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台忠烈薛文潮》连载 第五辑 戎马倥偬 第二节 荣归积善(上)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屏南县双溪城武庙历经半个世纪未修复,破败不堪,摇摇欲坠。武庙供奉武圣关公、武烈候周仓和关圣太子关平。关公集忠、义、仁、智、信、礼、勇等人文精神于一身,是双溪古城百姓的保护神,更是习武之人尊崇的祖师爷。江苏溧阳监生知县史恒贷举荐武举人薛文潮担任董事,率领乡绅士民捐金重建,“凡正殿三楹,前为二门三楹,外为大门,环列廊庑……”落成之日,举城欢庆。薛文潮趁热打铁又重建了文庙、重修了文昌阁、双溪书院等一系列公共建筑。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春,薛文潮奉檄从京师动身赴福建省福宁府宁德汛任千总。汛,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曰:“洒也,疾飞也。水散如飞。”乾隆年间的兵制中,“汛”是绿营兵的一种营制,属清代的经制兵,主要承担差役、守卫、屯戍、边防、海防、河工、漕运、守陵等任务,兵力数倍于八旗军。具体营制分为标、协、营、汛等四级。薛文潮途经古都洛阳城时,正值牡丹花盛开,各地赏花人蜂拥而来,人山人海。花开花落二十日,举城狂欢无闲时。这一赏花盛事始于千年前的大唐盛世,牡丹花季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更成为京师二都长安、洛阳的狂欢节。洛阳牡丹名扬天下,非亲身体验无法感受其中之欢、之狂,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富丽为世人所追捧。薛文潮出生时庭院呈现“牡丹花开”异象,然而,他却偏爱它丽而不脆贵而不娇富而不媚的纯洁秉性,爱它身上天生劲骨刚心的高风亮节。起程时,薛文潮精心挑选了四株牡丹带回屏南。 ![]() 道光版《屏南县志》记载薛文潮重修武庙 次日,薛文潮携带妻子陆芝姑前往北岩寺与灵岩寺还香了愿,在两座寺院各种下一株牡丹,成为空寂寺院的一道亮丽风景,另两株分别种在落堂厝与后花园,洛阳牡丹从此落户屏南。 落堂厝之后改建成薛氏宗祠,由薛文潮种下的牡丹恰好位于下廊天井的花坛上,如此巧合不能不让人称奇。北岩寺与灵岩寺的牡丹花冠大花期长,华美富贵,名声大震,引来远近无数游客慕名前来观赏与分种,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双溪古镇文化与寺院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长盛不衰。嘉庆十年(1805年),生员首事陆丰苞等重修灵岩寺。天香牡丹、九曲清泉、千重古树、曲径通幽、岭畔云月……一度沧桑破败的古寺重焕新颜,生员薛凤翱身临其境,面对伯父薛文潮手植的牡丹花顿生忘却人间俗虑之感,赋诗《游灵岩寺看牡丹》二首: 其一 灵岩宝寺紫山东,为看天香谒远公。 到寺悠然忘俗虑,闻钟更觉净幽衷。 清泉九曲依山转,古树千重绕径通。 傍晚归来回首处,白云岭畔月初笼。 其二 最幽深处最新妍,第一花开第一泉。 不向洛阳争富贵,偏从萧寺辟尘缘。 谁云兰若皆空色,索笑经坛似悟禅。 遥想维摩谈妙法,天花散落满檐前。 ![]() 北岩寺 道光年间,性情豁达乐观,一生嗜好茶酒,擅长诗歌词赋的江西宜黄优贡知县符兆纶,人称雪樵先生,常与少香陈偕灿构诗和鸣,有诗《题灵岩牡丹》曰: 一花一美人,一花一楼台。 一一将花数,一花酒一杯。 禅宫清绝地,富贵如冷灰。 特设妙香供,信善相追陪。 诸天色欢喜,蜂蝶无嫌猜。 愿借钵池水,终焉濯根荄。 更用慧眼观,芥子形须弥。 一花一世界,一花一楼台。 ![]() 道光版《屏南县志》记载灵岩寺牡丹诗二首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福宁府桐城诗人张开糦携友人慕名前来看花,想不到花期已过,无奈惆怅而归。次年,他算好花期再次前来,流传有诗句曰: 此去看花应有约, 再来调水欲分符。 牡丹高贵华美,邑人小心呵护,倍加惜之怜之。花开季节,许多文人墨客几乎日日前往灵岩寺和北岩寺赏花,有“一日不赏花,三餐皆无味”之说,若夜晚忽降暴风骤雨,枝折花落,则痛心疾首惆怅不已。清末生员宋肇基有诗《北岩寺哭牡丹》如下: 惜花起早到花丛,觅尽丛间片片红。 蚨蝶梦惊三月雨,子规啼彻五更风。 当年只道春如海,今日方知色是空。 惆怅东皇不相顾,徒留香骨梵王宫。 ![]() 盛开的牡丹 雍容富贵的牡丹从繁荣富庶的古都洛阳一下子跌落到清冷贫瘠的古镇双溪,薛文潮夫妇俩倍加怜惜,浇以家酿红曲酒,以温暖其身,健其筋骨。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调养,花色更艳,香气更浓,引来各方名士争相前来赏花。以酒浇花,迅速传开,先是寺僧效仿,紧接着邑人争相效仿,成为屏南牡丹的一大特色。清光绪版《屏南县志》记载如下: 牡丹,有深红、浅红两种,大如盆盎,除夕浇以酒,明岁开花,色倍红,而香弥冽。 坊间流传,屏南牡丹“大如盆盎”是采用红曲酒浇出来的,十分稀奇,以为可与洛阳牡丹相媲美。奇则可赏可观,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说,引来无数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赏花客。清福州贡生陈恭甫在《万青堂文集·序》中记载: 牡丹由洛阳曹州,以屏南为最。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是屏南一代又一代人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赏花客多了,许多陋习也在花间滋生起来,有攀枝伸鼻嗅闻的,有伸手又摸又捏的,也有干脆一折了之的。新任知县符兆纶恰是一位牡丹痴,怜惜“摘艳薰香”,为此专门下了一道《禁折灵岩寺牡丹谕》,云: 窃以佛门广大,会本无遮;禅界分明,春仍有主。虽昙花偶现,曾空色相之缘;岂天花乱飞,尚坠尘沙之劫。本县下车以来,闻寺有牡丹一株,花开百朵。香参薝卜,胜铺遍地之黄金;色染芭蕉,艳写一天之绿纸。催非羯鼓,何须唤我作天公;竖有蟠龙,窃本于民为救主。乃每岁花开之时,看花者任意窃取。不为刘桢之平视,竟效曼倩之私偷。本县栽花未能,护花有愿。衙官此日,尚怜摘艳薰香;如来后身,雅欲培因植果。即在风姨跋扈,尚挂弹章;岂其花贼披猖,罔惩法纪。除饬使密巡外,合先禁止。为金刚怒目,饶舌何妨,望顽石洗心点头。 来源:屏南县委宣传部 莫 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