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福”文化丨祈福百福园
2022-01-12 09:53:47 文 莫沽 图 莫沽、宁德市生态环境局 来源:  责任编辑:  

当你随便走进鸳鸯溪畔的哪一座村庄,皆可听到:“哦,你大有福啊!”“哇,这多福哟!”“吓,好大一头福猪啊!”“来来来,快来做福喽!”等带着浓浓泥土气息的“福”字话语。有感叹,有祝福,也有赞美,不一而足。

福,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身上的精神血液。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随着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一路走来,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联系各民族同胞的纽带桥梁。祈福,是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需求。一个“福”字,如同一把无形的保护伞,慰藉心灵,庇护着村民走过漫长一生的红白悲欢日子。

俯瞰村头村全景

婴儿出生呱呱落地,便有三婶四娘小心翼翼地问:“带柄不?”若见主人家摇头,便顺口道:“小棉袄啊,有福喽!”若主人家声音洪亮地答道:“带柄的!”便眉飞色舞地祝贺道:“放牛仔,好哇,有福喽!”孩子长到十五岁,要请师父过“阳关”,过了“阳关”的孩子有福了,从此离开大侬奶的怀抱,点起一炷香,娶媳妇生娃娃,分家开灶,另立门户。

万物皆有生命,生老病死一轮回,寻得一块福地让亲人入土为安,亦为福气。家境稍好一些的人家,请一两个班戏,放三五排鞭炮,擂几下鼓,敲数声锣,在逄逄的鼓乐声中,欢欢喜喜地送走长辈,高高兴兴地请来三亲六戚吃一顿福饭,喝上两杯福酒,送老人一程,亦为有福。在村民们看来,生死不过平常事,死亡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是送行,而对死去的人来说只是等待!唯有祈福代代相传与日月同辉。

鸳鸯溪畔流传有古老的祈福习俗,董溪自古就是高士隐居修炼之所,群贤咸集,赏月吟诗,溪上的百福园颇受人们的青睐。棠溪拔贡生周尚黼有诗赞曰:

董溪,古时溪村同名,不知从哪一年起改称为村头。溪上有一块洲渚,如一艘给人以心灵慰藉的祈福之舟。明朝末年,有棠溪黄姓后裔到渚上祈福,在溪边的龙冈下笕泉安家,花开数瓣,添丁成村。清光绪末年,村民黄新冬、新忠、联球、联科等4人在洲渚上祈福,立断金之言,背井离乡,三下南洋,先后带领三批村民共45人,到大马诗巫垦荒,丁旺成村,乃取家乡村名,曰:“董乡”。

村头村“百福园”鸟瞰图

进入新世纪后,董乡有后裔1700多人,成为大洋彼岸颇有名堂的屏南村,而村头则成为闽东著名的侨村。董乡侨胞心怀故土,常回村头祈福,慎终追远,捐资助学,建桥铺路,福荫故土。除了村头,董乡侨胞还捐献巨资建设县华侨中学、光明小学、光明幼儿园等学校,造福桑梓。

“百福园”入口

求文阁主人求文先生受屏城乡和村两委委托,在县旅游局等单位的支持下,广集帝王、名家、文人墨客“福”字墨宝,分别雕刻在洲渚百余块大石上,聚成108个“福”字,曰:“百福园”。

百“福”或雄浑厚重,或苍劲古朴,或龙飞凤舞,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展示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福”字书谱。有清代帝王康熙、乾隆等福字,近代人民领袖孙中山、毛泽东等福字;有书圣王羲之,文公朱熹,“唐楷四大家”颜欧柳赵,“宋四家”苏黄米蔡等福字;有新中国历届书协主席启功、张海等福字;还有福建省书协主席陈奋武,福州市书协主席陈章汉,市县名家以及本土文人墨客等福字。那些琳琅满目的“福”字中,除了传统意义上“一口田,衣禄全”的原始祈福外,寄予人们的是鸿运当头福星高照等美好祝福,许多作者还通过书写集字“福”,赋予“多子多福”“一生平安”“福字多一点”“八面来福”等朴实寓意。

十二生肖作为中国民间民俗文化的符号,主人的婚姻、年运、人生等,是春节的吉祥物,成为文化娱乐活动的象征。设计者采用书画同体的表现形式,刻十二生肖于十二块奇石之上,为祈福加力,为百福园增色。

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百福园广纳百福,祈求梦想。洲渚如舟,承载百福,为游子安心,为中国梦祈福。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