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台忠烈薛文潮》连载 第五辑戎马倥偬 第四节 转战面岭(中)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二月,林爽文事件爆发之初,水师提督黄仕简、陆路提督任承恩分别从金门、铜山、长福、兴化、海坛、烽火、闽安、汀州、延平、建宁等地调兵遣将,两位提督各领兵二千人,分兵两路,一路从由厦门出口渡鹿耳门,另一路从由蚶江出口渡鹿仔港。其他分别由,海坛镇总兵郝壮猷领兵一千八百人,闽安水师协副将徐鼎士领兵一千七百人,先后由闽安出口直渡八里坌,汇合鹿耳门;汀州镇总兵普吉保领兵一千六百人,福宁游击延山领兵一千人,以随时准备接应。时,“将士云集,舳舻千里”,大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且黄仕简在台湾威望极高,似乎胜券在握。清《平台纪事本末》记载如下: 四十七年以来,台湾有事,仕简无不躬自请行;事旋定,以是名望日起。林爽文大东门之败,贼中皆曰:“得毋黄公来耶?”贼退,城中亦噪曰:“黄公至矣!”贼皆敛迹。至是闻黄仕简果至。丙子(初七日),林爽文挈其党北走,其附和者失势,皆散。庄大田退屯大冈山。 清《平台纪事本末》 出乎意料的是,如此好的开端,却在时间流逝两个月后,依然毫无建树,以致台湾人民大失所望,有民间歌谣戏唱道:“黄公大臣,提督军门,一策莫展,寸步不行。”乾隆皇帝这才意识到战事之危害性,以及超乎想象的蔓延速度,始醒悟。“上知二人不足恃,屡诏询状,二人皆饰辞奏,上切责之。”乾隆皇帝不愧为“康乾盛世”的缔造者,随即对人事进行调整。清《平台纪事本末》记载如下: 诏江南提督蓝元枚驰驿赴泉州署陆路提督事,令任承恩以兵事交普吉保内渡赴京。又诏湖广总督李侍尧调任闽浙,常青以湖广总督渡海督师,授革职山东按察使杨廷桦为台湾府知府,随常青之任。 面岭(今台江龙岭)武圣庙 夏日炎炎,官道崎岖。薛文潮从宁德西门出,踏上白鹤岭,一路攀登至白鹤岭塘界首烽火台,过界即为罗源营半天礶塘了,两塘会哨一次间隔四日。想起自己即将离开宁德奔赴福州,薛文潮心生感慨,却无心留恋,一路风尘仆仆入罗源、过连江,直抵福州府南台面岭汛。 一到面岭汛,薛文潮便迫不及待地召见闽县兵丁陈一凯等,携张大成踏上龙岭察看地形。陈一凯字雪华,从小成长在闽县,颇通堪舆术,对来水出水、码头渡口、道路山岔、山寨鱼霸等皆了如指掌如数珍珠。一路亭台楼阁,古碑石刻,大庙武庙,又有登高石、钓龙台、三眼井、册封台、风云雷雨山川坛等穿插其间,远处远山逶迤,大江奔腾,城南胜境果然名不虚传。但是,前方战事急,身处后方要汛的千总薛文潮深知扛在肩上的重担,无心赏景。从空中鸟瞰,鹫峰与戴云两大山脉一路蜿蜒起伏逶迤而来,犹如两条即将出海之龙,回首凝望,而龙首正是巍峨翘首的鼓山与旗山。山之南,即为“面岭汛”。登顶环视,外围西旗东鼓,两山雄踞,五虎山与莲花峰南北对峙;中间越王山(屏山)、九仙山(于山)、乌石山(乌山)三山鼎立,一水环流,大江横亘成天堑;惠泽山守卫前沿,为过江入城的第一道门户。遥想宋朝年间,福州南部还是一望无际的泱泱水乡泽国,吉祥山、紫气山、惠泽山(大庙山)、南禅山等小山包如舟出水。之后,雄壮的闽江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沙不断积淀,形成一块富饶的冲积洲,并发展成为福建省重要的货物运载转换中心和商业中心。为此,历史上这一带是海盗经常出没的地带,是倭寇长期窥视的地带,是流窜匪徒隐蔽的藏身之处,亦是兵家必争的一个军事高地。至今,大江虽成天堑,远山虽为屏障,却也是匪徒进犯的通道,在缺少兵力的情形下,只能通过加强巡防,加固炮台,提前预警,增加会哨等方法,以确保这一方海域的安宁。“历史前行的轨躅让人不忍回看!”薛文潮心生感慨之时,心里也有了底。 薛文潮登上龙岭顶之时,有乌云绕顶,久集不散,同窗张大成以为兆之不祥。言,宜先祭拜土地城隍武庙,以佑助平安成就大业,薛文潮乃折下樟树三枝,为土地神插青,又到城隍庙上得一炷香,并择日备上三茶五酒三牲三实等供品到武圣庙祭拜,以祈求战神保佑前方大捷,后方固若金汤。大成又言,乌石山顶有薛老峰,字极苍劲,呈突起貌,祀之延寿,乃咸通中,侯官县令薛逢所题。《闽中实录》载有周朴诗:“薛老峰头三个字,须知此与石齐生,直教截断苍苔色,浮世人侪眼始明。”亦宜往祭拜,薛文潮点头称是,然,因忙于公务,未及前往,日后多以此为憾。龙岭顶武圣庙,始建于明,时已破败,五岳朝天式门墙,青瓦飞檐,石砌墙裙,精美石雕,方形石门,青石门额,原为五帝庙,祭祀掌管瘟疫的张、钟、刘、史、赵等五位帝君,后被列入“淫祠”,又战事频频,遂改祀武圣关公。大门上方阴刻“武圣庙”三个大字,粗犷雄浑,左右各有篆书“居由”“仁义”石匾一通,“仁”“义”具备,则“大人之事备矣!”大殿宽敞,石檐挺立,关公端坐其中,左右关平与周仓护卫,“志在春秋五百岁圣人复起,目空吴魏数千年生气犹存”。殿内石柱上的这幅阴刻楹联道尽人间沧桑,也给予后来人无限希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是自古以来的用兵之道,台湾战事第一阶段,兵强马壮,辎重甚富,军需补给堪称完美,竟然失利在一向受到乾隆皇帝重用的两位名门将帅身上,以致他大失所望,大发雷霆,“将伊二人革职治罪”。乾隆皇帝在懊恼之余,有遣闷诗《致远斋题句》如下: 致远题名久,驻园理事处; 非关览景旷,惟慎敕几务。 适接闽中章,剿匪悉真故; 按兵而不举,庸懦二人误。 先事遣重臣,甫到摅谋虑; 整颓作士气,旗鼓新军律。 易将更调兵,埋根弗回顾。 独是海外遥,风信难定遽。 亦惟尽我心,筹画勤寐寤。 闻捷尚需时,旁徨盼朝暮! 然而,究其原因,这与水师提督黄仕简身患重症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现状不无关系。既怕冷避热又畏寒惧风,黄仕简只能深居帷帐按兵不动,此非懦弱胆怯,而实为‘病不果行’也!事实上,黄仕简之病早患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正月,曾上奏摺:“因失趺,请解任调理。”但乾隆皇帝认为仕简乃难得良将,不但舍不得“开缺”,反而“着赏给人薓二斤、高丽清心丸二十丸、御用大荷包一对、小荷包二对,用示恩眷”。令他“加意调养,不必开缺,以冀就痊”,“并着雅德将该提督近来病势如何?曾否全愈?迅速覆奏,以慰悬注”。 来源:屏南县委宣传部 莫 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