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
强特色 聚集群 延链条丨现代农业绘就屏南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4-04-15 16:47:49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  

image.png

春日时节,屏南乡村沃野田畴上,一幅幅“春耕生产图”正徐徐铺开:稻田间,农民们纷纷拿起锄头翻耕肥沃的土地;果园里,果树绽放出缤纷的花朵;菜地里,各种蔬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为乡村增添了无限活力……


“猗猗嘉禾,今盈我仓。粮丰农稳,盛世安康。”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一直以来,屏南县秉持“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围绕打造“全省一流的高山农业基地”发展目标,发挥高山冷凉气候优势,聚焦蔬菜、食用菌、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山地开发上下功夫,做大做活农村产业,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模式,引领农业产业升级,走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筑牢“耕”基  端好“百姓饭碗”


稻田里的厦地村 叶陈芬 摄


万物生、备春耕,不误农时不负春。连日来,长桥镇柏源村的千亩梯田上,农户们耕田、挖地、蓄水、平整苗床,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为全年粮食生产夯实“耕”基。

“今年,我们打算种植水稻千亩,目前,田埂做完,准备打田、育秧,争取早育秧、早栽插、早收割,确保今年粮食稳产增产。”屏南县长桥镇福源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苏光信说。

白玉村实施“水稻+油菜花”轮作,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叶陈芬 摄


屏南是一个典型的闽东山区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前些年,种植效益较差、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原因,导致不少田地撂荒。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屏南该如何端稳粮食饭碗?

2020年,屏南县熙岭乡率先创新购米包地的方式;2021年,屏南县在熙岭乡开展购米包地的基础上,正式启动“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以解决耕地抛荒问题,用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

随后两年,屏南相继推出了“粮食安全屏南行动”2.0、3.0版本,不断探索粮食安全屏南模式,由国企统一运作,创建了“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进一步完善从认领到配送的各环节,活动从原来的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运营方向转变,2023年,完成认领水田3318亩(其中,社会化认领占41.68%),成功举办大食物观和粮食安全研讨会,四坪村建成全国首个“大食物馆”,柏源村获评省级粮食安全教育基地。

屏南县积极探索小型农业机械推广模式,提高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 叶陈芬 摄


挖掘机长臂挥舞,“轰隆隆”声响彻田间地头;小型旋耕机穿梭田间,成为生产主力军;农户们抢抓有利时机,给土地覆膜保墒,确保春耕春播生产顺利进行……屏南县棠口镇白溪门片区的稻田里,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

为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耕地保护需求,棠口镇联合白溪门片区的4个村庄成立片区党委,流转片区内原有106亩坑塘水面,由镇属企业出资将坑塘水面改造为适宜农业机械生产的大块高标准农田,并将整理后的耕地租给片区党委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开展水稻机械化种植。

“小田”变“大田”,筑牢粮食“耕”基。屏南县积极实施农田提效改造项目建设,通过乡镇、村统一集中流转耕地3155亩,按照“小块田变大块田”的模式,形成一定规模、集中连片、适合微小型农机作业的耕地,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5个。同时,培育了白玉不耕农场、南湾稻田摄影、柏源梯田观光、四坪乡村振兴研究实践基地等“稻田+”摄影、民宿、研学体验等新业态。该做法在全省以及重庆、陕西、江西等地广泛推广,并逐步衍生出“我在屏南有坛酒”“我在屏南有棵李树”等“我在屏南有什么”系列产品,相关农产品售价平均增长约30%。



因地制宜 培育特色农业


走进位于棠口镇的福建天福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只见厂区内堆满从屏南各乡镇收购来的花菜、竹笋等农特产品,车间里全自动蔬菜脱水生产线满负荷生产。

“全自动蔬菜脱水生产线日处理量达100吨,年产值达8000万元,既增加了农副产品附加值,又为菜农兜了底。”天福源农业公司负责人苏小兰说。

棠口镇白溪门片区,农户们给土地覆膜保墒 王志凌 摄


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屏南县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业,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已成为我省最大的花椰菜生产基地和夏季高山蔬菜种植基地。2023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5.35万亩,主栽品种花椰菜、芹菜、茄子、辣椒、黄瓜等,产量36.84万吨。

为推动高山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屏南县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市场聚集效应。同时,进一步推动蔬菜储存与加工,建设组装式冷藏库,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与价格波动。

“打好‘特色牌’‘创新牌’,农业产业竞争力才更强。”屏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屏南县立足资源和生态优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为着力点,做强做优做大特色农业产业,高山蔬菜、食用菌、畜禽、茶叶、水果等产业已成为主导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木耳采收忙 王志凌 摄


聚焦食用菌产业集群发展,屏南县通过推进现代农业设施温室大棚栽培示范基地建设、加强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发展食用菌标准化栽培等措施,使产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聚焦高山花卉产业集群发展,围绕构建现代花卉产业体系,修订高山冷凉花卉产业发展11条措施、鼓励企业开发以花卉苗木产品为原料的相关产品、推广“线上+线下+物流”电商销售模式;聚焦水果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县域气候条件跟踪市场需求动向,发展特色水果,培育了一批发展重点乡镇、专业村、专业户,有效促进屏南果树产业稳定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屏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44亿元、增长6.3%,位居全市第一。其中,食用菌产值突破10亿元,花卉苗木全产业链产值4.9亿元,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1340亩,出口额42万美元,从业人员3200多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不仅为农民打开了增收新渠道,更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力。



三产融合 延长产业链条


玉洋桃花迎客来 陈阿娜 摄


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随着春色渐深、暖意渐浓,“赏花经济”正为屏南乡村振兴“增色添香”。芳院村的红梅、王林村的芙蓉李花、柏源村的油菜花、南峭村的樱花……繁多的“花样”把田园风光点缀出别样的风情,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往乡村花海、田野追逐春的足迹。

一“花”独放不是春,“三产”齐开春满园。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屏南县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全产业链发展之路,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同时,鼓励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培育“互联网+农业”“文化体育+农业”“康养+农业”“旅游+农业”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结合廊桥文化、畲族文化、茶盐古道文化等,屏南策划推出“巴地畲族火凤凰”“双溪元宵灯会节”“龙潭戏曲文化节”等特色节事活动,四坪柿子、柏源稻田等特色IP热度高涨,实现“一季游”向“游四季”升华。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552.14万人次、增长29.6%,旅游综合收入45.87亿元、增长27.2%。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推动乡村旅游繁荣,带动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电商东风盛,好货走“四方”。为了帮助本地农户、农产品企业销售,屏南大力扶持以“互联网+农户”发展模式的“乡拾”“乡集”“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建设,通过“农户+精准营销”的模式,助推“农户+电商模式”形成,增强产、供、销协同能力,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龙头电商企业通过来料加工、收购原料等方式,以“一企带多户”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芙蓉李分拣 叶陈芬 摄


随着村民触网成为“新农人”、手机变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屏南涌现出“小田姑娘”“杨美丽”“包菇婆”等一批知名电商人才,他们通过推介乡村美景、土特产等吸粉带货,并有效吸引年轻人回流乡村,反哺家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农村电商产业链从业人数逾2000人。孵化的200多名主播中,年销售额达千万元以上的有15家,2023年,平台企业网络零售额9.2亿元。

产业之花遍地开,无限生机绽沃野。未来,屏南县还将继续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 推进农业结构转型、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闽东日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