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化创意 >  
文化创意
屏南双溪镇:守绿换金 向绿而兴
2024-07-30 09:20:00  来源:  责任编辑:  





屏南·双溪

守绿换金 向绿而兴






双溪,位于屏南县东北部,距屏南城关18公里,距白水洋高速口2公里,地处鹫峰山脉中段,是国家5A级景区白水洋·鸳鸯溪所在地。双溪镇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古镇风貌被概括为“一塔一湖一月老,两寺两庙两廊桥,三祠五厝廿七巷,风景最亮在民俗”,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


近年来,双溪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气候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描绘出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画卷。


乾源蔬菜种植基地



01

守好生态红线 筑牢发展根基


清晨,顺着双溪镇南门溪沿岸前行,便可来到河长制主题公园,一路绿树成荫、花草满地,处处是景。


主题公园由沿河岸主干道亲水步道、跨河廊桥、绿地花园组成。在这里,人们可以环绕亲水步道散步享受沿河风光;可以深入公园的中心地带与园林流水相亲近;可以在廊桥休息,享受慢生活时光……主题公园展现出双溪幸福河的灵动之美、古韵之美、和谐之美。


治水三分治还需七分管。双溪镇以河道巡查常态化为突破口,强化落实“河长制”,协调整合各方力量,不断完善河长履职、监督检查、考核问责、正向激励等工作机制,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参与管水护水,加快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河湖治理保护机制,打出治水“组合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双溪镇围绕“山更好、水更清、林更优、田更洁、天更蓝、村更美”的目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着力抓好体系建设和机制建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不断强化保护力度,守护“蓝天”


双溪镇建立健全生态气候常态化保护机制,在网格化巡查的基础上,又组建15支党员队伍加强日常巡查,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深入开展“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宣传活动,通过分发宣传单、悬挂横幅、粘贴宣传海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生态气候保护深入人心;扎实抓好燃煤锅炉、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等专项整治,坚决守好环境底线。


落实河湖长制,守护“绿水”


2023年以来,双溪镇严格按照省、市、县全面推行河长制相关要求,结合镇域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逐级压实责任,促进河湖管护水平不断提升。全镇落实镇级河长3名,村级河长16名,制定《双溪镇河湖长制工作方案》,实现镇村河长全覆盖。今年以来,累计打捞河漂垃圾20余吨,对巡查发现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采取销号管理,已全部整改完毕。


落细林长制,守护“青山”


双溪镇紧紧围绕林业生产及涉林工作,制定《双溪镇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组织体系》,深化落实林长责任制,将林长制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程,切实增强落实林长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今年以来,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2次、森林防灭火隐患排查6次;全年造林指标275亩,上半年完成造林任务200亩,占全年指标的72.73%。



02

聚焦民生福祉 建设和美乡村


前溪大河新村


走进双溪镇前溪村大河新村,一栋栋小楼造型雅观、一条条街巷干净整洁,精致的村落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


很难想象7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即将面临荒废的小村,全村就剩八九栋摇摇欲坠的老屋和几名故土难离的老人。


转机发生在2017年。这一年,双溪镇对大河自然村原有危房进行拆除后,在原址重新规划大河新村,并将际洞、潘丘宅、上大河等3个偏远且交通不便的自然村也集中搬迁到此。同年9月,前溪村大河新村工程开工建设。


2019年,新村一期顺利完工,84栋新房出现在原来的小村旧址。年逾古稀的张永能老人欢欢喜喜住进了新房。“政府帮我们粉刷了房屋外立面,配套了儿童活动区、篮球场,原本杂草丛生的河道也建起了栈道,这么舒适的环境,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张永能老人说。


旧貌换新颜,带来的不仅是村民居住环境的提升,也为村庄带来关注和人流。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变样的新村,成为周边群众游玩的“新宠”。


时下,徜徉双溪乡间,你会发现美丽乡村比比皆是,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的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诗与远方” 成了乡村的“新功能”。双溪镇按照县委提出的“三集中、六清楚”要求,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同时,双溪镇注重传统村落保护,按照“一区两带”推进思路,始终坚持保护利用与发展并重,重点围绕加强传统风貌保护、传统建筑修缮、历史遗存保护、村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方面,让古村落焕发“时代生机”。


