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戍台忠烈薛文潮》连载(25)第五辑 戎马倥偬
2024-07-10 09:45:00  来源:  责任编辑:  

《戍台忠烈薛文潮》连载

第五辑 戎马倥偬

京城初试吏,天子脚下留政声。两年后,薛文潮调往家乡福建,先后任宁德汛、面岭汛千总。修筑炮台塘汛,加强巡逻会哨,剿灭海陆匪徒,勤于操练,严疆守界,爱兵亲民,此外,还倡修文武两庙、义学、灵瑞塔等,润色鸿业,深受将军福康安赏识,又以擅长山地战,随征台湾,因功受赏银牌,擢升中营守备,不幸中弹捐躯,御赐“忠烈”牌匾,敕赐祭葬,入祀台湾昭忠祠。


第一节 驻京省塘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历史的天空繁星闪烁,江南一带五谷丰登,歌舞升平,一派“盛世”景象,完全寻找不出三年前那一场夺走四万多人性命的前所未有的“台湾海啸”肆虐的影子。正月二十一日,乾隆皇帝从京师出发,追寻爷爷康熙大帝六下江南的壮举,开始他人生中的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南巡。润三月,南巡结束,乾隆皇帝返回京师。不久,薛文潮选补驻京提塘官,奉檄沿着皇帝的足迹进京赴任,从此步入仕途。


驻京省塘


驻京提塘官,简称“提塘”,古称邸吏、邸官,明代称提塘,视军事需要而设置,是京师向各省传递军事情报的武职官员,专门从事军事公文或情报的派送传递,由各省总督或巡抚从武进士及候补、候选守备咨部充补人员选中挑选,派遣入驻京师,每省仅选派一人,一共十六人,三年一代一更换一轮回。分别是,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江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甘新疆、四川、广东、广西、云贵、漕河等省各选派一人。清代开始,驻京提塘官职责范围扩大,从中可窥见薛文潮在京师期间的具体事务:

“驻京提塘官,职掌传递本省来往公文,即各省咨送各部院公文及各部院咨行各省公文,均由提塘官交发。各省官员之敕、印,亦由提塘具领送达。即凡驻防将军、都统、专城副都统、提督、总兵、盐政,由外任升转,未从京师赴任者,其应给之敕书,经内阁撰出,于六科之有关科登号,由兵部转该省提塘官具领送达。该提塘官须具领状,钤盖戳记,送科备查。又同知、通判、州、县印信,亦由各该省提塘官递交。提塘官并应办理邸抄事宜,各省驻京提塘官原有正、副提塘之职名。乾隆五年(1740年),通行各省督抚,嗣后副提塘缺出,毋庸拣补,副提塘官职名自此遂被废止。”


京报


可见,驻京提塘官,类似于时下的省派驻京办主任,薛文潮能以一位新科武举人任此要职,可谓百里挑一,无疑有过人之处。为此,坊间流传他与乾隆皇帝下江南期间有过某一场不经意的际遇。之前,已有流传甘国宝救过皇帝一命,故事发生在乾隆二下江南时期,并被搬上闽剧、平讲戏、四平戏、话剧、评书等舞台。甘氏从此飞黄腾达……如此种种,传得神乎其神,皆为茶余饭后脍炙人口的谈资。又谈及“邸报”,曰,“提塘”既有“邸吏”“邸官”之称,则当与“邸报”关系密切,说“邸报”就是古代的报纸,云云。窃以为,这个坊间定义应当值得斟酌。查阅史料,早在汉代各个郡国就有在京师设置“邸”,邸吏负责抄录朝廷的重大消息,并寄回本郡;至唐朝,各个藩镇也在京师设置联络机构,曰“进奏院”,其职责也是抄录朝堂中重大消息,不定期寄回所在藩镇。如此看来,这些消息不论在汉代还是在唐朝,应当属于“内参”之类,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且仅抄录一份,为地方长官及幕僚阅读,并不公开外传。

宋朝,雕版印刷技术成熟,进奏院制度延续,负责刊印邸报。宋仁宗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因发行量少,该技术只用于邸报的固定格式印刷,多数乃由手工抄录。此时,进奏院的职能发生了大变化,即邸报不再是一对一政府公文性质,而是演变成兼报政府新闻的公报,政府重要文件、纪要、要事等另行加密派送。公开性新闻不再是手写,而是采取专门印刷定期或不定期向全国发行、售卖,读者除了官府官员、吏役、杂役,还有知识分子、工商人士甚至普通百姓。晚明,民间产生“抄报行”,“抄报行”的目的在于营利,官府的目的在于推广新闻,从而在互利基础上达成运作协议,抄报成为读书人一种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主要工作是,到衙门里抄录邸报内容,再拿到市场售卖,抄报行也会刻意抄录一些奇闻逸事,以增加阅读量。清代中后期,“抄报行”演变成“京报房”,邸报有统一的格式及报头“京报”,成为成熟的印刷品。


邸报


清朝中期,各省仍派提塘官入驻京师,主要职责是到六科抄录皇帝朱批的政府文书,然后以手抄本的形式派送或寄回本省,管理官府的宣传机构“京报房”。上任后,面对官府各重要文件、纪要、要事等,薛文潮如履薄冰,恪尽职守,勤勉尽责,细心按主次抄录,且经常到各“站”“驿”“铺”等处督查,使之一环扣一环,一站挨一站顺利交接。所抄录京报的内容有报“举办三千桌千叟宴”的皇恩喜悦;有报遭受自然灾害下拨赈银的安抚;也有报福建监生陈世元不顾年老多病,背井离乡来到河南推广高产耐旱的番薯栽培技术,而病死他乡的噩耗。任职期间,薛文潮从未有过失误,每一份要件都能及时准确抄录并送达本省。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薛文潮担任驻京提塘官一职的任期尚不足两年,即擢升福建省福宁府宁德汛千总。


来源:屏南县委宣传部   莫 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