学等方式,保障古村落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建设等方式,改善村落基础环境和生活创业环境,并对返乡创业人员给予场地租金补贴等优惠政策,此举收到显著效果,两年就回流村民300多人。构建新型社区引来“新人”。熙岭乡通过给“新村民”发放居住证,让其参与村民代表选举,增设“新村民”专职副主任职务、“新村民”当选片区党委委员等方式,鼓励引导“新村民”发挥文化、理念等优势,着力打造新型乡村社区。

三是创新保护机制,闲置资源由“沉睡”转“苏醒”

创新古村修缮模式。在传统村落修缮提升中摸索出了“工料法”修缮提升模式,可节省工期和资金,以较低成本实现技艺传承、老屋保护、舒适宜居、创业增收的“四赢”局面。创新老屋流转模式。全面推行“老屋认租15年”模式,即由村委会建立中介平台,由村委会出面,与老屋的产权共有人协商,将老屋使用权流转至村委会,再按一定的标准租赁给“新村民”使用15-20年,让“新村民”安心。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按照“组织融合、抱团发展”的思路,成立龙潭片区党委,片区党委主要试行产业抱团发展、公共资源整合、发展党员三项职能,通过统筹整合片区规划、教育、卫生、快递等资源,有效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四是培育美的业态,乡村产业由“薄弱”变“兴旺”

传统村落的产业振兴要走“与美结合”之路,美的创意增智增收。大力实施文创“种子”工程,将文创公益教学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计划,引导一批困难户、残疾人通过“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教学活动,学习油画创作、运用自媒体卖画,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受益者。美的文化兴文兴旅。在龙潭村相继建设公益艺术教育中心、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空间,传承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延续各村特有的黄酒节、戏曲文化节、农耕文化节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动,以“美的文化”为本底,衍生出写作营、旅居养生、研学旅行等旅游新业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