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深藏在闽东大山中的一个山旮旯里,那里日足山明,百鸟争鸣,石奇水秀,鱼游鹭飞,风景十分优美。无奈山多田少,峰高水冷,土地贫瘠,做吃艰难,温饱问题难以解决,村民们空有一身力气却无处使用。 砍柴、下笱、捕田鼠、打山鸡、摘野果子……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链,伴随着孩子们度过山村快乐的童年时光,但饥饿却是免不了的。那个年代村里的孩子皆有三盼:一盼守岁过年,吃饱喝足穿新衣,还领一个大红包;二盼请柬临门,跟随大人去喝酒吃肉;三盼亲友光临,从中分享粉干炒蛋。所有客人之中,孩子们最盼望返乡探亲的南洋客,南洋客出手大方,除了带给家庭一些财物和生活用品外,还会给全村的孩子每人分发两颗甜甜的糖果。为此,只要一听说有南洋客回来,孩子们便相互邀约登门排队领取糖果去了。 ![]()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的小山村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南洋客呢?听奶奶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爱国华侨领袖、港主黄乃裳进村招工前往大洋彼岸的马来西亚垦荒,对村民们而言,这是一个跳出穷山沟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村里许多汉子报名应招。那些被招去的汉子多数从未出过远门,即使有一两个出过远门的,最远也仅过到浙赣等临省,要远涉重洋离开故土家园,所要面对的困难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要改变眼前的命运,只能铤而走险知难而上。他们个个赤手空拳,赶崎岖山路,冒雨前行;坐燃煤汽车,陡坡上不了,得互换角色改为人推车行;乘蒸气机船,遇上狂风怒浪,船晃荡颠危欲散欲覆,整船的人命悬一线,却毫无抗争之法,唯有闭上双眼祈求上苍,安危听天由命。一路上,历经炎炎烈日,流行疾病,暴风骤雨,惊涛骇浪等灾害的袭击,饥、暑、病、险交加。第一批从闽清、古田、闽侯、永福等地招工500人,年底在福州登上“丰美”号蒸气船91人,经一个多月漫长的海上颠簸,一些人在途中流失了,余下的多次面临葬身于大海的危险,但他们个个都咬紧牙关,破釜沉舟,铁心与大自然拼搏抗争,终于冲破层层险阻,于次年2月下旬终于抵达马来西亚诗巫远郊的新珠山,仅剩下72人,成为当地第一批闽籍移民。此后,又陆续招了两三批过去。他们在黄乃裳的带领下,聚居农垦,广播五谷,种植橡胶树,开辟橡胶园。数年后,橡胶树长大,收入趋于稳定,这些新移民才有了立足之地,开始起厝安家,返乡带领家眷或亲人移民到马来西亚定居,部分人分散于新加坡、印尼等国家,这些远在大洋南方一带的东南亚国家皆被称为南洋,从南洋回来的亲人即为南洋客。为此,故乡虽仅一弹丸之地,却为闽地重点侨村,几乎年年都有南洋客回乡探亲祭祖。 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我们的祖国经历了民主革命的社会动荡,抗日战争保卫战的惨烈战火以及为人民当家作主民族解放战争的弥漫硝烟,人口剧降,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而南洋客有了自己肥沃的土地,播五谷解决温饱,种橡胶树积累财富,虽然过的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但日子却一日日好起来了。手有余粮的南洋客心系家乡,常给苦苦争扎在温饱线下的亲人们寄些财物做生活补给。为此,在改革开放前,南洋客就是村民们的财神爷,哪家拥有南洋客,哪家遭受的饥饿就相对少些。 一次,岗头公的哥哥凯公从南洋回来,孩子们闻讯顶着寒风跑到村口的老树下等了两三个时辰,好容易等到客人了进村,却因害羞而“哄——”一声全都散开了。待凯公和他的家人往前走了一段路后,才又远远地跟随着,兴高采烈地议论着,直到跟进了他的家门。孩子们除了领到两颗糖果外,还领到一块比白米糕还白的“糕”,凯公告诫说:“不能吃,只作玩具玩!”我小心翼翼地将“糕”掖入怀里带回家交给奶奶,老人家捧在手里左瞧右看又揉又捏地摆弄了一番,也没能看出个所以然,末了,说:“可以用来插针!”说罢找来一根缝衣针试插了两针,果然顺手,奶奶随即用针在一个角上穿上一根线,挂在衣橱边上,给针安个家,使用时不用寻找,十分方便。常言道:“姜还是老的辣!”老人家的一举一动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年底,父亲从临县回家过年,认得此物,说是一块泡沫板,是用来包装收音机的。我问父亲收音机拿来干啥用?有没有糖果甜?父亲说是一台专门用于收音的微型机器,关于如何收音还耐心地解释了半天,见我还是一头雾水,就抚摸着我的头说,等你上学读书了就知道啦!