前洋村


村中有美景,处处皆画卷。漫步在依山傍水的前洋村,只见远处青山如黛,溪水蜿蜒,山光水色遥相辉映;近处古厝遍布,土墙灰瓦,一砖一瓦古韵浓厚。


2019年,前洋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2021年,该村用现代审美元素融入传统民居的改造方式,修复保护近40座自宋代至民国的传统建筑。张氏宗祠、古陶瓷博物馆、金石篆刻馆、竹编博物馆、百草园展示馆……多彩的传统建筑成了人文资源的展示之地及游客们放松休憩的宁静之所。


下一步,双溪镇将持续推进前洋、北村、章岭、岩后、宜洋、郑山、后峭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提升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推动“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


03

发挥生态优势 做优文旅产业


7月20日,“白水洋万人泼水狂欢季”在白水洋景区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聚集在浅水广场,欢度泼水狂欢盛宴,尽享亲水乐趣。据悉,此次“白水洋万人泼水狂欢季”为期一个月,活动启动首日游客量达12700人。


进入盛夏,随着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开启避暑纳凉模式,双溪镇也迎来了旅游旺季,一拨又一拨游客纷至沓来,行古街老巷、品明清风韵、游传统村落、尝特色美食……


双溪安泰艺术城


双溪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860米,森林覆盖率达81.35%,全年平均气温 18.5℃,大气相对含氧量达到 90%以上,是纯天然的负氧离子“氧吧”,被评为国家生态乡镇和福建省气候福地。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双溪开启了发展文旅产业的新篇章。该镇坚持以“福泉古镇·康养双溪”为主线,以“气候+”为抓手,将生态旅游、休闲养生、民俗文化等产业融为一体,不断打通气候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通道,努力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区。


围绕自然景观,打造生态旅游“胜地”


借助白水洋·鸳鸯溪5A级景区和双溪古镇3A级景区的区位优势,推进前洋、北村、章岭、岩后、宜洋、郑山和后峭等旅游资源开发,加大线路内围堡式古建筑、红色革命老区展示馆、红军洞及出兵台、太堡楼、银杏王树、棋盘山等景点宣传,串联成线形成“大鸳鸯溪景区”的旅游带。


北村全景


围绕资源禀赋,打造温泉康养“福地”


结合氟泉和氡泉地热资源,盘活双溪镇南部新区、二馆,打造温泉体验中心,并将温泉项目和张宅片区等特色古建筑群有机融合,规划建设温泉酒店,开发集中连片的温泉度假村,打造双溪镇综合性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温泉康养基地,推动游客从旅游向旅居转变。


“二馆合一”——非物质文化展示馆、传统技艺展示馆



围绕特色亮点,打造民俗文化“美地”


打造了薛府艺术中心、陆氏宗祠、周宅、文庙、进士第、城隍庙为主的古遗迹精品旅游线路,并以铁枝表演、元宵灯会、古亭音乐、舞香龙、踩高跷等民间文化活动为依托,形成特色地域文化旅游路线。


围绕村落特色,打造乡村影视“洼地”


借助屏南乡村影视基地落地双溪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文旅+影视+研学”发展模式,深入挖掘前洋传统村落、北村围堡、新四军六团团部旧址等资源,吸引电影、电视剧、短片等剧组来双溪拍摄,持续推动双溪“天然影棚”升级,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影视文化产业集群。


今月曾经照古人,古城繁华今胜昔。未来,双溪镇将坚持走文旅立镇之路,拿出“打造全国一流的乡村文旅康养基地”的姿态,突出中心片区,凝心聚力保障重点项目,全力以赴推进文旅古镇、康养双溪建设,从而让双溪成为屏南文创旅游的靓丽名片,实现千年古镇振兴与发展。




来源:闽东日报

编辑:陈玉霞

审核:苏小芳、郑陈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