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本地聚焦 >  
本地聚焦
屏南:“思路之变”带来“群众之便”
2024-05-28 15:24:39  来源:  责任编辑:  


今日屏南消息(甘叶斌 张乾舜)从昔日的外出务工到如今的家门口创业,从教育匮乏的空心村到美育盛行的网红村,从矛盾调解的一筹莫展到治理联动的迎刃而解……这些令人振奋的转变不仅描摹出屏南县崭新的乡村面貌,也勾勒出片区党委在其中结出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屏南县深入推行片区党委工作,按照地缘相近、业缘相亲的原则,联合邻近的行政村组建片区党委,通过组织融合引领乡村资源联享、产业联营、民生联动,以“思路之变”带来“群众之便”,以“机制一变”带动“治理一片”,绘就一幅“人和、业兴、景美”的旖旎画卷。


乡野织梦 美育化于心


“老师,我好想你啊,你什么时候再来学校给我们上美育课啊?”屏城乡陆地华侨小学三年级学生郑诗羽在结束了寒暑假的公益美育课程后,恋恋不舍地在微信中给“乡野艺校”的老师们留言道。


受限于闭塞及有限的教育条件,屏城乡境内的乡村小学仅开设语文和数学课程。艺术教育匮乏的古村小学如何才能被浓墨重彩地点缀,乡村在地学生如何能在课外接受丰富的艺术教育且不需给农村家庭增添负担?在前汾溪片区党委的商议下,“美育进校园”活动成为破题之策。


前汾溪片区党委自2022年成立以来,充分利用片区内社会美育综合实践基地、“乡野艺校”等平台资源,面向片区内在读学生推出“乡村美育公益课堂”,有效避免历史“古”村成为精神“孤”村。


用双手拓印山脉流云,在石膏里封存苍翠草木,在操场上挥舞五彩斑斓的染布……妙趣横生的美育课程让孩子们挣脱传统课堂的束缚,第一次切身探寻广阔大自然中的奥妙,感受流水的温度、叶脉的纹理、清风的吹拂。前汾溪片区党委委员、“乡野艺校”校长毛华磊感慨道:“孩子们变得更加活泼、更加开朗、更加自信了,这也是我们向他们传达的理念——人人都有发现美、创造美的宝贵能力。”


“‘乡野艺校’的老师们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艺术之门,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启发了我们对艺术的新认知,真诚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屏城乡陆地华侨小学全体师生敬上的一封感谢信让“乡野艺校”的老师们无不动容。


在心中种花,在乡野织梦。前汾溪片区党委坚持艺术赋能,美育助力,不断扩大美育计划覆盖面,让更多农村留守儿童在美育的浸润下身心获得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前汾溪片区已策划生成“1000个美育计划”“美育进校园”“节日快乐”等项目,共计承接各类教学、研学、团建、考察活动400多批次、3万余人次。


片区联动 业态成于形


市场买菜、厨房烹饪、客房保洁、游客接待,这是熙岭乡四坪村村民彭珠英每日的生活常态。“2023年3月开始经营民宿、餐饮,到现在已经累计接待游客约1万人次,综合创收差不多有56万元。”彭珠英骄傲地说道。


和大部分农村妇女一样,“照顾老人,接送孩子”构成了彭珠英生活的全部,创业于她而言是“这辈子都不可能涉及”的领域,一切的转机来源于龙潭片区党委的成立。2021年,龙潭片区党委成立后,将龙潭小学与墘头小学合并,并由片区党委牵头统一聘用校车服务,有效破解片区学生就学难题。彭珠英将在代溪镇中心幼儿园上学的小女儿转到了墘头小学就读,自己也从“接送孩子上下学”中解放出来。


“不用接送孩子了,时间也就多了,闲下来了就想着要干点什么事,看到村里游客越来越多,于是就想着开个民宿,做点餐饮,没想到还挺成功。”彭珠英笑着说道。2023年,彭珠英将自家民房装修改造为温馨的“北门餐馆民宿”,自己既当老板又当厨师,忙得不亦乐乎。闲暇之余,她还从网上自学了“扭扭棒花束”制作技艺,并将手工制作的花朵摆在村口雨廊自助售卖,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龙潭片区坚持片区统一谋划、统一发展,大力实施“三引三创”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古屋流转及修缮工作,将200余栋破旧老屋活化为咖啡屋、书屋、画室、艺术客栈等,引入手磨咖啡、熟成牛排、精酿啤酒等创意业态,片区精品旅游线路日趋完善,文旅产业发展愈发红火,村民创新创业群体也愈加庞大。


截至目前,龙潭片区已拥有各类艺术共享空间60多个,民宿79家700多张床位,餐饮59家,累计带动380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田垄议事 调解融于情


“嗡嗡嗡…嗡嗡嗡…”在长桥镇柏源村与上圪村接壤的林地上,2台油锯整齐拉响,爆裂的轰鸣声宣告着隶属两个村级行政区划的林权纠纷得到有效解决。


“我是柏源人,承包的20亩林地却被划分在上圪村,拿不到林地补偿款。”53岁的柏源村村民董大哥遇到了难题,对林地一些关键信息一窍不通的他来到柏源片区党委反映自家的林地权属问题,希望能得到帮助。


“柏源、上圪、岑洋于2023年成立柏源片区党委,行政村边界的林地纠纷在以往是难以调解的纠纷,现在由片区党委出面协调,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公平、公正、公开地解决。”柏源片区党委书记郑榕的一番话让董大哥吃下了定心丸。


寸垄寸亩承载民生,一草一木关乎百姓。柏源片区党委班子将会议室搬到山林纠纷实地现场,经过镇林业站工作人员“检尺测距离,经纬量四至”的细致测量,结合原有林权证档案,确认董大哥家的林地早先是属于柏源村地界,后单独划予上圪村管辖,且双方于两个时间点分别取得林权证,导致林权交叉产生纠纷。


最终在片区党委的斡旋下,经镇林业站和司法所协调,认定该20亩林地为董大哥承包管护。“谢谢柏源片区党委班子成员的倾情帮助,遗留的林地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也少跑了几趟路,现在就等补偿款了。”董大哥动情地说道。


林地纠纷问题的顺利解决仅仅是以“联合治”助推“片区安”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柏源片区党委采取“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工作法,对民生服务领域进行开题答卷,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截至目前,柏源片区党委已协调解决26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覆盖100余人次,形成跨行政村的社会治理联动格局,大大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