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学习进行时
学习进行时
这个节日,跟着习近平抒怀明志、警示未来
2017-12-07 17:03:5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许静娴  

最近,一部关于日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幸存的“慰安妇”长篇纪录电影《二十二》上映了,电影从2014年开始记录了当时仅存的22位被称之为“慰安妇”的受害者的现状。随着时间流逝,她们在一个接着一个离开,到影片公映时,只剩下8人。人会消失不见,但曾经受尽耻辱的历史却永恒存在着,记住历史不是为了带着恨,而是有些东西不容忘记,有些罪责更不容否认!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为宽广的胸怀,但我们的眼睛里也决容不下沙子。”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习近平所说的就是我们在抒怀明志时应坚守的态度。在我们享受胜利成果时也需牢记这铁铮铮的历史事实,传承抗战精神进而迈向复兴大业。

历史不容遗忘,胜利意义非凡

经历抗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对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追求。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不容置疑,几千万人为独立、自由、和平付出的牺牲不容否定。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传承抗战精神,迈向民族复兴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记历史向未来,拥护和平发展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大家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是这段带给中华儿女沉重灾难的历史,才使我们明白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软硬实力兼具才不会被挨打、欺辱。这场胜利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也开启了和平与发展的凯歌。如今我们享受着明媚的阳光、安逸的生活,但请记住这一切来之不易,我们定要铭记历史,痛定思痛,维护和平,走向未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