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台忠烈薛文潮》连载 第四辑 青年出仕 第三节 “三纲”发解 婚后,薛文潮夫妇志趣相投,烹茶茗品,对月吟诗,日子过得十分惬意。但文潮的志向并未被甜蜜的婚后生活埋藏,他仍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陆永姑见到文潮不贪恋儿女情长,胸怀鸿鹄大志,肃然起敬,情爱愈深,日日沏茶端水陪伴左右,看他挥汗苦练,期待早日博取功名,报效国家。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秋,金秋送爽,天高地阔,稻浪滚滚,大地金黄,农人收获的小调穿越林间山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收获的季节里,薛文潮赴福州府参加武童试,一共试三场:头场马步射,一是马射,应试考生连射三箭,若有一支中靶,就可以参加步射,全不中者终止考试,二是步射,考生中两箭以上,即可参加下一场考试,只中一支箭者终止考试;第二场是拉弓、舞刀与举大石,弓分三个档次,考生开弓三次,开弓一次即可参加舞刀与举石,舞刀与举石都要一次性完成,即可参加最后一场文试;第三场是文试,是从《五经》《七书》中选题笔试。三场考试下来,薛文潮每一项的成绩都出类拔萃,考中县学武庠第二名,而成为县学一等武庠生。 ![]() 稻浪滚滚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姐夫张纲中式丁酉科拔贡,举城张灯结彩鸣炮欢庆。放榜次日,县长钱塘副贡诸以敦举办“鹿鸣宴”,发请柬宴请新科拔贡、训导延平永安岁贡陈皋谟、典史广东镇平利天宠等内外帘官,以及薛维广、陆履鹤、陆履旭、张起凤、周天麟等众乡绅受邀其中,美酒美食,觥筹交错,贺词连篇。薛府半子高中,主人维广荣耀其中,感叹读书出仕之光耀门庭,敦促薛文潮以姐夫张纲为旗蹈厉奋发。薛文潮倍受激励,心潮澎湖,更加勤学苦练。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薛文潮赴省城参加恩科武乡试,一共试三场,一、二场为弓马技勇,称为“外场”;第三场试策论武经,称为“内场”。第一场先试马上箭法,驰马三趟,发箭九枝,箭中三靶为合格,合格者参加马射“地球”,俗称“拾帽子”,考察伏射技术。第二场先试步射,步射九发中三为合格,主要测膂力,一共三项,一是头项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号,另备有十二力以上的出号弓,应试者弓号自选,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满为准,合格者再参加舞大刀;大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号,试刀者刀号自选,要完成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规定动作,以一次完成为合格;三是提武石,即专为考试而准备的长方形石礩子,两侧各有抠住指头的凹槽,武石分为三号,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另备有三百斤以上的出号石,应试者石号自选,要将武石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武石底部往左右各翻露一次,称为“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弓、刀、石三项必有两项为头号和二号成绩为合格,合格者参加内场。 ![]() 道光版《屏南县志》武举章程、贡生张纲 时,薛文潮虚岁二十七岁,长子凤翔二岁,次子凤诏在母腹待产,姐夫张纲又发解,家中喜事连连。第一场马上箭法是薛文潮的拿手绝活,测试令下,他还沉浸在一连串的喜事之中,首轮就这样走神了,驰马三趟仅中一箭。次轮,一只展翅高翔的乌灰鹞突然从高空向他俯冲下来,叫声尖厉,来势凶猛,薛文潮倏地回过神来,抖擞精神,拉开筋骨,全力赴考,接下来一路顺利过关,一举中式己亥恩科四十六名武举人,兵部候选卫。薛府整日祥云缭绕喜报频频,福建巡抚富纲题赠“乡魁”牌匾一块,长一百七十九公分,宽七十六公分,雄浑粗壮的“乡魁”二字居中,正中上方书“特恩”二字,右边为题匾人官衔,即“内阁大学士学政大臣礼部尚书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闽浙两处地方军务兼署福建巡抚印务 富纲 为”,落款是“举人薛文潮立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恩科中式”。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二兄章维纲奔赴省城武学科考,一举中式庚子科武举人,名次也位列四十六名,巧也!福建巡抚富纲亦题赠“乡魁”牌匾一块。至此,结拜兄弟“三纲”一文两武全部发解出仕,张纲后任江苏吴江知县,薛文潮官至台湾中营守备,章维纲也由此跳出大山步入仕途,之后感叹命运对两位兄弟的不公看破官场,弃甲归田,为后事。“三纲”在各自的领域施展才华,各领风骚,名噪一时。 ![]() 薛文潮乡魁匾 “三纲”发解,各奔前程,海峡对岸一场前所未有的海啸,在他们仕途的起点上烙下阴影。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二十九日,台湾海啸发生,死亡四万多人,被称为“世界第四大海啸”。似乎在冥冥之中发出某种预兆。 来源:屏南县委宣传部 莫 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