我哪里肯罢休,跳嚷着要去看个明白,他就带我到岗头公家,这才“明白”收音机原来是用来“听”的,而不是用来“收”的,只要按一下开关,转一下旋钮就能听到里面的小人唱歌、讲故事或播新闻。里面的小小人躲藏在哪里?这或许是我小脑袋里冒出来的新问题,听说父亲说我将脖子伸到收音机后面看了。看到了什么?这是可想而知的;听到了什么?忘了,只记得里面传出来阿姨的声音比妈妈的还甜。 记忆中,我家也来过一位南洋客。 一天傍晚,我与姐姐一起去拔兔草回家,走到下廊,看到厅堂上端坐着一位陌生大汉在洗脚,盆内热气升腾。我俩愣住了,吓得不敢上前。奶奶闻得动静走出厨房,微笑着介绍说是她的弟弟,刚从南洋回来,我俩得叫舅公,玩伴们都已领走了糖果。奶奶接着招呼我俩上前问好舅公,我俩怕见生人,吓得大气不敢出,糖果也不敢领,顺手扔下一篮子兔草,一转身就溜出了家门,身后传来舅公哈哈哈的笑声。直到过了晚饭时间,我俩还不敢回家,母亲只好出门寻找着了带回家呢! 舅公带回几箱的礼物,如金项链、金戒子、手表、收音机、布料等,在下火车时就差不多都赠送给前往接站的众亲友了,等他回到老家小住几天,再到邻村来看望我奶奶时,已经没什么像样的礼物了。舅公只带来两件衣服布料、八个面粉袋和两条打过补丁的马裤。记得那马裤有两条细细的黑色背带,十分稀奇,大人们都非常高兴满足,奶奶将礼物分成两份,伯伯与我家各一份,母亲将分到的四个面粉袋缝成一床小被里,直到我上初中时还在用呢!我失望地问母亲怎么没有收音机?立即挨了一顿训,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舅公的礼物无疑是雪中送碳,怎么还不知足呢? 春风有情,春雨润物,改革开放的春风将我们那个藏在山旮旯中的小山村都吹醒了。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文件,我们村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责任制,村民们的劳动干劲足,粮食大幅度增收,不用说温饱问题,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呢!南洋客不再向亲友们赠送礼物,逐步将资金用于办学、造桥、铺路和修建村中公共建筑等公益事业。许多南洋客的名字也因此被村民们刻入石碑、载入村志或写进家谱,作为永久的纪念,让后人铭记那些漂泊异国他乡,却心怀故土,为建国初期家乡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海外侨胞。 进入新世纪后,我们村食用菌产业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发展迅速,成为“中国食用菌之都”中的食用菌之村,国内众多报刊媒体争相报道《一朵菇富了一个村》《一朵菇铺出一条富民路》等新闻,村民们手里有钱,别说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手机甚至连名车、洋楼都有了,村民们只要点拨手机或电脑鼠标就能将产品卖到山外的大世界呢!城乡差距一步步缩小,南洋客不用再将资金用于办学和修桥铺路,而是用于与家乡人民一起合作投资创业,携手同走致富路。 ![]() ![]() ![]() 不知从啥时起,村民们与南洋客的交往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即不再是之前的“只来不往”或“只收不送”,而变成了“你来我往”与“礼尚往来”。许多村民受到南洋客的邀请飞跃大洋彼岸做客,领略异国风光,体验亲人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状况。令村民们惊奇的是,相当部分南洋客的生活水平已经被自己超越了,南洋那边多数国家的网上支付、现代通讯、隧道桥梁等高科技领域都得向我们的祖国看齐学习,GDP也远远落后,而我们的祖国不但给予对口援助,还出台许多优惠政策鼓励二三代南洋客返乡投资创业,同时也鼓励外企入驻我们的祖国发展呢! 转眼间,一年又要过去了。我带上妻儿回到故乡走走看看,沿途看到的村庄有种食用菌的,有栽培反季节蔬菜的,有制作高山茶叶的,也有酿造红曲黄酒的……其中,有好多果园或企业都是由南洋客创办的呢!真是一村树一品,村村有亮点啊!村民们只要肯花力气,就有干不完的活;只要肯干活,就有赚不完的钱,就能走上致富路。 常言冬日萧疏,但冬阳却特别温暖。一路走下来,我突然明白,众多南洋客从馈赠,到扶持,再到携手创业共同致富,其实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七十周年巨变的一个缩影。从南洋客的身上,可清晰地看到家乡巨变,而这恰是一份献给祖国七十华诞的厚礼。 随着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家乡的新面貌与无数深藏在山旮旯中的小山村一样,恰是我们祖国壮丽山河的另一道风景线,正成为一扇向大洋彼岸、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甚至全世界敞开的亮丽窗口。 |