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网络中国节·端午】年年端午岁岁情
2020-06-24 09:55:08  来源:  责任编辑:  

今日屏南消息(李家咏)几乎就在眨眼间,那个叫端午的,被粽叶包来包去的熟透的暖和的五月的日子,又一次地来临,于是,有关母亲,有关粽子的话题,又一次地撩拨起那镌刻在人们心灵深处的记忆。


以往的端午节,母亲总是提前好几天打电话,问我们要吃什么馅的粽子,问到时回不回家,问……


言语虽平淡,话里话外却满是热切的期待、思念与关爱。想想自己,还真的就是吃着母亲亲手包的粽子认识了端午节,知道了那个名平,字原的秭归人,知道了他的《离骚》、《天问》、和《九歌》,明白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满满情爱国怀,从而走近了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端午文化。


特别喜欢老家的粽子。


老家包粽子的材料是来自大山的,是最绿色的。那浸泡糯米的碱水是从山上砍回带叶的小乔木烧成的灰,而后用热水浇融沉淀后的碱水。包粽子的箬叶是上山现摘这个季节新长成的,颜色鲜、韧性好的叶子。而捆扎粽子的带子也是这个时节刚长出新叶的毛竹笋,去掉外层皮而破成细丝的,既有笋味又有竹的清香……


材料准备好了,端午的前一两天,母亲就着一张张箬叶、一把把米、一根根粽带,在一次次的折折叠叠中成了一个个有棱有角的奇特好看的粽子。我知道,母亲的劳作是艰辛的,又是快乐的。我从小就潜移默化着这种朴素、勤劳的教育,也经历着这种自然、原始的快乐。


粽子包好了,灶膛里红艳艳的火苗,锅里热腾腾的蒸气,霎时间箬叶香、糯米香和淡淡的碱香便弥漫着,轻悄悄地萦绕在家里家外,直至融入端午迷蒙的烟雨里,一次次地氤氲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人的情感思维有时候很复杂,有时候又很简单,比如,一个粽子可以伴随一生,一个粽子可以记忆一生,一个粽子也可以快乐一生。


长大了才知道,粽子的美味其实并不是我们喜欢它的唯一,让人更钟情的是它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我们骨子里所蕴含着的对民族文化深深的敬仰。


记忆最深的是高中时的一年端午,当母亲站在屏南一中寄宿生寝室门口的时候,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家事那么忙,路程那么远,很少出门的母亲竟然步行四个多小时给我送来了粽子……


那一刻里,我有了第一次的感动,第一次的骄傲与第一次的自豪。当我们寝室同学每人一个粽子吃着时,母亲笑了,母亲的笑原来竟是那么慈祥和蔼,那么的美丽温婉。


长大了,我走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式样和种类各异的粽子,也吃过各种价格昂贵的粽子,但不管怎样的粽子都缺少了家的情怀,缺少了母亲的味道。所以,当人们习惯了掏钱从商场购买粽子时,也就缺失了亲手包制的快乐,缺失了那份亲情与爱意的传递,当然也就失去了传承民间传统手艺的激情与机会,还有他们的向往与追求。


后来中年了,一眨眼又老年了,但每当端午,我总要回老家,悠悠地走在幽幽的青石板弄上,看青砖门楼前菖蒲、艾叶高昂的绿意,闻弥散在空气中粽味的清香,感受母爱和端午的快乐,回忆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找寻那一份内心的真实与平淡,感受那份安详,那份亲人相伴相聚的快乐。


这些年,每当从家里拿来粽子时,我总要分送给我的邻居,并附带一句:这是我老妈做的。虽然现在的粽子已经不是什么稀罕食物,但它所给予我们的已经远远超过了食物的意义,它是来自心底的那份健康与天然,那种亲情与关爱,那种沉醉与记忆,以及人们对父母,对亲情的思念的相通与相融。


有人说,现在那些能让我们感动落泪的不只是食物,而是貌似熟悉的场景和人,那些不太远,但并不在身边的美好回忆。是的,也许是从小就习惯了端午母亲的粽子,以致于在年过甲子的今天,我依然难以走出那浓浓的端午的情与味。


我很喜欢这句话,贫穷不等于没有。


我出生的年代和我的家庭都不是今天人所羡慕的。但我一直以我的童年为骄傲,那时,我们很穷,可是我们很快乐。就是现在,每当回想起我的童年时,我总是那样的兴趣盎然。那些清贫的记忆,隔着时光遥远的距离,我们彷佛依然能真实触摸到彼时鲜活的岁月,那么简单,那么质朴,那么纯粹,那么快乐与满足。


人虽然不能活在过去,但人的过去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虽然没有显贵的权势与地位,没有丰厚的物质条件,但我有份细腻与丰富的情感,我有别人少有的善良和慈爱,我更有对人对事的宽容与理解。有人说,我们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平平淡淡,但只要你用心去生活,真实地去生活,追求地去生活,无论成功与否,都问心无愧。


感谢母亲,感谢我从小生活的环境,让我一生顺心顺意,平安快乐。


可惜的是,去年开始,母亲患了脑梗,原来爱说爱笑,爱走爱动的母亲,现在只能勉强坐着,静静躺着,寂寞地对着墙壁和天花板,对她而言那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呀,而她久病床前的我们空空的同情也就愈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医生说她年纪大了,再先进的医药也治不了她,母亲只能在痛苦中饱受煎熬。


昨天,弟媳妇给我们打来电话,说了母亲年年总要说的话,再一次地撩拨起那镌刻在心灵深处的快乐记忆,让我在母亲生病的时光里仍不缺失心灵的感动。


这个季节本是农事最繁忙的季节,可弟媳妇和许多像弟媳妇那样为人母的仍能舍得放下手里的农活,在这样的日子里忙碌着包裹快乐,在粽叶间折叠着延续我们的民族精魂,将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和厚重的民俗韵味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这些年,离家远了,年纪大了,总以为会忘记,总以为会失去,可每年的这时候,每每闻见粽香,就会情不自禁地放下手中的忙活,打个电话问候亲人,或者抽个时间,带着妻儿回家看看母亲,看看家。我知道,端午,母亲用勤劳的双手为我包裹的是我们整个人生的美好记忆,那缠缠绵绵,氤氤氲氲的粽子味道是我们骨子里永远难以绕开的乡愁。今后,不管我走到哪里,也不管我有多老,我都坚信我的梦里梦外依然有我的母亲,我的端午和我的粽子。


有人说,我们的生活好了,谁还吃粽子。


是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粽子的人少了,我们的儿孙辈早已没有了我们当年那样对端午的期盼与记忆了,就是我们的同辈人也大多渐渐淡漠了对粽子的情感了。我想万一哪天大家真的不再吃粽子了,但它作为一种曾经存在的形式,仍然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一道深远的民族文化内涵。端午不论是因纪念屈原,还是从端午的各种民俗中折射出的传统文化而言,还是端午以粽子为代表的饮食文化,都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端午节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节,是怀念的节,更是继承和发扬的节。


愿我们年年过端午,岁岁说粽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